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则明心境则安(心静则安心静则无敌)
人是不由自主地来到世界上的,没有人同我们商量,我们就来到了人间。所以,从人呱呱坠地开始,人生就是不自由的。而人的终极理想就是寻找并达到自由的境界,这是人生的终极命题。而哲学的任务,就是让我们在这个不自由的世界里寻找自由,恰如诗人所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事实上,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滚滚红尘中戴着镣铐,在人生的刀尖上舞蹈,有的人不堪其痛倒下了,有的人以痛为乐,坚强地挺立起自己的人生。尼采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用心舞蹈,把握好每一个即将逝去的当下,是我们生命的要义。
但生活不易啊!如何在今天过得和美一点,让每一天都是高质量的存在,我们不需道别处寻找,中国哲学早已经给出了答案。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是辩证和谐包容的文化,既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动,也有“穷则独善其身”的静;既有居庙堂之上的人生理想,也有隐于江湖的心灵家园。一动一静亦动亦静,是中国文化美丽的底色。
毫无疑问,道家是主张静的,但儒家和佛教也提倡“静以修心”,道家有“静修”、“静字诀”,佛教有“止观”和“禅定”,儒家也强调“慎动”和“虚静无欲”。看来,以静观心,以静治心,是过一段静美生活的不二法门。
整体说来,道家是坚定不移主张静的,这对我们的人生,特别重要。清心的生活,可以让身心俱疲的你,抖落身上的尘土,擦除心中的雾霾,放下一些功利,多一些审美,少一些心机和算计,多一些淳朴和自然,过一段淡雅审美的生活。
静心则无敌。假如说儒家学说是火炉的话,道家学说则是冰雪。火炉让你温暖;冰雪让你清醒。在当今这个高速旋转如陀螺的时代,我们已经抓狂,已经茫然,已经六神无主内心慌张,不如跟着老子的冰雪智慧,去清静一下自己的内心。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让内心沉淀下来,你可以倾听清晨鸟儿的情歌;春草拔节的幸福;听到风声和雨声的呢喃;听到自己灵魂的需要;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天籁。心不静,则满耳充斥着女人的咒骂,孩子的吵闹,大街上刺耳的笛声。
人何苦为难自己,我们本来可以很幸福,只要静心就好。所以老子说,“燥胜寒,静胜怒,清静为天下正”,一旦静下来,则天下无敌。人如能心静如水,则万物不侵。无论是贫富贵贱、快乐哀愁,无论是悲欢离合,不过是你内心的幻影而已,你若能以静视物以静观心,则我静故我在。
心静要学会知止。儒家和佛家同样提倡过静心的生活。《大学》上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心静就要求我们知道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人生应该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往直前,但也应该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容与安静。人生在世界上奔跑,灵魂也有疲惫的时候,需要停下来慢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佛家认为你的心静与不静,烦恼就在那里,因为世界是痛苦的。他们不会因为你痛苦而增减。六祖慧能大师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可见人若能沉心静气,不拘于名,不囿于利,不乱于情,不惑于心,心静则灵魂安稳,美梦悠长香甜。
心静要懂得时与位的关系。《易经》经常教人知止的智慧,这部中国最早最深邃的哲学经典认为,人生的最大的智慧是遵守时与位的规律,时机来时往前冲,时机不好且罢手。风起的时候,落叶的舞蹈是一种壮美,风住的时候,在满地落叶的花园小径寻找诗意,也是生命之静美。
心静就要少一点欲望。老子认为,“少则得,多则惑”。道家哲学是静心哲学,是减法哲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应该天天向上,但学道就应该清空自己,不让过多的欲望占据自己的心灵,有些时候多一点不一定好,少一点不一定坏。
静的作用在于荡涤心灵,在于安顿灵魂,在于找回狼奔豕突的六神无主的内心。心回来了,身体就放松了,所以静可以“全真保性”,可以“养生”。
庄子说“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心静则灵魂无纷扰,灵魂无纷扰则身体少疾病,所以庄子又说,“静默可以补病”。
虚可以致,静需要坚守。“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提出的静修养生的六字诀。
“致虚极”就是努力让自己达到虚空的境界,唯有虚怀若谷,方不计得失,惟有虚怀若谷,方可宽宏大度,容人之过不责于人。
“守静笃”就要突出一个“守”字,专心致志地守着那个静字不放,集中精神心无旁骛。
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就要学习母鸡孵蛋的精神,无怨无悔地守住那个蛋。对人生来说,静同样是宝贵的金蛋,需要我们终其一生用心守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