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儿子和80岁妈妈聊天(我和50岁的妈妈聊了聊性与爱)
后台收到一条读者的留言:
“我妈觉得我嫁不出去了,因为我不是处女。
前几天,她在我房间的抽屉里翻到一盒避孕套,指着我鼻子破口大骂,说我不知羞耻,说她的脸都被我丢光了。
我苦涩一笑。
这是25年来,她第一次跟我谈性。”
性哪有什么不可言说
不过是人们作茧自缚
平时和父母或孩子聊天时,你们会谈“性”吗?
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在一节生物课上,老师正在讲关于“生殖器”的知识,我发现同桌的课本缺了2页。我问她,怎么回事?
同桌说:“我妈撕掉了,在我预习课本时,她说不能看这些,不健康。”
还有一次,周末去同学家玩,我俩靠在沙发上看琼瑶剧,电视里出现男女亲吻的镜头,同学的父母听到后马上跑过来找遥控器,切换到了动画片……
有时候觉得,“性”被人们看成怪物,避免谈论性,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默契。
教育部其实早就发了红头文件要求在中小学开展性教育,但不少家长和老师用“烧纸引鬼”的说法阻止性教育的推进。
他们说人本来与鬼相安无事,孩子们都很单纯,啥也不知道,然后你一烧纸倒把这个鬼给引来了,你告诉他性是怎么回事,他就会去尝试了。
在一个家庭中,成员们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谈论很多话题,譬如学习、八卦、新闻。但性与爱,就像是覆盖在天窗上的一层纱窗,横隔在孩子和父母中间,若隐若现,但不会被触及,更不会轻易打开。
父母总是说:等你长大,自然就懂了。
可是,孩子们长大了,却还有很多事情不明白。
在这种“谈性色变”的氛围影响下,有些孩子会对性产生羞耻心理,有些孩子会因好奇主动寻找学习的渠道,来填补自己的认知空白。
电视剧里男人和女人亲吻、躺下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想知道。
很多人最初对性与爱的了解是从言情小说和电影开始的,但它们其实带给人们很多错误的观念和引导:
女主被男主折磨、囚禁、性侵后还能爱上男主,因为他的伤害是“在乎你”的表现;
女人的抗拒都是“想要”,无论多么暴力和极端,她们最终还是享受的;
做爱时从来不用安全措施,不讨论安全、情绪或界限问题;
男女主都有“完美”的体型和体力……
现在想来,当初真是交了不少智商税。
那些小说和电影中的“亲密”行为,并不会带给我们美好的体验。反而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不恰当、不平等、过于夸张的描述,可能会加剧两性的身体焦虑,加大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导致孩子形成不正确的性爱观。
好在我接触到这些信息之前,已经接受过母亲对我的性启蒙教育。
我曾觉得母亲过于“特立独行”,因为她从不避讳谈性,这和其他家长截然不同。
直到我亲眼见到同学因缺少性教育而受到伤害。
某天上课,班上一名女同学因腹部严重不适去往医院检查,却被医生告知,她怀孕了。
原因是女孩出于“处女情结”的压力,对发生性关系后失去“处子之身”感到非常恐惧,但她听信了男友的哄骗,与其发生了边缘性行为。(边缘性行为指没有实质插入性行为的一系列亲昵举动,包括搂抱、亲吻、抚摸,以及对性器官的摩擦等,比如“蹭蹭不进去”。)
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并认真地跟她道谢,感谢她曾给我科普过这一个知识点。
母亲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性哪有什么不可言说,不过是人们作茧自缚。”
来自母亲的详细“性”科普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有这样一幕:
李尖尖放学回到家,冲着两位爸爸和两位哥哥,大声宣布道:“我来例假了!”
