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

写在前面的话——

有这样一位军人。

一生中没有直接指挥过任何一场战役,但差一点儿当上元帅;二战中不上前线,却让军中一众杀神悍将心服口服;桃李满天下但又不涉党争,走到哪里都有人尊敬地叫一声老师。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很多人知道他当过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计划"一手促成二战后欧洲复苏,也有人知道他是二战时美国陆军的总参谋长,第一批五星上将,但马歇尔对美国而言,重要意义远不止于此。

自古名将有很多种,有人负责决胜千里,有人专心运筹帷幄,有人天生知人善任,马歇尔应该算是后者中的佼佼者。如果没有他的发掘和提拔,那帮美国军校里的劣等生混小子也不会有成为一代名将的机会。

一本笔记闯天涯,带着学渣赢天下。马歇尔和他小弟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怕开窍晚,因为开窍之后往往就是开挂。

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1)

1880年的最后一天,马歇尔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天生富二代。马歇尔家到底多有钱?反正老马歇尔是一家煤焦冶炼企业的董事长,家里真的有矿。

马歇尔小时学习成绩非常糟糕,老师给的评语只能是"成绩稳定"——常年稳居全班倒数第一。为此,他那位"动手能力强"的老爹没少用鞭子和他讲道理。小马歇尔有个哥哥,从小就活成了别人家孩子的模样,但唯一让老爹不爽的是,他哥哥对当兵没兴趣,一门心思鼓捣化学,等着长大后出任家族企业CEO。于是,送子从军的梦想就着落在了小马歇尔的身上。

小马歇尔上了军校也不让人省心,除了成绩一如既往地差之外,人际关系也很不好。16岁刚进弗吉尼亚军校就被老生体罚,用刺刀扎破了屁股,还因为说话口音太重,扫了一年多的厕所。

不过开窍这种事真的很难讲,也许是从小挨打挨习惯了,马歇尔的心理抗压能力超强,一年后竟然渐渐在学校里站稳了脚跟,后来成绩也慢慢上来了。四年后毕业时,马歇尔身上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老成持重、严谨内敛让人刮目相看。

1901年,马歇尔以全校第八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转年扛着陆军少尉的军衔去了菲律宾,开启了他漫长而辉煌的戎马生涯。

当年在美国军内混,当官难,当大官更是难上加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军最高军衔只到中将,部队的规模也被严格限制。海军还好一些,好歹有不少海外利益要维护,国会和垄断财团对陆军的态度很是一致——用不着。

而且在当时的陆军中,骑兵、炮兵,通讯兵这样的兵种就业形势还算过得去,步兵科出身的马歇尔天然就比别人低了一等。当了14年兵,军衔才调了一级,如果不是一战爆发,估计肩膀上的一杠两星就会扛到退休了。而终其一生,有关军衔的问题一直缠绕着马歇尔,挥之不去。

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2)

1917年,马歇尔奉命调入美国陆军第一步兵师担任师部参谋,军衔是中校,括号,临时的。

这倒不是上司刻意欺负他,而是美军的传统。这种战时临时军衔主要根据需要设置,工资奖金还是按照实际级别给,打完仗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过这一次马歇尔摊上的上司不简单,是大名鼎鼎的潘兴将军。

作为美军内部为数不多有实战经验的将军,潘兴还当过西点军校的战术教官,军中威望极高。在潘兴的眼中,这位年轻的中尉不仅精通战术、处事沉稳而且胆大心细,是个难得的好苗子,很快潘兴就把马歇尔调到了远征军总参谋部,手把手调教这位未来的美国陆军一哥。

一战结束,潘兴成了美国和欧洲人眼中的战争英雄,马歇尔作为他的得力手下兼首席助手,一起到华盛顿任职。潘兴出任陆军总参谋长,当上了美国绝无仅有的"陆军特级上将"(地位仅次于开国总统华盛顿的"美利坚特级上将"),这一次马歇尔也终于拿到了实职中校军衔,从此步入美军中高阶指挥官的行列。

潘兴对马歇尔的知遇之恩,让后者感念了一辈子。同时,他对老师成风化人、有教无类的教学风格也甚为认同。1926年底,马歇尔开始拿起教鞭,后来还当上了本宁堡步兵学校的校长。

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3)

马歇尔的教学水平不错,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在他那里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因此很受学生爱戴。更重要的是,作为当年的学渣,马歇尔很能发现军校里那些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因他们暂时的落后看低他们。

作为在前线亲眼目睹过世界大战的老兵,马歇尔知道未来的世界注定不会消停,而战争方式的深刻变化,也许就会在十几二十年内发生。这就需要为军中储备大量思想活跃,不受传统思想束缚的年轻军官,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继续保持胜利者的身份。

