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里面有什么东西要扔掉(听车场汽车上有哪些东西曾被当成笑话)
今天的《听车场》聊点闲的:
汽车上有哪些东西曾被当成笑话,后来发现是真有用?
一百多年来,汽车的发展史是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再到精的过程。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汽车上的很多东西,或者说部件和配置,有无数经典设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也有无数落后设计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曾经被人疯狂吐槽,甚至当时被视为奇葩的设计,但在今天看来,真是牛X。
安全气囊、安全带
这是现在每车必配的东西,但曾经被认为是笑柄。
40-50年代就有安全气囊的概念了,还出现了相关专利,其中有一个专利,属于美国一个叫赫特里特的人。
据说赫特里特经常发生事故,可能和他有G罩杯女朋友有关。每次出事故,他都被撞得惨不忍睹,但是他发现女朋友就一点没事。为什么呢?因为她女朋友的G罩杯,是硅胶手术隆出来的。
于是他就来了灵感,发明了一种放在驾驶者胸前的缓冲保护装置,这就是安全气囊的雏形。他想推销给各大汽车厂商,人家对他根本不屑一顾,可后来还真有人注意到了这个发明,经过大量改进之后,安全气囊被正式搬进车内。
除了安全气囊,那还有安全带。
安全带的雏形,是19世纪一个英国工程师发明的,最初是为了防止乘客从颠簸的马车上摔下去。后来过了20年,在美国的一场汽车比赛中,有一名赛车手为了防止自己从赛车中被甩出去,用几根皮带把自己捆在了驾驶舱中。再后来沃尔沃的首席安全工程师尼尔斯博林,在50年代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
50年代的安全带,和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可想而知在当时真是个开创式的设计,但很多人都觉得相当不舒服、施展不开手脚。但后来美国第一个承认了安全带的作用,并且在60年代立法强制安装和使用。可惜直到今天,国内还是有人不承认安全带,网上卖的安全带卡扣,这种害人又害己、发明人罪大恶极的垃圾,竟然销量还是那么高。
橡胶保险杠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老普桑这车。
但是今天想聊的不是这台车,而是这台车的一个小设计,它的橡胶保险杠。这个设计我以前完全不能理解,一点档次都没有。但是现在我发现,这东西真的是新手利器,小碰小擦根本不足挂齿,哪怕完全碰坏了,最便宜好像25块就能买一根回来,即使是全套保险杠好像也不过65块。
不过这种设计随着汽车造型的改变,也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在过去那个大家都不是很富裕的年代,可以极其有效地降低维修成本,而现在大家也有钱了,审美也在不断提升,加上车企也更加看重售后的盈利,这种设计就只能和我们说再见了。
日间行车灯
可能有些人会把日行灯和示宽灯弄混。
示宽灯是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用来表示车辆存在和车身宽度的,车头车尾都会亮。而且,示宽灯,需要手动开启,当然如果你有自动大灯那最好。
而日行灯不一样,只要一启动就会亮,而且只有车头有。示宽灯每台车都有,但日行灯就不一定了,比如大白天,奔驰车灯只亮一条线,宝马车灯只亮四个圈,那就是日行灯,也有的车日行灯和大灯是分开的。
日行车灯的目的不是让你看见别人,而是让别人看见你,这点倒是和示宽灯有点像。那要它干嘛?还是那句话,这玩意儿只要一启动就会亮。
白天进隧道、桥洞,有些人忘记甚至懒得开灯,黑色的车在隧道里,和隐身没什么区别。日行灯的色温高于日光,在日光刺眼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注意。地库不开灯的就更多了,经过停车位看见亮着日行灯的车,说明这车已经启动,最好下意识回避一下……
有一项10年的测试,表明日行灯可以降低64%的车祸。