饭桌上原本欢乐的气氛戛然而止,四位大男人大眼瞪小眼,场面一度尴尬。尴尬到什么程度呢?这么形容吧,要不是进度条还在走,我差点以为网卡了……
当时网友都觉得这段很好笑,我却难以理解,月经明明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却总是被污名化。
去超市买卫生巾,售货员会送你一套“体贴服务”,用黑色塑料袋帮你把卫生巾包起来。虽然可以理解她是为了缓解尴尬,但这波操作总让人有种“莫须有”的负罪感,反而更尴尬。
上学时,来月经的女生每次从书包中取卫生巾,那小心翼翼东张西望的样子,就像是小偷在翻别人的包。取出后还要塞进袖子里,去卫生间途中如果遇到男性朋友,也要自觉躲避。
在我记忆中,母亲从不会在与“性”有关的话题上遮掩、回避,在我成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接收到来自她的详细科普。
第一次来月经,我坐在马桶上惊慌失措,以为自己中了暗器,很快便会毒发身亡躺在血泊中死去……是母亲拿出一片卫生巾,用夸张的慢动作手把手教学。
曾经同桌嘲笑我开始用文胸,母亲告诉我如何回怼:
“别笑,以后你要是没长出来,有你哭的!”
在母亲正确且善意的引领下,我的青春时期几乎没出现过茫然和恐慌。
她对我说月经不羞耻,女孩也不羞耻。
“去洗手间带着卫生巾,就像拿着卫生纸一样,再正常不过了。月经侧漏也不要觉得丢人,因为它就像母亲偶尔切菜会割破手指一样,难以避免。”
她告诉我,大人碰我身体的哪个部位是不可以的,万一这种情况发生后我应该马上告诉家长或老师。
长大一些后,母亲会耐心给我讲述关于堕胎的危害,以及做好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她还摆正我对于性侵的理解:“孩子,永远记住,你的价值不由‘处女’这个词语来决定,也不依托于那层脆弱的膜。”
“如果有一天你受到性侵犯,那一定是他的错,不要把责任归咎于自己身上,更不要伤害自己,不值得。”
追求爱、追求性,
本质上追求的都是自由的人生
母亲对我的性教育立足于性,但又不局限于性本身,更关乎作为女性应有的自由。
在她的影响下,我完全接纳自己的身体,并拥有比很多同龄人更开放的观念。
曾有一天,我从包里取卫生巾时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有个男同学跑过来捡起我的卫生巾,把它贴到班级后面的黑板上,逢人就说这是我的卫生巾。
男生们充满戏虐地哈哈大笑,女生则满脸通红,用同情的目光看向我。
我从黑板上撕下那片卫生巾,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走到那位男同学面前,大声对他说:
“我来月经了,如果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可以回家问你的妈妈!”
他当时一定比我更尴尬,因为他后来再也没有嘲笑过任何一位女孩。
读大学时,我谈了一个男朋友。当时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爱他,只觉得男生很帅也很优秀,既然他追求我,那就在一起吧。
但情侣之间总归会有一些亲密的举动,每次他牵我手、抱我的时候,我都会产生一些抗拒心理,甚至在他第一次吻我之后,我竟然觉得有点恶心。
我把这件事告诉母亲,问她我是不是有什么生理方面的问题。母亲说性不只是男欢女爱,那太狭隘了。真正的性是包含着“爱”与“欲”的线索,能延展出两个人对彼此的在乎和爱意。
她还对我说,性关系必须是完全自愿的,信任、尊重对方,做双方都想做的事情,只要一方不舒服,就应该告诉对方停下来。
顺着母亲的思路,我渐渐意识到:原来我并不喜欢那个男生。
后来我在工作后认识了现在的男友,我和他相互欣赏,灵魂契合,相处融洽。此时的亲密接触对我而言,不再是一种负担,更像是一种语言、一座桥梁,是从孤独通往亲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属的熔炉。
我们都能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性需求,从心理到生理层面,去提高性爱的质量与和谐程度。
爱,也在这个过程中无形递增。
其实,追求爱、追求性,本质上追求的都是自由的人生。
不依附于任何人存在,有稳定的自我,不屈从不控制,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欲望。
基于此,才能以一个完整人格爱与被爱。
写在最后:
有时候觉得,性就是亲密关系中的一个缩影。
我在读《性学观止》时看到过一个叫“合约失望”的概念,意思是人们在恋爱时和结婚后,很少会和对方讨论协商自己的性期望,但我们心中会有自己的期待,并且默认对方会满足我们的期待。
一旦对方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样子,便会产生误会和隔阂。
所以,无论是性,还是其他,清楚恰当的表达很有必要,这个沟通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对方,更是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只可惜,很多人从孩童时期,就被迫学会了“压抑”和“忽视”。
最后祝福你的爱和性,总被理解和关照,即便现在还没有,你也能先好好爱自己,明确自己的需求,活得快乐,拥有自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