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论语心得(于丹34)
于丹是著名的文化学者,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于丹的论语心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于丹的论语心得
于丹是著名的文化学者,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单单看这些title,就觉得,这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一个有文化的人的文化底蕴,是藏不住的。
《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序,写的是关于父亲,也就是她与《论语》的缘起。
字里行间,是父亲从小一点一滴的人生引导。诗词无处不在,人生教导也无处不在,虽然小孩子似懂非懂,但父亲零零散散的言辞道理就一点点的留在于丹的记忆里了。
父亲也是个文化人,怎么个有文化呢?
从小,父亲就告诉于丹,“一位叫曾国藩的湖南人说过:看一户人家的门风如何,主要看他家孩子能不能做到三件事:每天早起;爱干活儿;爱读书。”
父亲的中山装总是系住最上面的一粒领扣,父亲做人是约束而有节制的,他的爱也同样约束而节制。父亲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加儒学。他十几岁时四书五经已经烂熟于心,工作后曾在北京市委工作,在市委党校的讲台上宣讲过,也曾主动请求离开国务院办公厅,平调中华书局,只为孩子多留些书籍。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它传递的是价值观念,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的价值体系,有两条脉络:一是关于“天地君亲师”的秩序梳理;二是“仁义礼智信”为价值核心的个人修养系统,倡扬以自律颐养自尊,建立“修己以敬”的君子人格。
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这是因为有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审视路径,就是如何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终身实践永久受益的一个字是:恕。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拓展一点就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不然呢?若是老在那儿想,就会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
仁义: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真正的圣贤不会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说话,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在他们的言论中收益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