当年的马歇尔有一个黑色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本宁堡步兵学校青年才俊的名字,后来这个名单上又多了西点军校、以及母校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很多学子的名字,这个小黑本也成了二战期间美国军方最神奇的晋升指南,按照马歇尔的名单提拔人,绝对错不了。

不过当时马歇尔的很多言论和思想,要撼动的不仅是战略思维和体系,更不可避免地要在军内复杂的人事关系中趟一趟浑水。虽说有老师潘兴这尊大神罩着,但马歇尔此后一段时间的仕途并不平顺,几次调动岗位,还一度被赶到国民警卫队中任职,险些彻底远离权力中枢。

二战的爆发让世界各国一夜之间明白,仗已经不是当年那种打法了。但思维惯性最初还是持续了一段时间,思想陈腐的老将们主宰了战争爆发之初的岁月。苏联信重铁木辛哥,法国靠一战老英雄贝当打天下,结果就是被纳粹德国的闪电战教做人。

当时的美国虽未马上参战,但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清楚,美国卷入战争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美国陆军,重走先辈们远征欧洲的道路,需要一个合格的领头人。

于是1939年9月1日,美国陆军迎来新任总参谋长,马歇尔的肩头也换上了上将军衔,但括号,还是临时的。

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4)

从1939年履新到1941年末珍珠港被偷袭,前两年马歇尔的陆军一哥当得一点儿都不省心。军内老将势力盘根错节,处处掣肘,美国整军备战的历程颇为不顺。但是凭着罗斯福总统的力挺,老师潘兴的名望,以及马歇尔本人多年来的口碑,一些工作还是得到了推进。

比如说推动陆军扩军。1939年马歇尔上任时,美国陆军不过18.7万,同期比利时的常备陆军都有24万,加上兵员素质、训练水平、装备妥善率等因素考量,当时的美军真不见得打得过比利时。而到了1941年,美国陆军的规模就接近170万了,足足扩充了9倍,这为下一步海量爆兵奠定了坚实基础。

比如协调各军兵种的关系问题。马歇尔是陆军总参谋长,但要操的心要从天下到地下再到海里。在罗斯福的暗中支持下,马歇尔利用有限的权力弥合着陆海军以及航空兵(美国空军要到二战后才正式独立出来)之间的矛盾,避免了类似日本陆海军互称"马鹿",德国空军专注坑地面部队一百年的情况发生。

再有就是,马歇尔根据手上的小黑本,开始提拔青年才俊,给予他们初步的平台,为日后大放异彩奠定基础。

1941年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这件事必须有军队高层人士出来背锅,原有的权力体系和组织格局也要打碎重组。在这个问题上,马歇尔切实扮演好了黑脸的角色,一大帮战争思维还停留在一战,甚至是美西战争时期的老家伙被强制退役,给更年轻的军官们让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马歇尔不惜提出主动辞职,宁可自己一块儿退休也要让未来的美国军方高层由懂现代战争的人掌舵。对此,罗斯福十动然拒:老马不能走!整个退役名单全盘照准,就留下了马歇尔这一位61岁的老将。

罗斯福很清楚,战争机器已然发动,如果把美军比喻成一个公司,自己这个董事局主席不是最重要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这个董事会不是最重要的,甚至联席会议主席、自己的亲信威廉·莱希海军上将都不是不可或缺的,真正的灵魂人物是马歇尔,这个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美军能在二战中打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这位COO的发挥。

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5)

罗斯福以国士待之,马歇尔也以国士报之。用人唯贤,举贤不避亲,当年小黑本上的那些名字纷纷走向历史的前台,汇聚成一片闪耀的星海。

不得不承认,马歇尔看人的眼光真的很毒,一帮上学时被人爱答不理的学渣成就了美军后来的赫赫功业—

从上校到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用了三年多时间,在美军内部这个晋升速度至今无人打破。但当年他在西点的成绩只能算得上平平,谁能想到从未考进年级前十的他,后来能当上欧洲盟军总司令,还当了八年的美国总统;

布莱德雷毕业时全校二百多人,他能考180多名。但也是他后来成了美军第12集团军群的司令,手下130多万大军,是人类历史上最大战役单位的核心人物;

从诺曼底登陆到解放巴黎,从阿登反击战到会师易北河,如果不是当初马歇尔慧眼识人,美国第一集团军司令考特尼·希克斯·霍奇斯从西点军校辍学后就直接回家种地去了;

横扫莱茵河,合围鲁尔的威廉·辛普森将军上学时日常挂科,补考多次才毕业,"美军中的匪徒"(潘兴说的)、"最具进攻精神的天才"巴顿将军更是军校里的留级之王;

