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关于论语著作(跟张居正读论语)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 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 矣,我未之见也。 ”  

■张居正直解  

 尚字,解作加字。孔子说: “ 天下之道有二,只是仁与不仁而已。仁之当好, 与不仁之当恶,谁不知之。然我看如今的人,都未见有好仁者,与那恶不仁者, 何以言之?盖我所谓好仁者,非寻常喜好而已,必是真知仁之可好,而好之极其 笃,凡天下可好之物,无一毫可以加之者,这才是真能好仁的人。我所谓恶不仁 者,非泛然憎恶而已,必其为仁也,惟恐不仁之为害,而恶之极其深,务要私欲 尽绝,不使一毫不仁之事加在他身上,这才是真能恶不仁的人。此皆成德之事, 故难得而见之也。然为仁在我,欲之即至,有志于仁者,可不知所以用力哉! ”   孔子说:“好仁,恶不仁,是成德之事,固难得而见之。然仁本各具于人, 惟人不肯用力,故视之为难耳。若有人焉,当蔽痼之余,兴悔悟之念,一旦奋然 用力于仁,凡仁之所在,务精以察之,而决以守之;凡不仁之所在,务精以察之, 而决以去之。这等勇猛精进,则志之所至,气必至焉。自可驯致于成德之地,固 未见有力量不足,做不将去的。然人之气禀不同,或者也有那昏弱之甚、力不足 以副其心者。但人必求仁,而后能与不能者可见。当今之人都是因循怠惰,不肯 求仁的人,则谓用力而力有不足者,果何从而见之哉? ” 孔子此言,所以责人之 自弃者,词愈婉而意愈明矣!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 好仁者,无以尚之。 ” 喜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没有了。他真知道仁德之美好, 天下之物无以加之。 “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 厌恶不仁德的人,必能绝去不仁 之事。因为有一点不仁在他身上,他就浑身难受,自己受不了,必欲去之,才能 心安。 所以仁德是一种好恶,如王阳明说, “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 。 见到美女,自然就 喜欢,至少也多看两眼。闻到臭狗屎,马上掩鼻而过。成为好恶,就能成为生理 反射。 当然孔子也说: “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在好色这一点,每个人都一致,但在 好德上,喜好的人就不多了。

王阳明又说了,一样的,人们都是像好色一样好德的,每个人都有良知。比如一 个贼,被抓住了,你骂他是贼,他却不会爱听,不会觉得很自豪,他不愿意被骂 作贼,这就是良知未泯,他也是好德的。 就像我们去看电影,每一个观众都是站在好人一方的,没谁看电影希望大结局是 坏人获胜的吧?所以每个人都有正义之心。 那为什么仁德之人那么少呢?是因为私欲所蔽,做不到。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又说了,做不到?那有人肯花工夫用一天的时间来行仁德吗?你下功夫试试 看,我没见过说下功夫去做,还力有不足做不到的。 善恶是全世界哲学家永恒的话题。

这里插播一下荣格的观点。 荣格还在少年时代,就怀疑伊甸园的故事,那个蛇的问题,亚当和夏娃受了蛇的 引诱,犯下了原罪。荣格说,那上帝不知道蛇吗?上帝不知道蛇会引诱他吗?上 帝既然是创始者,安排一切,显然那蛇的存在,和蛇要干什么,都是上帝安排的! 上帝就是要人行恶!上帝是赞成恶的! 荣格很激动,他认为他真正懂得了上帝,可以和上帝单独对话了。 这有点像《浮士德》,上帝同意魔鬼来和浮士德交易,歌德说上帝让魔鬼来搅和 搅和,让人精神精神,恶的引诱刺激,也成为一种体验、一种训练、一种修行。 荣格到了晚年,八十多岁了,他又讨论到善恶的问题。他说: “ 伦理的标准存在 一种简单的看法,即善具有一种绝对命令的力量,而所谓恶则可以坚决地加以避 免。善恶首先是一种判断,但所有人的判断都难免有谬误,因此我们无法相信我 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我们仍然需要随时做出伦理上的决定。 “ 道德信条总是假装精确地知道何为善何为恶的样子,但我们一旦知道这种基础 是何等不确定,伦理上的决定,就变成一种主观、创造性的行为了。 “ 所以个人首先要有 ‘ 自知之明 ’ , 亦即需要最大限度地懂得他自己的完整性,他必 须无情地知道自己能为善到什么程度,又能做些什么恶,并且小心地加以提防。 这二者都是他天性中的成分,而且这二者都肯定能在他身上显露出来,要是他想 —— 像他所应该的那样 —— 不自欺欺人或异想天开地生活的话。 ” 荣格能有这些看法,一方面他自己的私德不算太“好 ” , 他放纵了自己的欲。另 一方面,他是精神病医生,见到了太多病人,都是被善恶标准的压力逼疯的。而 治疗首先就是要接受自己,接受了,病就好了。 荣格的观点是,降低一下道德标准,更“人性化”一点。 善恶是一种标准,是一种好恶,也是认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又能接受自己。 今天我们的社会好用道德的标准来攻击他人,这是最大的恶!你自己愿意怎么要 求自己,自己想明白,别去要求别人。

张居正的关于论语著作(跟张居正读论语)(1)

张居正的关于论语著作(跟张居正读论语)(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