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苹果要造车(苹果怎么还不造车)

你好,我是白瞟的知识。

今天我们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一是苹果发布新一代智能车机系统,二是二手平台闲鱼发起“野性收集”活动。

来看今天的第一条。6月7日,苹果“造车”传来新消息:苹果在它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新一代的智能车机系统Car Play。在之前的系统中,车上的娱乐、导航功能和车子的自身操作,像温度设置、车窗门控制等功能是分离的,用户必须要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切换。而升级后的Car Play实现了两个操作系统的统一,被认为是一次重大突破。

有人认为,苹果力推Car Play,可能是放弃了自主造车的计划,转而为其他车企提供软件平台。不过也有人认为,苹果先推软件系统,只是阶段性策略,“造车先造魂”,最终的造车计划不会变。紧接着,有长期追踪苹果公司的记者爆料,苹果正在为汽车业务与供应商洽谈,而且汽车项目的新负责人正在筹备重组团队。

消息就是这样,来看看能学到什么知识。

你知道,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报道说,苹果秘密组建了几百人的造车项目组,并给这个项目取名为“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到现在,8年过去了,“苹果造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媒体热炒一次,各家新能源车企也是如临大敌,最后都被证明是“狼来了”。目前为止,苹果造车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为什么苹果要造车(苹果怎么还不造车)(1)

那么,苹果到底在犹豫什么呢?按说,苹果相对于其他新能源车企,是有极大优势的。

首先,苹果有钱,这点相当重要。搞新能源车非常烧钱,蔚来CEO李斌曾经很悲壮地说:“没有200亿不要造车!”而200亿对苹果来说简直不值一提,苹果坐拥3000亿美元的现金流,烧钱谁能烧得过苹果?

第二,在技术储备上,苹果在手机上的软件、系统、生态优势可以无缝平移到汽车上,比如这次发布的Car Play系统。另外,苹果毕竟已经搞了8年的造车研发,苹果在自动驾驶、车身设计等方面已经拥有了不少专利。

为什么苹果要造车(苹果怎么还不造车)(2)

你看,苹果不缺钱、不缺技术,当然更不缺品牌,苹果造车的顾虑在哪儿呢?我看到有分析认为,苹果担心自己的核心优势——供应链管理能力,无法复制到造车上。我们之前聊过苹果的手机供应链,供应商需要按苹果的要求进行定制开发,与苹果强绑定。虽然前期投入很大,但苹果手机足够大的出货量能够保证丰厚的回报。

而造车不同。汽车供应链比手机供应链要复杂得多,核心供应商也远远不止200家,苹果不可能对这些供应商都保持强控制。而且,苹果再牛,它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在新能源车市场占据很高的份额,供应商不太可能为了“苹果定制”而做大量额外投资。据日经新闻报道,苹果先后和现代起亚、日产等多家车企接触过,寻求代工造车,这些车企最后都拒绝了,无法接受苹果的合作模式。总之,苹果在没有想清楚供应链该怎么做之前,可能不会贸然下场造车。这倒给了我一个启发:一个公司决定要不要进入一个新领域,进入什么新领域,最应该考虑的可能不是“这个市场有没有机会”,而是“我的核心能力能不能迁移过去”。

正好最近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插座大王”公牛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了。乍一听我们会觉得不靠谱——怎么谁都要来插一脚新能源车?不过,我听完公牛自己的分析,觉得挺有说服力的,公牛的核心能力确实可以迁移到这个新赛道。

公牛推出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的便携式充电枪。充电枪和插座,看起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外观差别很大,但仔细一想,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都是做电源连接嘛。再来看,电源连接产品的核心要求是什么?一是标准化,二是安全性。目前便携式充电枪还在起步阶段,市面上流通的很多都是三无产品,安全隐患大,而且标准不统一。公牛一看,这正好是我的长项啊。电源连接的安全性上,公牛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标准化上,公牛凭借现有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可以抢先一步,做充电枪的标准制定者。公牛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入局了充电枪赛道,目前,在天猫和京东,公牛充电枪销量都是第一名。

说到这儿,我还想起一家公司,可谓核心能力迁移的教科书级案例,这就是日本富士公司。你知道,富士和柯达是胶卷时代的两大巨头,柯达在十年前申请破产后就一蹶不振,也多次尝试转型,做过运动摄像机,做过智能手机,甚至做过时尚杂志,但始终不得其法,被认为已经失去了商业想象空间。而柯达的老对手富士公司还活得好好的,仍然在世界500强之列,而且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生物制药等前沿领域发展得很好。