此外,后来在朝鲜战场上领兵的李奇微、克拉克也都是当年马歇尔一手从废品堆里捡回来的。

任用这些年轻将领是要承担风险的,当初在美军内部高层会议上曾有人拍过桌子:我堂堂大美利坚没人了吗?要用这些考试不及格的混小子打江山?但事实证明,马歇尔带着的这帮学渣才是解锁美军王者模式的正确打开方式。

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6)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桃李满天下的马老师并没有走上一条党同伐异,拉帮结派的道路。一千多万美军,六大战区,每年5000亿美元的军费(那可是1940年的美元),所有人财物到了马歇尔的手上,都能一碗水端平,从不拉帮结伙,厚此薄彼。这也就是为什么罗斯福能放心把战争机器的调节阀放在马歇尔的手上,换成麦克阿瑟这样的刺头,估计罗斯福睡觉都睡不踏实。

后人曾说,麦克阿瑟算是美军历史上最具军阀潜质的大佬,但就是他这样军中人脉深厚、威望极高的上将也不敢真的对马歇尔怎样。先欧后亚的战争步骤是国策,不是老麦克想改就改的,收复菲律宾的个人梦想也要服从美国整体利益格局,至于太平洋战场上具体怎么打,你和尼米兹海军上将商量着来,想搞一言堂门都没有。

选得出能征惯战的新秀,镇得住战功卓著的老人,平衡得了盟军内部各方利益。特别是后面这一点,马歇尔的表现更是高出别人一筹。

比如及时撤换中国战区指挥官史迪威,因为他私下里喊蒋介石"花生米",不利于团结;再比如在霸王行动开始前,专门开会要求美军将领尊重蒙巴顿和蒙哥马利——前者代表英国王室,不要得罪,后者是"最后的英国英雄",值得敬佩。人际关系通透到这种地步,马歇尔着实让美国在二战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知人善任,能力突出,脑子清楚还懂人情世故,这样的总参谋长最好给我来一打。但问题是,马歇尔只有一个。

原本罗斯福是打算让马歇尔出征欧洲,担任霸王行动的总指挥,以此不世军功酬谢马歇尔的辛劳。但病榻上潘兴将军的一席话让罗斯福打消了念头。

马歇尔当盟军总司令一定比别人都出色,但在总参谋长这个位置上,却没有人能替代的了他。

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7)

潘兴说的是实话。美国能打赢二战主要靠的就是雄厚的综合国力,海量的工业产能一旦转化为战争机器,压也能把轴心国压死。但从国力到实力,绝不仅仅是机器一开,流水线一转那么简单。史上能把一把好牌打烂的主儿比比皆是。

二战期间美军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羡煞对手和盟友。战场上更是动不动就祭出大杀器,炮火支援、空军洗地跟不要钱似的,分分钟让对手恢复出厂设置,一键还原零件状态。这其中涉及的计划制定,科技研发,军备生产,还包括组织调度,运输衔接,物资分配等问题,哪一个都少不了马歇尔操心。

然而,功高不赏一向是军中大忌。既然军功无法酬报马歇尔,那么就从职位上补偿他吧。

从1943年起,美国国会就酝酿授予马歇尔元帅军衔。但出于感念老师潘兴的恩情,马歇尔对此坚辞不受。他说,美国只有一个陆军特级上将,那就是潘兴。自己这个当年的小学渣绝对不肯爬到老师的头顶上去。

关于这一点,活明白了的马歇尔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在里面。

战争导致军队势力快速膨胀,军中已经隐隐有山头林立之势,一旦继续任由军方势力做大,将来难免会有军人干政的风险。自己不当元帅,也就彻底断了手下那帮骄兵悍将当元帅的念想——帽子上星星再多也是上将,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1944年,马歇尔成为首批美国五星上将中的一员。与美利坚特级上将和陆军特级上将的荣誉军衔不同,五星上将是美军实务军衔的巅峰。而且,虽为战时授予,但可以永久保留。至此,困扰了马歇尔一生的军衔梗终于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同年1月,马歇尔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成为年度人物。对于他的评价,其中有一句话最为后人称道:"祖国的托管者"。

1959年10月,马歇尔走完了辉煌的一生。安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的那一天,美国举国哀悼,他的那个黑色小笔记本也作为珍贵历史文物被永久保存。

一本笔记闯天涯,带着学渣赢天下,两句玩笑话,一段传奇史,马歇尔做到了。

马歇尔讲座完整版(爆笑番外篇马歇尔)(8)

文:艾玛与骑士

点赞、关注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