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游子思乡是中国文明中重要的诗句命题,而重视血脉家族的中国人最重视的莫过于落叶归根。

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1)

可是,在很久以前却有一场持续了50年之久的迁移,无数老幼背井离乡地寻找其他地方生活,足足有812个姓氏的族人离开。

一、大槐树下老鹳窝

这场旷日持久的迁移造成了同处一方的人们分散各处。

后来,有一首民谣传出:“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而这民谣形成的根本就是为了告诉迁移出去的人如何让孩子记得自己的家乡。

被迫离开的他们舍不下故土,更怕孩子们会慢慢忘记家在何处,就以家乡的大槐树为凭,记着家乡在哪里。

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2)

那棵作为家乡重要地标的大槐树位于山西省的洪洞县。

这次移民是古代规模最大移民,812个姓氏从大槐树下离开用了50年,走过了十几个省五百多个县方才安家各地。

而每当离开的人思念家乡就会到就近的大槐树下参拜,希望槐树有灵能够保佑自己魂归故里,槐树一枝回乡有期,渐渐地凡是离家之人都会带上槐树枝,他们认为这样就算走得再远,槐树也会指引着他们回家。

百年沧桑老槐树依旧站立在那里,它成了游子们的寄托,骨子里刻着思乡的中国人看着槐树有了慰藉,老槐树下的家还在他们是有归处的。

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3)

那么,如此难舍故土的人们,为什么要离开?

二、迁移的理由

这还要从当时的环境说起。

元朝末期,统治者昏庸使得战乱四起

其实,若只有战乱人们也还有喘息的时间,可在战乱后,灾祸也伴随而来,今年发洪水,明年闹干旱,好不容易没有天灾,有了丰收,蝗灾又来了,对此,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这样,山西便是一个例外。

因为吕梁山和太行山的两座屏障,战争对于山西的影响也不大,山西成为了当时的安乐窝,百姓们生活得很是平安,而其他地方的人得知消息后,为了寻求活路纷纷前往山西避难。

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4)

百姓们生活虽然稳定了,但这样大的人口流失导致中原大片土地荒废,战乱时期,没人管这件事,但自明朝成立后,皇帝便下旨:为恢复百姓耕种,山西各县的百姓迁移别处,不能就在洪洞县。

官府强制的命令下,百姓虽然不忍心离开家乡,但也只能咬咬牙分离。

三、旷日持久的迁移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迁移不能是整个家族一起的,因此,一个完整的家庭会因为迁移硬生生分开。

因为当时有法条规定:同姓的两户人家不能在一个村子。

离开前,他们指着门口的大槐树为凭证,等到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回乡团聚。

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5)

自此,这场长达五十年的迁移拉开了帷幕。

当时,为了能更好地推行迁移,朝廷也作出了妥协:离开家乡的人都能够领到一份金钱补偿。

当然,想要领到补偿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迁移者必须是在洪洞县没有田产的无业游民。

因为补偿,当地的部分百姓变得没有那么抵触,而有部分人,虽然凭借着内心的不甘在迁移中途跑回来,可当大刑伺候时,他们只能再次踏上了迁移的路途,在朝廷的带领下前往新的家园。

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6)

四、落地生根遥念故乡

迁移进行时,朝廷也深知民众迁移不能着急,所以慢慢地分批带民众离开家乡,也就造成迁移50年之久的局面出现。

后来,这些离开了洪洞县的人被朝廷带往其他地方,给他们分了土地,帮他们安置下来。

在那个时代,有了土地就有了活下去的口粮迁移的人们安心种田的同时也组成了新的家庭,而正是因为搬迁,明朝也很快恢复了经济,渐渐富强起来。

总结

从洪洞县走出的812个姓氏如今分散各地,有的在不同的城市,有的则随着历史原因甚至流失海外,虽然现在的他们有了新的居住地点,可哪怕历经百年,他们仍记得,仍让后代记得大槐树下才是家乡。

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7)

时隔六百年的今天,不会再有因为战乱而被迫分离的家庭。

偶然间,当洪洞县大迁移的事情被再次提起,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人懵懵懂懂不知其中到底有何故事,但更多的是表示的确听老人提起过家在大槐树下。

都说月是故乡明,星空下的人们望着同一轮月亮,只要抬起头就能看见的明月是和家乡的连接,而在明月的见证下,也有人披星戴月地从远方奔赴而来,看看大槐树,看看自己的家。

当踏上土地的那一刻,他们心中有一丝异样的感情升起,虽说从没有来过洪洞县,但回到这里,温暖悄然温暖内心,而他们和当地人攀谈时,也颇有老乡见老乡的架势。

这样的画面是那么温馨,大槐树也始终在那里,它仿佛又见到了当初离家的孩子。

人口迁移的时间限度是多少(一次人口迁移花费50年)(8)

不久后,他们来到槐树下摸一摸似乎和百年前的祖先得到共鸣,仿佛当年走上离乡路祖先的背影就出现在眼前。

故乡,是大槐树,是心中的暖,是永远的家,若没事,便回故乡看看吧,看看年少,看看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