其实,当年的富士和柯达一样,也面临转型困境。怎么转?往哪儿转?当时富士公司CEO古森重隆没有靠自己拍脑袋,也不是跟风去做智能手机,而是花了两年时间,组织技术部门做盘点和论证:公司的现有技术家底有哪些?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有哪些?找出现有技术中可以与未来市场相匹配的那部分,这就是富士应该转型去做的领域。最终,富士找到了自己的转型目标市场:化妆品、医药和高功能材料。比如,在化妆品领域,人的皮肤中有70%是胶原蛋白,而胶片的主要成分恰好是从胶原蛋白中提取的明胶;导致皮肤衰老的原因之一是氧化,而这也是照片褪色的主要原因。几十年来,富士开发了4000多种抗氧化的化合物,如果能把这些技术用来做化妆品,那简直是降维打击。于是富士推出化妆品品牌艾诗缇(ASTALIFT),主要卖点就是抗氧化,销售额一度超越了SKⅡ。

再比如,在医药领域,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药物精准抵达疾病部位,而富士的纳米分层渗透技术,在洗印照片时可以让颜色在特定部位显示,这个技术可以用到制药上。同时,富士用胶卷中的纳米乳化技术来缩小药物的颗粒度,提高药物吸收效率。

还有,在半导体领域,富士把自己的感光材料技术用来制造光刻胶,成为全球拥有极紫外(EUV)光刻胶专利数最多的企业。

你看,富士公司的转型看起来跨度极大,其实始终是紧盯住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做事。这也是为什么,胶卷的产值只占公司的1%,富士公司的全名还是叫“富士胶片”,富士从来没离开过胶卷技术。

就像富士公司CEO古森重隆说的,“产品可能消亡,能力永续长存。”

来看今天的第二条。

最近,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发起了一场“野性收集”生活方式大赏活动。只要在闲鱼上发宝贝时,加上“野性收集”话题,就能在活动专属页面,晒出你收集的心爱好物,还有机会被官方认证成野性收集玩家。

“野性收集”,这词听起来挺新鲜,什么意思呢?在我们一般印象里,搞收藏,收藏的东西得有增值价值,像是昂贵的字画,或者限量版的邮票、玩偶等等。还得专门开辟一块地方,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供起来。而这届年轻人搞收集,脑回路很是清奇,收集来的东西,很多像是一堆占地方的“破烂儿”。他们也不会对宝贝小心呵护,就是用塑料袋子一装,玩的就是个野性不羁。

我听说,有人收集了200多个奶茶纸袋,说是要用这种方式,纪念已经绝版的季节限定口味。有人收集汉服吊牌,因为汉服有正版、山寨的争论,她要用吊牌来记录这个过程。还有人收集了五六千个表情包,平时也不用,就是自己看着开心。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在野性收藏家眼里,都是千金不换的宝贝。他们在乎的不是物品的实用价值,或者增值价值,而是独一无二的情绪价值。

为什么苹果要造车(苹果怎么还不造车)(3)

我还注意到,有些人收集的甚至不是实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事物。比如说,有人喜欢收集晚霞,每到一个地方旅行,就把那里的晚霞拍摄下来。不到18岁,已经积累了1000多张晚霞的照片。还有人喜欢收集浪漫,会随手把触动自己的场景拍下来,可能是一对依偎的夫妇,可能就是一片不肯变黄的叶子,那种感觉很美。

甚至,不仅收藏这些抽象的事物,还把这些抽象的事物,用很巧妙的方式变成了商品,发展成了一门生意。

比如前段时间,我在抖音上刷到一个90后小伙,靠“卖一朵云”,一年收入几百万。这个小伙注意到,很多人喜欢看云,看到好看的云,会随手拍下来。他于是就开了脑洞,能不能让那朵让人心动的云,定格在人们身边呢?

他最后想到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用激光雕刻的手法,在亚克力立方体里雕刻一朵立体的云,然后把它做成水晶摆台。顾客可以将自己拍下的云的照片发给他,他来负责立体还原。这种方式,能把云朵毛茸茸雾蒙蒙的细节都还原出来,而且云朵从方块的每一面看过去都是不同的。接下来,他还想把月亮、星星、太阳、彩虹等等美好的东西都封装进立方体里,定格成我们身边的一抹美好。

我还看到媒体报道,闲鱼上有个账号叫“陈学长哦”,他在闲鱼上不售卖实体产品,而是售卖“音乐故事”。陈学长是一个说唱歌手,他经常会采访一些有故事的人,然后把他们的故事写成歌。一开始,他只是把作品晒到闲鱼上给粉丝免费听。后来,很多人觉得写得好,就向陈学长下单,让他把自己的故事写成歌曲。陈学长就开始了把故事化成歌的生意。他还会把故事制作成音乐盲盒,粉丝付费可以随机打开一段故事收听。两年来,他靠这个项目赚了近50万元。

你看,一片云朵,一个故事,这些看似抽象、不可能被商品化的事物,在这一届年轻人的创造力下,幻化成了商品。施展老师说过一句话,商业世界里,从1到100,或许只需要执行力,但从0到1,一定需要想象力。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我是白瞟的知识,如果想每天涨点知识,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咱们明天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