日行灯最早是为北欧发明的,那边也是最早将日行灯划入强制标准的地方,因为北欧国家多雾天和雪天。虽然已经有示宽灯了,还要加入日行灯作为补充,说明健忘和懒惰是全世界驾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们平常也会见到一些摸黑开车的人,甚至我见过因为觉得浪费电,大晚上也不开灯的人。我不知道他能不能看见,但我是真的看不见他。这时候,日行灯,就是瞎子走夜路手里那个灯笼,哪怕大晚上只亮着日行灯,他看不见我不关心,但我能看见他。
自动挡
说自动挡是鸡肋或者笑话有点不太合适,但是把时间往前倒个十几二十年,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太愿意买自动挡车。
一是技术。
国内消费者最初接触到的自动挡车,一般用的都是4AT变速箱,4AT变速箱由于挡位数量少,挡位之间的齿比差异大,在升降挡时发动机转速变化会特别明显,发动机扭矩中断也会特别明显,说白了传动效率低,。
再加上升降挡慢、容易顿挫,以及匹配4AT变速箱的发动机排量也比较小,最终反馈出来的,就是让人觉得车开起来没劲。
二是油耗。
当年的很多4AT变速箱,传动效率低、换挡逻辑蠢,直接导致油耗也特别难看,至少比手动挡的同款车型要高。
三是价格。
早年十多万的车,自动挡比手动挡贵了一万多块是常态,可能现在大家觉得这个差价很正常,但是摆在当年,体验不行,价格还高,能改变很多人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二手市场里的老车,很多都是手动挡的。
再一个,当年大家考驾照大多都是手动挡,而现在都直接去考自动挡驾照了。
但是现在,自动挡已经不再是妖魔鬼怪。人的天性就是这样,怎么方便怎么来,现在自动挡可以通过堆挡位的方法,来提升传动效率和换挡逻辑,并且降低油耗,就拿AT变速箱来说,4AT早已是时代的眼泪,6AT也已经濒临淘汰,8AT已经成为主流。
而且,挡位越多,机器换挡的优势也就越突出,给你弄个手动10挡,就问你挂挡挂得累不累?
所以,手动挡确实敌不过自动挡了,加上现在很多电动车,甚至都不存在所谓变速箱的概念了。时代变了,现在手动挡市场,就只剩下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极其便宜的车,另一种是追求极致驾驶体验的车。
360全景影像
我们身边总有一批神奇的群体,他们叫老司机。嘴上一个个吹得很神,一去查他的驾驶记录,一年扣个几十分,出险两三次,还是全责……
而360刚出来的时候,可是受到了老司机们的集体鄙视,就像老司机当年对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不屑一顾一样。不过早年的360,画面畸变非常严重,有人从旁边过去还以为他变异了,屏幕就像开了八倍镜,看上去蹭到了结果下车一看还有好远……那画质就更别提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摄像头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清,算法越来越成熟,360度显示的画面也就越来越真实。侧方停车可以精确到分米,在轮圈距离马路牙子足够近的同时,又不会蹭到你昂贵的轮圈。
说明书
网上99%的问题,在说明书中都能找到。但99%的人,买车买来都不会看一眼说明书。
这就像苹果把充电器给省了,虽然对99%的人没什么影响,但99%的人都会觉得非常不爽。所以等哪一天汽车厂家意识到,可以把说明书也省了,又省下不少钱,还少砍几棵树,我估计大家都会强烈反对。
所以,大家没事还是翻翻自己的说明书吧,有好处。
内饰
早期汽车对于内饰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当时的设计师,更多的是将目光集中在机械层面的基础问题上。这也使得汽车内饰在那个年代,几乎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而且,那时候的工程师也挺倔强的,不少人都觉得汽车和飞机是一样的,开车的驾驶员也要像一战时的飞行员那样,要感受风的流向才能把车开好。所以,当时不少车,驾驶舱都会保持开放状态。
可问题来了,这车下雨天根本没法开,我总不能左手打伞、右手开车吧,甚至我还要找个棚子来给车挡雨……所以没用多久,所有人都开始选择全封闭的汽车,从此汽车的内饰也就受到了重视。
