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面对工作说过的话(我们必须有恒心)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这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诤诤誓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精神的精彩诠释。近日重温电影《居里夫人》,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居里夫人诞生于波兰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数学老师,母亲是一位女子学校校长。她的本名是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从小就对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16岁时,玛丽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却因为家庭不好,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六年多的家庭教师。 1891年,在她的姐姐支助下,她到巴黎大学学习物理学和数学,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两个硕士学位。她学业完成后,原本打算回到祖国,但在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教授的引荐下与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虽然居里比她大8岁,但志同道合让他们相知相爱,结为终身伴侣,也彻底改变了玛丽的初衷,于是侨居法国从事科学研究。从此以后,玛丽变成了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这部电影是1943年上映发行的黑白片,讲述了居里夫妇的爱情故事和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过程。居里夫人的发现意义重大,动摇了几个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她的发现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直接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1911年,居里夫人因分离出纯的镭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参加镭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一同参加会议的还有爱因斯坦。
莉泽·迈特纳:“原子弹之母”
正是因为居里夫人的信念追求和在科研上的巨大成功,也鼓舞着众多优秀的女青年投身科学事业。犹太女青年莉泽·迈特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在看到居里夫人荣获诺奖的报道后备受激励,决定研究放射性现象,并在多年之后首次计算出核裂变释放的惊人能量,从而被后人称为“原子弹之母”。
镏的发现,见证了居里夫人是一个专注、执着、坚强的人。对她来说,坚持既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方法。提炼镭的过程,是极其艰辛的复杂过程。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在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中寻求希望。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其实,所谓的化验室就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这也是夫妻俩多方努力争取的结果,因为有关部门并不相信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够成功。为了提炼出镏,玛丽全身心投入,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点点烧痕。医生对居里夫人坦言,过量接触这种物质,有可能恶化发展成癌症。居里疼爱妻子,担心她的健康,想让她放弃这一危险性实验。但居里夫人对未知新元素可能治疗癌症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打动了居里,进而鼓起支持妻子继续坚持下去。经历4年多无数次失败,但他们仍不气馁,而是从失败中找原因找方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5677次的反复实验,他们终于从8吨沥青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这一点点镭,当初他们并没有一下子认出来,还以为又失败了呢。原来实验分离后剩下那一片污迹结晶物就是难得的镭。面对黑暗的室验室里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父妻俩相拥而泣。为了这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付出和不屈的信念。
不幸的事,在法国授予这对夫妻荣誉前夕,居里在为妻子买饰品返家途中遭遇车祸。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让人难以置信。丧夫之痛,以致一段时间动摇居里夫人继续从事科学事业研究的信念和勇气。但对科学精神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居里事业的最好继承,再次激励她在探索的道路上独自前行。
在巴黎大学镭发现25周年纪念大会上,居里夫人表达了自己为什么坚持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那就是“我赞同这样的信念:科学是伟大而美丽的,他那伟大的精神力量,将最终洗涤世上的一切邪恶,一切无知,一切贫困、疾病、战争和痛苦。探索通向真理的光明,开拓未知的新的途径。无论你的视力变得多么的敏锐,圣洁的好奇心将永远伴你成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属于昨天的梦想。让我们高举起知识的火炬,去营造明天的美好殿堂。”由此可见,在科学研究的历程中,恒心和信心至关重要,既是精神动力也是志向抱负。
盛名之下,对待荣誉的态度,最能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境界。居里夫人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虽然她获得了很多荣誉,本可以躺在功劳薄上尽情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特别是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居里夫人并未和丈夫独吞,而是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分享了这一奖项,在发现了镭后,她也没有去申请专利。她与丈夫是这样说的:“我们都认为获取经济利益违反了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从此意义上说,居里夫人就是为科学而生的奇女子,为人类福祉创造科学新纪元的探索者,为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居里夫人致力于科技发明的应用,积极倡导科学发明的目的是造福于人类。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放疗”。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时年67岁。她的去世,也应验了她当初皮肤因射线烧灼而求医治疗时,当年那位医生的忠告。同时也诠释了居里夫人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为科学研究奋不顾身的精神。
当下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甚嚣尘上,我们恰恰最缺乏居里夫人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恒心和自信,更缺少造福人类的无私信念和品格。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成果不断涌现,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成为“卡脖子”工程,成为制约制造业强国的短板,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国力强盛的基础。没有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支撑,没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研氛围,是难以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我国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史家和著名的博物馆家陈履生针对当下前报考艺术的学生过多时指出,今天我们应该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去学科学,用科学去占领那“无尽的前沿”,用诺贝尔精神来发展、壮大、强盛自己的国家。这无疑是《居里夫人》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王兆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