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最好的裁判(深度如何打造一位顶级斯诺克裁判)

斯诺克最好的裁判(深度如何打造一位顶级斯诺克裁判)(1)

强大的心理、韧性是推动一位斯诺克球员迈向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斯诺克裁判员身上同理。成为一名顶级斯诺克裁判,需要的可不只是透彻了解规则。(原文载《2020斯诺克巡回锦标赛秩序册》)

在一场斯诺克比赛中,裁判必须保持注意力集中,关注、评判球员的每一杆出球,并时刻准备好在必要时作出判罚——即便这一判罚可能会改变比赛的结果。

裁判这项工作要求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注意力高度集中只是一项先决条件。

保罗·科利尔是世界斯诺克巡回赛(WST)最受尊重的裁判之一,在“三大赛”的决赛均有过执裁经历。他是WST高水平裁判员的代表人物,还有个寻找、评估优质裁判员的导师角色。他在评估一名裁判员的潜力时,最吸引他的特质是保持专注的能力。

他说:“保持专注是根基。首先你要密切关注球台,这里是一切判罚出现的地方,但在此基础上,你还负责管控1,000多人的现场,要注意摄影师的方位、还有来自观众席的手机设备。”

“这些不同的事你都要观察到,但你的心思终究还是在球台上,需要的就是多任务处理的能力,你不能一边给球复位一边回头看球员在哪,你在复位之前就该知道他的方位,因为你通过场上的局面就能看出来他下一步要怎么打。”

“有些耗时久的比赛往往不容易走神,因为球权转换频繁,你会持续紧盯。比赛拖得越久,安全球交锋、打战术的球就越多,犯规和失误出现的频率也就越高,你的注意力就不会到处走。相比之下,像罗尼·奥沙利文这种球员进入得分模式后,裁球就更容易了。”

“2016年世锦赛我裁丁俊晖和马克·塞尔比的决赛,第一天晚场阶段结束时我根本都不知道时间已经过零点了,因为太专注了。越有经验的裁判员就越不容易走神,也越会把耗时长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

“裁判和球员的心态截然不同。球员打了场臭球可能是准备工作没做好,也可能是别的原因,但都怪不到别人。要是我们裁判在某项赛事有什么失误,会被所有人记住,还会受到痛批。”

“球员出场时的心态是’尽力打好球’,而我们出场的心态是’必须裁好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我们时刻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也必须做到最好,没有’得过且过’。”

已获认证的体育心理学家史蒂芬·西尔维斯特与斯诺克结缘多年,彼得·艾伯顿在2002年夺得斯诺克世界冠军时就在和他合作,此外他还和肖恩·墨菲、阿里·卡特等知名职业球员有过不同程度的合作。

西尔维斯特在其所著的《放下你的身段(Detox Your Ego)》一书中写道:人若想在压力之下迸发潜能,就必须超越自我的局限范围,在更广阔的视界确立一个目标。西尔维斯特认为,这种哲学很适用于斯诺克裁判。

“要考虑的重点之一是他们是否知道自己角色在这项运动中的意义,”西尔维斯特曾是职业板球运动员,“需要明确最初选择当裁判的原因,其中有多少是想把让斯诺克在国际体育赛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为这项运动做贡献?”

“想胜任裁判一职,就要把自己当成斯诺克化身,要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如管控全场观众以及对可能出现的犯规作出准确判罚。裁判就是比赛规则的守护者,是传递运动精神内核的使者。若让我来选拔裁判,我会着重看他们是否具备全球化的视角,还会看着装风格、走路姿态、谈吐、体态甚至餐桌礼节。”

“他们或许会有工作失误,但只要他们能以一个正确的方式看待斯诺克,结果终究会是好的。他们若出现失误,也要学会承受批评。”

“在现代运动中,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产生影响下,裁判比以往获得了更高的曝光率,我会希望他们能训练下,以便更好地应对刺耳的批评声音。或许裁判只是无奈地一笑而过,但工作失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公众的反应。”

对于科利尔及其他裁判评估人员来说,裁判在出现工作失误后如何反应,以及事后如何应对舆论,是评估其水准的重要因素。“我曾见过有裁判失误后不断自责,”科利尔说,“他们工作失误后,你都能看出来他们在余下的比赛里很不自在,不仅如此他们过后也会难受很久,有的人可能一直过不去这个坎。”

“你只能直面过去,放下它,再继续向前看。球员想不到你压力大不大,重要的是要及时摆脱之前的心态。裁判要想全神贯注还是很容易的,难的是走神后再把那种专注找回来。信心也是一样,别因为一次失误导致信心全无。”

“社交媒体的确不好面对,我知道不少裁判被社交媒体影响了,比如裁判把某一次判罚判对了,但还是被不懂规则的网友炮轰,网暴真的很恐怖。我现在都已经脱敏了,我知道自己能出场执裁是因为自己有实力也有权作出判罚,我很擅长于此。”

“有些新裁判就没有这种自信,他们会太把别人的看法放在心上。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作的,我们总要适应。”

作为一名斯诺克裁判在各大赛场努力多年,所能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就是去斯诺克运动的最高殿堂出风头,科利尔和同行布兰登·摩尔都曾获得过斯诺克裁判的最高荣誉——执裁世锦赛决赛。

谢菲尔德本地人摩尔说:“我记得杨·沃哈斯曾对我说,首度执裁世锦赛决赛的感觉只有一次,以后裁无数次都不会是第一次的感觉。他说得挺有道理,置身那种绝妙气氛中真的很不可思议。今年早些时候我执裁大师赛决赛时,找到了最接近的那种感觉,但无论什么氛围都不如克鲁斯堡(世锦赛举办地)。”

“我喜欢评估裁判带新人,可以分享经验,这部分工作我很喜欢。这个团队让我喜欢的地方在于,我和保罗(科利尔)、杨·沃哈斯还有奥利维耶·马蒂尔在带新人时,完全都是言传身教,我们教的全部来自自己的真实经验。”

“比如有人跑进赛场、观众席有什么异动或是球台上出现什么意外事件,我们几个人里一定有经历过的,这有利于帮新人更快上手。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开玩笑的方式帮裁判长见识,当然得是彼此认识。”

“就比如说,有时他们需要你平易近人地鼓励一下,有时则需要你在后面踹一脚才能助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