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专用词(你不知道的语文知识)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个人是“衣冠禽兽”,那可是不折不扣的贬义词,说的是那些外表衣帽整齐,像个人,行为却如禽兽的人。但是你可知道,这个现在人人讨厌的词语曾经却是让人羡慕的,说一个人“衣冠禽兽”,别人不知道多高兴呢。

“衣冠禽兽”这个词语,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衣冠禽兽代指当官的,在古代,衣冠等级森严,那时候的社会就是”衣冠社会“,衣冠代表着身份,不能乱穿的,所以那个时候说人家衣冠禽兽人家不仅不会生气,还会很高兴的。
明代服制规定,一品至四品袍子的颜色为绯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的颜色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的颜色为绿色。文武官员胸前都是有补子的,文官补子是禽类,武官的补子是兽类。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鸂鶒;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武将一品和二品都是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这种文禽武兽的补子图案延续到了清代,不过清代略有改变,文官八品换成了鹌鹑,九品换为练雀。武官一品改为麒麟,三品改为豹,四品改为虎。

所以,那个时候只有官员才能够衣冠禽兽,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在衣服上绣禽兽的图案的,衣冠禽兽就代表着官员,所以在当时这个词语是没有贬义的。不过,明代晚期的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某些官员贪赃枉法,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到了现代,衣冠禽兽就变成了穿着人的衣服不干人事的人,彻底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同样是由褒义词变成贬义词的还有”呆若木鸡“这个词语。现在这个词语是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痴傻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很明显是个贬义词。但是你可知道这个词语在古代其实是个褒义词,代表着很高的评价,形容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雍容气度。

这个词语出自《庄子.达生》中的一个故事,在战国时期,斗鸡是贵族们很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齐宣王很喜欢斗鸡,就找了一个叫纪子的人专门帮他训练斗鸡。才过去十天,齐宣王便问纪子斗鸡训练情况如何,是否训练好了,纪子回答说还没有,因为这只鸡看起来气势汹汹的,霸气太过外露。过了十天,齐宣王再次询问,纪子还说不行,因为别的鸡的影子只要被它一看到,它的羽毛就会竖起来,说明它还在紧张,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齐宣王有些忍耐不住,再次去间,纪子还说不行,因为纪子认为这只鸡依旧目光炯炯,气势未消。

最后纪子训练出了一只对外界变化毫无反应的“木鸡”。一到赛场上,别的鸡看它镇定自若的气度,没等开战就被吓跑了。所以说,当时”呆若木鸡“这个词语代表了斗鸡的最高境界,也嗲表了人修为的最高境界,形容的是镇定从容,胸有成竹的样子。
但是后来,很多人望文生义,”呆若木鸡“就变成了形容人傻头傻脑的贬义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