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编的降龙十八掌(说说易经降龙十八掌)

“降龙十八掌”是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绝学,这门武学威力无比、名震武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乾卦编的降龙十八掌?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乾卦编的降龙十八掌(说说易经降龙十八掌)

乾卦编的降龙十八掌

“降龙十八掌”是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绝学,这门武学威力无比、名震武林。

一、

“降龙十八掌”原本叫“降龙二十八掌”(“降龙廿八掌”),是丐帮传承百余年的武功,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由其恩师汪剑通所传。后经萧峰与虚竹这两大高手删削重复,少了十掌,更显精要,“威力非但不弱于原来的二十八掌,反而有所胜过,成为武林中威震天下的高明武学”。

“降龙十八掌”传到“北丐”洪七公手上,在“华山论剑”时,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东邪”黄药师等尽皆称道。

后来,洪七公又把它传给郭靖,郭靖以“降龙十八掌”加之“九阴真经”等武功,成为“为国为民”的一代大侠。

在南宋末年襄阳城池即将失守时,郭靖、黄蓉托匠人将杨过赠与的“玄铁重剑”铸成“倚天剑”和 “屠龙刀”,内藏以玄铁片制成的武功秘笈藏宝地图,而真正秘笈则被埋在桃花岛上。其中“倚天剑”内为《降龙十八掌掌法精义》、《九阴真经》,“屠龙刀”内为《武穆遗书》。

“九”是阳爻“⚊”的指称,由于处于乾卦由下上数第六位,也是最上的位置,所以此爻称为“上九”。

“亢龙有悔”,“亢”是高到极点的意思。“亢龙”,即是高飞到极点的龙。“悔”,懊悔、悔恨之义。

“亢龙有悔”,即指龙若飞得过高,达到极点,必有懊悔产生。

由于每个卦由六个爻(每个卦画就是一个“爻”)组成,六爻的爻位,自下而上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分为天、地、人三个层次,初(即“一”)、二爻是地,三、四是人,五、上(即“六”)是天。

由此可见,“上九”之“亢龙”,已是飞到“天尽头”了!

宋代理学家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说:“九五者,位之极。中正者,得时之极,过时则‘亢’矣。上九至于亢极。故‘有悔’也。有过则有悔,唯圣人知进退存亡而无过,则不至于悔也。”

在程颐看来,乾卦的“九五”(“上九”下面之爻)飞龙,正好处于中正、至尊的时位。而若超越“时”“位”,那就是“亢”了,也就是“上九”所显示的高到极点。如此“亢极”,必然有所过失,也就会有所懊悔。只有圣人懂得进退存亡,不会有所过失,也就不会有悔!

孔子又着重就圣人而谈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易经·文言》)

孔子认为,圣人位于“上九”之位,虽“贵”却不是“中正”之位(“九五”才是正位),由于高高在上,失去了民众的支持,贤者在下位而无所辅助,所以若有所行动,就会有所悔恨。

显然,“九五”之位,“飞龙在天”,象征着圣人有龙德,且居于天之尊位,普天之下,贤人辅佐、万民仰慕。而“上九”之位,“龙”已越过时位,并且由于“九五”间隔,失去了贤人、万民的辅佐和支持。其实,“上九”与“九五”之关系,恰如“太上皇”与“皇帝”的关系,“太上皇”虽然被尊奉在“皇帝”之上供着,但毕竟不是皇帝了,是该退居后宫养老的时候了。此种情境之下,宜“静”不宜“动”,否则,“悔”之晚矣!

所以,当此之时,身为“亢龙”,一定不要“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一意“高歌猛进”。在极盛之时,要保持戒惧、警惕之心,懂得进而思退、存而思亡、得而思失,才不会因过失而致悔恨。

这也就是,金庸小说中萧峰、洪七公所说的“有余不尽”,“击敌三分,留力七分”,于未到“极顶”之时,便预留退步。这样,才会保证自己在对方反击时继续有余力抗击。

其实,洪七公一语道破“亢龙有悔”的天机:“(亢龙有悔)这一掌不是用来恃强欺人,而是用来全身保命。”

“亢龙有悔”,的确是在警示人们,在步入“上九”的“天尽头”时,“盈不可久”、“盛极必衰”,该是提高戒惧之心、思退保全自己的时候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九”此爻,倒是一个“全身保命”之爻!

记载朱熹与其弟子语录汇编的《朱子语类》说:“若占得此爻,必须以亢满为戒。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如这般处,最是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

这段话非常浅明地告诫人们:当极盛之时,便须忧虑其过于高亢。如能这般处事,最是体现易学之大义。所以,“必须以亢满为戒”。

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正确判定时势是否处于“极盛之时”,何时、何地该“思退保全”。这自然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学识智慧来帮助分析评判,但可能还是容易有误判的情况存在,这方面的人生案例并不鲜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时时怀有一个戒惧、警惕的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宋代儒士郭雍曾说:“龙德莫善于惕,而莫不善于亢也。”(清李光地《周易折中》)

意思是说,大德(龙德)之修养,没有比戒惧、警惕更好的了,也没有比过极、高亢更不好的了!

所以,曾国藩一生谨慎从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写有一联自勉:“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曾国藩《求阙斋日记·颐养》)

还是“北丐”洪七公说得好:“发招之时,要想到进,更要想到退;要知道自己活,也要知道自己会死;要知道这招能胜,也要知道这招能败。能胜当然很好,胜不了不要紧,败了也不要紧。”

因为,留下的后劲还是深厚得很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