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始,汽车内饰也走向了巅峰,我们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设计和用料,那时候没什么廉价的大屏,有的只是真材实料。
所以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汽车内饰正在倒退,我很怀念过去车内各种真皮、实木和镀铬,而不是现在的织物仿皮、工程塑料和所谓环保材料,完了再给你弄块大屏充门面。
倾斜式方向盘、轮胎
先说方向盘。
据说最初车上没有方向盘,而是一个类似操纵杆的东西,后来从船上的方向舵汲取灵感,才有了真正的方向盘。
据说最早的方向盘和船上的方向舵一样,是垂直于地面的,试想一下一个垂直的方向盘,那用起来真难受,你人得坐得非常板正才行,所以早期的车坐上去那只是板凳而不是座椅。后来,是水平于地面,用起来也挺难受。
但是再后来,出了一次事故,当时发动机掉落,砸弯了方向机下面的连杆,导致方向盘一下翘了起来,结果被人发现倾斜式方向盘手感还挺好的,于是这个设计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甚至现在看看你的车,你会发现方向盘不只是上下倾斜,说不定还会往中控方向向右倾斜,这就是将人体工程学发扬光大的结果。
再说轮胎,轮胎真是个伟大的发明,不然以现代汽车的车速,医院骨科的生意一定非常好。
最初的车轮是实心的木头、铁,10公里的时速,坐几个小时,怕是就腰椎间盘突出了。后来车轮垫上了实心橡胶,但车速一上去还是不行。
结果英国有个兽医,他叫邓禄普,邓禄普轮胎的邓禄普。邓禄普看到儿子骑着实心橡胶车轮的自行车,屁颠屁颠地把屁股都颠红了,当时他又在浇花,低头看了看浇花的橡胶水管,就想着能不能像这水管一样,将实心橡胶做成空心的,在里面冲上气,于是充气橡胶轮胎被发明出来了。
后来米其林兄弟,米其林轮胎的米其林,在法国的一次汽车比赛中,他们的赛车用的就是充气橡胶轮胎,在比赛开始前还被其他人质疑不靠谱。结果最后夺冠,我觉得可能不是因为他们的车太快,而是其他人的车太颠开快了受不了。后来米其林兄弟,将充气橡胶轮胎推上了历史舞台,后来又衍生出了我们现在用的、简化内胎的充气真空轮胎。
自动泊车
自动泊车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因为在1992年,大众就发布了世界上首个自动泊车系统。但考虑到显示问题,并没有量产,据说这个系统,需要占用整个后备厢。
前两年最主流的自动泊车,是半自动泊车。
半自动泊车是在停车的过程中,需要手动切换挡位,甚至加速和减速,这也是自动泊车被笑话最多的时候,我不如自己把车倒进去了。
而现在出现了全自动泊车。
半自动到全自动最重要的变化,是人不需要在车内参与任何操作,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或钥匙,就可以在车外指挥车辆停好。当然在一开始,因为成功率不高,各种笑话满天飞,甚至有人说这种人工智能完全是人工智障。但是到了今天,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靠谱了。
后备厢开关
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个矛盾的设计,后备厢都是从外面打开的,为什么还要在里面放一个开关?
后备厢开关还有个名字:后备厢紧急逃生装置。某一天,某个人被绑架了,被塞进了后备厢,他可以用里面的开关逃生。
最后,预测哪些东西当下非常鸡肋,但以后说不定会真香?
自动驾驶。现在还差点意思,甚至最基本的主动刹车都差点意思。但是只要硬件怼的够多,算法也足够完善,机器,总有一天可以超越人。
特斯拉的生化武器防御模式,刚出来的时候还被嘲笑,可能名字太浮夸了。这个模式,本质上是车辆密闭性够好,滤芯的过滤等级够高,再通过风扇的高速运转,让车内气压大于车外,以隔绝来自车外的污染,有点负压救护车的意思。结果这两年美国频繁爆发山火,空气污染直接爆表,一般的内循环根本不好使,听说老美那边的特斯拉车主,都在排着队感谢老马。
甚至电动车本身,从没开过甚至抵制的人都觉得鸡肋,但开过的都会觉得真香,感觉回不到燃油车了。
同时我能想到几个,当下非常鸡肋,以后也非常鸡肋的东西:
自动启停、颗粒捕捉器,为了突击应对排放法规的临时性产物。模拟声浪,为了让燃油车主更快适应电动车、有点自欺欺人性质的产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