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

唐诗宋词,是两颗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炫目的明珠,这也让很多人有一种错觉,就是诗起源于唐,词是起源于宋朝。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不会是突然破空出现,诗词也不例外。

诗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先人们口头创作的歌谣,后历经先秦《诗经》博采众长、汉魏乐府韵律嬗变,才到唐朝最终格律定型,达至顶峰,故诗以唐称。

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1)

而词最早也是由诗歌演变而来,词原本就是“歌”的一种形式,主要配合音乐填词歌唱。它最初脱胎于汉魏乐府,很多词牌名就是由乐府演变而来,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在唐代开始流行,在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达到顶峰,故词以宋称。

唐时,词仅仅是在民间流行和朝廷特有场合演奏,诗人阶层很少触及,因而当时创作曲子词的诗人也较少,如今流传的唐词自然也就少了。

《全唐诗》几万首诗歌中,收录唐及五代的词,也就区区数百首。

但这几百首词也可以称得上是首首精品,例如唐代一首写春天的词,只有短短27字,却能惊艳了世人千年。

它就是张志和笔下那首一直被后人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堪称冠古绝今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

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2)

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4)

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5)

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6)

作者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是唐代著名诗人,也是唐代最早填词并取得很高成就的词人之一。

据史书记载,张志和3岁能诵诗书,6岁做文章,16岁就得到太子李亨器重,19岁获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23岁时开始在安史之乱中崭露头角,24岁时献计于唐肃宗,大败安禄山,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26岁的时候,借“亲丧”之名辞官归隐,从此开始浪迹江湖,渔樵为乐。

唐代宗大历七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流水,鳜鱼肥美,两人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渔歌子》。

上面这首构思巧妙,色彩鲜明,意境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的词,便是其中第一首,也是最为经典的一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一起走进他笔下那一幅绝美的江南山水画卷。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本来是民间的渔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词的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极言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给读者描摹了一幅春日里江南的优美风光。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那里景致优美,环境宜人,特别是在春意荡漾、万物复苏的日子里更是美不胜收。

春雨丰沛,春水初涨,江岸有桃花朵朵盛开,山前有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水中鳜鱼无比肥美,时不时会跃出水面,追逐着水里飘落的花瓣,激起一阵阵浪花。

诗人这里选取“白鹭”、“桃花”、“鳜鱼”等山水意向,既写了明丽秀朗的湖光山色环境,更是表达自由、闲适、美好的隐居环境,来烘托自己内心的悠闲自在。

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7)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前面主要是写环境布景,在这个景中有山,有水,有山上的白鹭,有了岸边的桃花,也有了水里的鳜鱼,那自然也不能少了人,于是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的渔夫出现了。

靠山吃山,靠水打鱼的渔夫自然不能错过这捕鱼的好时机,春汛一来,渔夫们出现也起来了。

即便是在斜风细雨中,他还可以一边欣赏两岸的风光,一边乐在其中垂钓,自在潇洒,完全不惧这风雨而匆匆归去。

纵观整首词,当真是美得像画一般,作者一字一句写来,宛如一幅神仙之地的山水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既描写了春水碧于天,山青花欲燃,迷蒙江南烟雨,鳜鱼桃花逐流水的水乡风光,又捕捉了渔父那惬意自在的生活。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者的结合体现了张志和独具匠心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力,也反映出了他志存隐逸、淡泊超脱、潇洒自由、悠然闲适的生活意趣和生活追求。

一首经典的写春天的古诗词(唐代写春天最经典的一首词)(8)

总而言之,毫无疑问,这短短27字的词,是一首惊艳世人千古绝唱,它的出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它面世以来,引来无数人模仿,其中但不限于吕洞宾、李煜、李珣、苏轼、黄庭坚、赵构等名人,甚至还有人几乎原封不动地搬用其中的诗句,但从未被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还流播海外,受到日本嵯峨天皇的青睐,嵯峨天皇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其时,朝廷大臣、皇亲国戚、学者名流,皆随嵯峨天皇和唱张志和的《渔歌子》,开启了日本填词历史的先河,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收获粉丝无数。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