都江堰的奥秘令人叹为观止(都江堰故事拜水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溯源
文/刘刚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有过数次都江堰之行。他作为古往今来都江堰市拜水问道的文人黑客之一,并没有在都江堰市的山光水色中沉迷,却以大家的渊博、名人的敏锐在堰上水畔、丹梯绿云边且思且行,为都江堰沉积千年的厚重文化刻写出了一个重重的结论。
秋雨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悄然造访过都江堰。严格说起来,秋雨先生的此次出游,原本是要寻幽青城山的。他说:“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沒想到,都江堰却给他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震撼。 在都江堰,秋雨老师的思绪变得天马行空般的活跃,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他笔下奔湧而出: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都江堰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空。长城的防御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刚性的雕塑,而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长。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的雄伟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经过深思熟虑,秋雨老师毅然决然地宣称:“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之后,秋雨先生的青城山之游,料想就不是那么十分尽兴,因为遍读先生大作,对作为道教发源地、道教的圣山祖庭少有提及。直到2001年的一天,人们才在拜读秋雨老师《文化苦旅》中的《青云浦随想》一文后,发现秋雨老师对当时的青城山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失落:“记得年前去四川游青城山,以前熟记于心的‘青城天下幽’的名言被一支摩肩接踵、喧哗连天的队伍赶得无影无踪。有关那座山的全部联想,有关道家大师们的种种行迹,有关画家张大千的缥缈遐思,也只能随之烟消云散。我至今无法写一篇青城山游记,就是这个原因。” 读了这段文字的都江堰人,莫不深为此事遗憾,他们认为,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以幽为特色的青城山,抑或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抑或是因为都江堰人对本乡文化疏忽的缘由,让秋雨老师看到了不该出现的一面。其实,这并不是有文化宝库之称的青城山的真实的一面。于是,都江堰人一直有一个想法:要请秋雨先生再上青城,为青城山写下一篇扬名立史的传世之作,与《都江堰》一文并秀文坛。
2002年,都江堰市发出邀请,由罗宏亮联系,请秋雨老师来都江堰作客。秋雨老师接受了邀请,并于2002年9月6日上午10点抵达青城山。
下车伊始,秋雨老师便在时任政协副主席卿建伦和赵文侨等陪同下来到了青城山建福宫山门。我当时是青城山管理局局长和青城山镇党委书记兼镇长。9月的青城山,阳光中山林依然碧翠,金丝桢楠挺拔傲立,微风中依稀可见坡上红叶摇荡。秋雨老师进入山门,步过雨亭,在满山空翠和云起云飞中找到了些许感觉,旅途的劳顿和紧张的采访在脸上留下的倦容一扫而空。后来,一行人登上了天然图画。秋雨老师有些累了,但他依然颇有兴趣地问:天然图画怎么得名的?我随口介绍说:雄秀的牌坊矗立于长长的石级上,占据了两峰夹峙的山口,成为半山道上十分突出的景观。林间有鹤鹭轻飞,山鸟长鸣。岩下溪水潺潺 ,淙淙有声,宛如筝音琴韵。龙居、天仓、乾元、丈人诸峰,堆苍叠翠,宛如画屏,是以得名。秋雨先生说:那么今日就作画中之游吧。
终于来到了天师洞,天师洞当家唐诚青早已候在古常道观山门,一番道乏问好后请入西客厅奉茶。稍后,秋雨老师又在诚青道人陪同下参观了天师洞道门古物文物,古天师银杏树。研读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师洞大殿著名对联,探究了“境由心生”一联的内涵,观赏了历代文人题刻,拜谒了乾元山天师洞,直至午后方才徐徐下山,在鹤翔山庄午餐。
先生墨宝,千金难求。但秋雨先生与都江堰、青城山有缘,因爱山水而惠及这方土地、这方人。下山后,秋雨先生在金叶宾馆下榻处不顾辛劳,为闻讯赶来的多人签字送书,并欣然为我写下了“道家有道,上善若水。于是,此生有两事可为,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珍贵题词,为都江堰景区管理局留下了“都江堰是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的精彩单条,为卿建伦书写了“大道至简,上善若水”的八字横幅。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是急中所为,秋雨先生除了未落款具体时间以外,也未将印章随身携带,也就未能留下印记。只是在他认真翻阅了我主编的《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一书中收录的散文《都江堰》,在题头处留下了"余秋雨2002.9.6"的签名。
2008年“5·12”大地震后的6月,秋雨先生来到都江堰,看望在幸福家园安置点板房教室里读书的孩子们,到二王庙、秦堰楼等景区探访。为李冰中学题写了校名。得知都江堰中学高二女生王娅一直很喜欢、崇拜自己,他亲笔为王娅题写了“灾难中能开出最美丽的生命花朵”这句话,极大地激励了她和同学们坚强地与灾难斗争的意志。 唯有成熟的思想,方能化为掷地有声的文字。看来,向来都宣称与都江堰有割舍不去情感的秋雨老师在都江堰并不是传闻中的惜墨如金,因此,我们仍然期待着秋雨老师再有青城山一文。
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首次在成都举办,为了迎接这届旅游盛会,都江堰市提出了重新拟定旅游主题口号,准确反映都江堰文化旅游资源、表达出都江堰旅游文化内涵,以提升都江堰城市旅游形象。时任都江堰市旅游局长杨从疆得知我在2002年陪同余秋雨老师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曾为我留下过一段题字,非常形象传神精准地表达出了都江堰旅游文化的精髓。杨从疆立即与我联系,我便将秋雨老师题字内容交给了他。此后,四川省、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契而不舍,在国内外持续进行了十五年的宣传推广!
2017年5月,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余秋雨翰墨展”上,秋雨先生感触良多,又书“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余秋雨文并书且于汶川大地震后复书立碑于千古江堰之畔”。
2017年11月19日,第二届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在海南省琼海市盛大召开,会上发布了首届“TC奖”的获奖名单,“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荣获2017年度TC奖旅游传播口号榜,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TC奖”是中国首个从品牌、营销到传播三位一体的角度综合衡量,评选旅游传播成果与效果的奖项。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旅游传播创意联盟共同发起创立的“TC奖”,聚合了我国顶级的品牌专家、传播专家、营销创意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评选表彰从大陆到港澳台所有推动旅游品牌成功营销传播的作品,以确保评选奖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评审团认为,“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是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2002年9月6日游览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后留下的墨宝,其后一直被都江堰作为旅游宣传口号沿用至今。这十个字准确、传神地反映了都江堰市旅游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直观、简洁、琅琅上口,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此次能荣获2017年度TC奖旅游传播口号榜,确是实至名归。
秋雨先生的题字来源于他对都江堰水文化,青城山道文化的研究和珍重,是都江堰、青城山丰厚历史文化的提纯与结晶。每当我们有幸看到秋雨先生在都江堰所题写的墨宝时,我们都会从中领悟到他的睿智和精深。当他在都江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作了一番文化的畅游和历史的审视之后,他的才华与历代才俊相融相汇,他的神灵与青山绿水自然贯通。于是,笔纵神游,有了“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句金光闪烁的文字。它正在成为人们心中的固定词组,成为天府文化的代表词,成为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以及都江堰市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文化标志。
领奖嘉宾和颁奖嘉宾合影
作者简介:刘刚,大学毕业,生长于都江堰,发表有作品《太平花开漫青城》《离青城山有多远》《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溯源》《宝瓶口到寒潭伏龙 看汉字书写之谜》等。出版有《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穿越千年的都江堰故事》和天府文化旅游连环画系列《青城山·都江堰》等。曾任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系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