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讲知耻而后勇(常说知耻而后勇)

常说:知耻而后勇,其实上句才是精华,可惜很少人知道

中华文化传承千年。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知识与思想。在这浩如烟海的知识之中我们不断学习。得益于造纸术的发明,各种思想得以记录并进行传承。

这些知识由先辈们书写,再由我们继承。经过了千年传承与创新,我们国家已然成为一个思想大国。经过这千年积累,我们国家成为了雄狮,成为了祥龙。屹立于东方之巅。

经过了无数年的淘洗后,能流传下来的典籍一定有着他自己的妙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中庸》。《中庸》列为四书五经之列。

古语讲知耻而后勇(常说知耻而后勇)(1)

记录了孔子等哲人说的话和作者子思自己的思想。其中的话说得都很有道理。《中庸》一书之中有一句话就广为流传,这句话就是“知耻近乎勇。”说知耻近乎勇有人可能没听过,但是说知耻而后勇大家一定听过。其实知耻近乎勇的上一句才是《中庸》第二十章的精华。但有很少人知道。

这句话就是“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这句话是出自子思著写的《中庸》第二十章。原文是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古语讲知耻而后勇(常说知耻而后勇)(2)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好学近乎知”说的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会比其他人知道更多东西。因为一个好学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利用闲暇时间去看书,去学习。每日利用固定的时间和碎片时间去学习,时间长了量变就会产生质变。

古语讲知耻而后勇(常说知耻而后勇)(3)

这种喜欢学习的人,短时间可能看不出他的列害之处。但是经过时间的积累,他学到的,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发生改变。

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书讲述的就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经验。品读这样的书就像亲历了作者的生活一样。既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还能省下很多时间。这样做是多么的高效。想想看,一个人在10年之中读了无数本这样的书籍。

古语讲知耻而后勇(常说知耻而后勇)(4)

他再将这些在书中了解到的知识和他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一起,经过慢慢磨合终会融会贯通。这之后,这个人就会像孔子说的“好学近乎知”了。因为,他了解的东西,知道的事情不知道比我们多了多少倍啊。

“力行近乎仁”说的就是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的话,那么这个人会很仁义。为什么呢?因为,做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干的话就会了解到这件事的难度。就会真真切切的知道,这件事的难点难处在哪里。亲手做的事情多了,就会领悟到一个道理。就是“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做的”。

当这个人了解到这个道理之后,他就会以己及人的思考了。当他让别人做一件事情,或是看到别人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结合自身经历去想这件事是多么的难。

这件事情让他流了多少汗水,花费了多少时间。当这个人这样思考的时候,他就会对正在做这件事的人产生仁爱之心。所以孔子说“力行近乎仁”

古语讲知耻而后勇(常说知耻而后勇)(5)

“知耻近乎勇”就比较好理解了。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一下子就能明白。比如说战争中冲锋陷阵的英雄和叛国投敌的人就是鲜明的例子。背叛是一个人最无耻的行为,而这个人为了保全自己而背叛她人这就是怯懦的表现。

相比之下冲锋陷阵的英雄为了人们牺牲,他们以打胜仗为荣以打败仗为耻。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士兵们才有了这个勇气冲锋陷阵。这就是知耻近乎勇。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这么多,大家是不是觉得知耻近乎勇的前两句也很有道理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