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时候非常有气节的大臣(明朝末年的一位大将)
左良玉(?~1645年),字昆山,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省临清市)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宁南侯。在明朝末年,左良玉一开始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后在平定起义军军的战争中,不断扩大部队,日益骄横跋扈,拥兵自重。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宁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左良玉镇守武昌。此时,弘光朝廷中马士英、阮大铖用事,排斥东林党人。他袒护东林党人,且怀有个人野心,于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没多久,左良玉病死于九江舟中。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率所部降清。
一
首先,崇祯元年(1628年),左良玉曾任辽东车右营都司,参与了明朝和后金(清朝)之间的战役。崇祯四年(1631年)七月,侯恂推举左良玉做了自己副将,率军在松山、杏山下与后金作战,功劳排在第一位。
崇祯五年(1632年),陕西的起义的农民进入河南,意图攻占怀庆。朝廷命令左良玉率领大军前往平定。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农民军进犯隰州,打下阳城。左良玉在涉县的西陂将其击败。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农民军渡黄河离开后,左良玉同其他将领们分地把守。在平定起义军的过程中,左良玉收留了很多投降过来的将领以便扩张自己的势力。督抚以文书征调他的军队,也不准时应征,渐渐显示骄横自恣的端倪出来。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此时的左良玉已经不再忠诚于明朝,而是想着如何成为一方诸侯了。
一定程度上,这和东汉末年的情况比较相似。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各地的刺史和太守在平叛的过程中逐渐壮大,乃至于形成了众多割据一方的诸侯。现在,对于左良玉来说,自然也有类似的打算。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河南的农民攻破颍州,毁坏了凤阳的皇陵。农民军打下鹿邑、柘城、宁陵、通许的时候,左良玉驻军许州,却没有前去援救。崇祯九年(1636年)二月,农民军在登封的郜城镇被打败,逃往石阳关,同伊阳、嵩县两处的敌军联合。在这场战役中,原总兵官汤九州从嵩县深入,与左良玉夹攻农民军。但是,左良玉中途逃回,汤九州乘胜追击四十里,由于孤立无援,战败而亡。左良玉却把此役当作捷报递呈朝廷。而这,自然是令人愤慨的行为了。
二
崇祯十三年(1640年),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拜为平贼将军。其后,在川陕交界的平利一带与张献忠遭遇,张献忠大败,左良玉因此加太子少保。杨嗣昌虽拜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但是,因为后来和杨嗣昌发生矛盾。所以,左良玉故意观战不至,导致杨嗣昌被张献忠击败。
崇祯十五年(1642年),侯恂为督师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所属部下,左良玉与李自成会战于朱仙镇,左良玉大败,退至襄阳。在此基础上,左良玉不敢迎战。等到张献忠入蜀之后,左良玉又出兵收复武昌。当然,左良玉不是为了明朝收复武昌,而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面对李自成大军,崇祯皇帝命令给事中左懋第督促左良玉出兵作战。但是,左良玉不为所动,坐视明朝走向灭亡。不久之后,李自成率军攻占明朝都城,崇祯皇帝朱由检选择自尽。
明朝灭亡后,左良玉投靠了南明。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当时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了,左良玉利用这个时机收复了湖北西部的荆州、德安、承天。湖广巡抚何腾蛟以及总督袁继咸住在江西,他们都跟左良玉很友好,弘光朝廷就把这一带靠作屏障。
三
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左良玉拥有八十万兵力,号称百万,前五营是他的亲兵,后五营是投降过来的士兵。不过,左良玉自从朱仙镇一战失败以后,精锐的兵力差不多丧失完了,后来归附他的大都是一些乌合之众,看起来壮观,但左良玉不能很好地驾驭部下了。所以,在笔者看来,左良玉既不能平定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大军,更不具备抵挡清朝大军的实力。并且,在明朝灭亡之后,左良玉已经年老多病,没有收复中原的雄心了。
左良玉做官曾得力于侯恂的推荐。侯恂本是东林党人。马士英、阮大铖执掌南明朝廷的大权后,担心东林党人依靠左良玉跟自己为难,就口头上虚伪地跟左良玉结交,暗中忌恨他,并修筑板机城作为向西防御的屏障。对此,左良玉自然是心知肚明,于是叹着气说:“如今西面有什么好防的,大概是防我吧!”对此,在笔者看来,南明防备左良玉,其实也是比较合理的事情。毕竟,左良玉拥兵自重,不听号令,如果不对他进行防备的话,说不定南明朝廷就要被他挟持了。毕竟,在古代历史上,诸侯挟持朝廷的案例,可谓不计其数,比如在东汉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刘协后,最终由他的儿子曹丕篡汉自立。
四
最后,对于南明来说,监军御史黄澍仗着左良玉的势力当面顶撞了马士英、阮大铖。黄澍返回后,朝廷派遣锦衣官员来逮捕黄澍,左良玉把黄澍留下不肯交出。于是黄澍与其他一些将士天天请良玉出兵清除皇上身边的坏人,虽然左良玉不听朝廷号令,不过,真的要出兵挟持朝廷,却也足够让左良玉犹豫不决。因此,左良玉没有答应这一建议。
但是,在黄澍等人的软磨硬泡下,左良玉于是下定了造反的决心,发布檄文讨伐马士英,从汉口到蕲州,排列了二百多里长的船只,浩浩荡荡地顺江东下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清顺治二年(1645年),当时左良玉的病情已经很严重,到九江后,左良玉的部将郝效忠暗中进入九江城,放火把城烧毁就离开了。左良玉看着城中的火光,当场吐了几升血,这天夜里就死了。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左良玉病逝后,各位将领秘不发丧,一起推选他的儿子左梦庚为统帅。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七日,大军东下,朝廷传令让黄得功渡江防守,剿灭叛军,但是,左梦庚率余部投降清朝。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对于南明来说,自然又是一个打击。总的来说,在明朝末年和南明建立后,左良玉父子执掌大军,完全可以力挽狂澜。但是,他们不仅没能忠于职守,反而成为乱臣贼子,这无疑是值得批判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