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群众文艺精品(苏州群众文艺用精品记录时代)

《群英汇·苏州专场》7月11日在央视三套综艺频道播出,并被列为春晚备选节目这些节目集中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讴歌时代精神,讲好苏州故事,传播苏州声音这是苏州群众文艺专场首次亮相央视舞台,也是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群文作品的创作扶持力度,优秀群文作品繁荣发展的重要成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上海群众文艺精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上海群众文艺精品(苏州群众文艺用精品记录时代)

上海群众文艺精品

《群英汇·苏州专场》7月11日在央视三套综艺频道播出,并被列为春晚备选节目。这些节目集中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讴歌时代精神,讲好苏州故事,传播苏州声音。这是苏州群众文艺专场首次亮相央视舞台,也是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群文作品的创作扶持力度,优秀群文作品繁荣发展的重要成果。

我市自2013年被评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以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苏州模式”升级版为己任,聚焦“两聚一高”新实践,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日益健全,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29平方米。优秀群文作品不断涌现:一是健全一个扶持机制。我市2015年出台了《苏州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办法(试行)》,通过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二是培育一批群文队伍。通过建立群众文艺辅导,专家点评机制,鼓励引导群文队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推动群文创作提升和群文队伍成长,全市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2298支;三是搭建一个展示平台。2016年,我市举办首届群众文化“繁星奖”,参与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群文爱好者近3000人,并在全市范围内为城乡群众送上45项近百场精彩的展演展览活动,惠及市民群众20万人次,真正体现群文作品“源于群众、深入群众、惠及群众”。在此基础上,一批优秀群文作品孕育诞生,脱颖而出,我市原创群文音乐作品《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夺得第十七届“群星奖”;在第十二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决赛中,我市摘得4金3银1铜,成绩居全省之首。

此次苏州作为江苏省首个地级市受邀参加全国群文展演最高舞台的央视《群英汇》栏目,与我市群众文化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广大群文工作者的长期辛勤耕耘密不可分,也体现了我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样式引领生活风尚、传播核心价值、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群文发展理念与《群英汇》“生活大舞台,快乐我主宰”宗旨的高度契合。

那么,参加此次《群英汇·苏州专场》的创作和表演团队在台前幕后究竟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才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带你走一遭《群英汇·苏州专场》的台前与幕后,看看他们是如何登上央视舞台的。

小品《找钥匙》孝顺是陪伴和倾听

小品《找钥匙》以亲情为主题,反映老龄化社会子女对父母关爱的缺失。故事主要讲述工作繁忙的女儿偶然一次回家,在帮母亲寻找钥匙的过程中方才得知母亲已患上老年痴呆症。女儿懊恼不已,决定多陪陪母亲,用自己的爱和耐心帮她顺利地度过接下来的人生。

“这个小品我们排练了足足有三四年。”《找钥匙》的主演迟红梅说,这几年,他们排练过许多版本,现在的每一个调度、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全体主创人员深思熟虑的,“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不一样,我们追求的是让观众与演员产生关于父母亲情的共鸣。”

生活中,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年轻人也很少把工作上的烦恼和压力告诉父母。时间一长,父母和孩子愈发疏远。等到真正想说的那一天,父母可能已经躺在病床上,只会追悔莫及。迟红梅希望通过这个小品告诉年轻人,孝顺不是给父母多少钱,而是陪伴,是倾听。“这个作品给自己听,也给观众听。大家看完之后能给父母多打一个电话,多陪陪他们,我就觉得足够了”。迟红梅感慨地说,“我老家是东北的,每年回家就那么几天。现在就想争取每年回家多呆些天,多陪陪父母家人。”

男女合唱《为了谁》准备时间仅短短一天

从确定节目到正式录制,留给男女合唱歌曲《为了谁》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

6月19日上午,内勤民警佘凌虹接到通知,要在《群英汇·苏州专场》上表演节目,并且6月20日下午就要进行录制,时间可谓非常紧张。搭档朱建军从分局赶来,两人用了半个小时决定好演唱顺序,然后各自回家练习。“我在家只练了三遍,便要去录音了。”佘凌虹说。

好在他们都有出色的唱功。佘凌虹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10岁那年开始系统学习声乐,一学就是10年。同在苏州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的朱建军曾多次参加团里的独唱表演,有着丰富的表演经历。因此,从未合作过的两人,凭借着实力与经验,在准备时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表演。

“老朱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帮他打印歌词,字都得放大好几倍。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能够宣传苏州,还是很值得的。”佘凌虹告诉记者。问及选这首歌的初衷,佘凌虹表示一方面考虑到《群英汇》这个节目注重与老百姓的互动,最好是唱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另一方面,《为了谁》讴歌了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战友情,也能够很好地体现警队的团队精神和使命意识。

这也是佘凌虹时隔11年再次登上央视舞台,她感触颇深。2006年,她代表公安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用歌声为公安队伍赢得荣誉。如今,又回到这个地方,她表示唱歌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射击表演《皮筋绝活》表演来自生活的积累

《皮筋绝活》这个节目在表演者陈凯看来十分简单,“就是以皮筋为弓,用钢珠做子,击中放置在远处的目标,比如鸡蛋、易拉罐等。”虽然说得云淡风轻,但这之中所需的恰到好处的臂力、精准的眼力以及一击中的的准头,却是需要长年累月练习的。

这个节目留给陈凯的准备时间十分有限。“从排练到登台大概只有几天吧。”陈凯说,所幸表演所需要的道具还算常见——皮筋是由健身器材大皮筋切割而来,“靶子”鸡蛋、易拉罐等也是家中常见的物品。演出前几天,陈凯在家中苦练,凭借着从小玩弹弓练就的手感,换来了台上稳定、精彩的演出。

为了让表演更加精彩,陈凯说,他在“靶子”的设置上花了些心思:“我与靶子的距离是随其自身大小不断调整的。比如鸡蛋等体积较小,便距离近点;而易拉罐比较大,就距离远点。”这也牵动了观众的心,让表演更具看点。

除了是《皮筋绝活》的表演者,陈凯还是常熟市公安局的一员。他希望通过这个节目,展现公安干警矫健的身手,展现当代公安自强不息的精神。

舞蹈《甪直连厢情》老与少的共同演绎

甪直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的文化古镇,而打连厢是当地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大众的文化生活。

“《甪直连厢情》的核心便是 ‘传承’ 二字,新老传承打连厢。”苏州水乡文化艺术团团长费玲玲告诉记者,打连厢可谓历史久远,其中甪直打连厢的底蕴最为深厚,这也是甪直打连厢被选上《群英汇》舞台的原因之一。而这一次,已经是甪直打连厢第七次登上央视的舞台。编排之初,甪直文体中心从甪直当地近百位会打连厢的老阿姨中层层筛选,挑选出最合适的,与艺术团的演员一起组成了这支共16人的表演团队。

“年龄差”是该团队的特点与萌点,但也是排练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费玲玲告诉记者,在练习初期,当地的老阿姨与艺术团的小姑娘彼此都有点不适应,“不仅要将这连厢打起来,而且要打得熟练,打得连贯,对以前只闻其名、鲜少上手的姑娘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当地的阿婆阿婶们打了几十年的连厢,有些动作早已根深蒂固刻在记忆中,想要依照编排的动作改过来也非一日之事。”但不适应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小老师”与“大学员”们很快打成一片,亲如家人,而《甪直连厢情》也以最好的姿态呈现在了《群英汇·苏州专场》的舞台上。(姜锋 陈畅 李超 冯泽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