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人物林晓东(Vanguard亚洲区总裁林晓东)
记者丨马晓甜
金融业开放与日俱进。
继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新一轮金融开放时间表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又于近日宣布了最新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清单,进一步释放出加快全方位金融开放的信号。
“随着资管新规、金融开放11条等一系列开放政策措施的出台,中国的资管行业将会有一个巨大的进步,”Vanguard集团亚洲区总裁、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晓东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这对于中国的资管行业与世界接轨,以及外资资管进入中国都起到了催化助力的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Vanguard集团业务范围覆盖澳大利亚、欧洲、亚洲及美洲。截至2019年3月31日,Vanguard集团公司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达5.4万亿美元。2017年5月25日,Vanguard集团于上海正式成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Vanguard集团将中国视为除美国本土市场以外最重要也是最不可获缺的市场之一。”林晓东说道。谈及下一步在中国的业务布局,他透露,未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Vanguard集团希望能够迎合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大潮,以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公募市场,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并推动国内长期的、多元的投资方式。
以下为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请您介绍一下目前Vanguard集团在中国的整体业务布局和进程,对于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和愿景是怎样的?
林晓东: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Vanguard集团从2009年开始向中国的央行及主权基金提供资产管理服务。2011年,Vanguard集团在香港成立领航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为大中华地区的各大央行、主权基金、养老金和保险公司提供投资管理服务。2014年,Vanguard集团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深化与国内监管机构的交流并积极参与到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之中。2015年,Vanguard集团获批RQFII资格并获得当时单次申请最大额度;Vanguard集团当即宣布将中国A股以约5.6%的比例纳入到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指数基金(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Stock Index Fund)中。
Vanguard集团目前对于A股的投资超过了52亿美金,持股超过1800家上市公司。为深度参与中国市场的发展进程,2017年5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Vanguard集团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全资子公司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在过去的几年里,Vanguard集团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优质的投资解决方案以及服务。我们同时针对广大个人投资者,开展并深化投资者教育工作。在认真学习中国市场的同时,我们一直积极地保持与监管的沟通,确保未来在华长期战略符合监管要求及投资者需求。
Vanguard集团将中国视为除美国本土市场以外最重要也是最不可获缺的市场之一。总部对于长期扎根中国市场表示出了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致力于积极并且不断深度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进程。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在服务机构投资者的同时,将我们的服务拓展至中国的广大个人投资者,为他们提供低成本、多元化的长期投资工具及解决方案,从而为投资者们实现投资成功的最佳机会。
界面新闻:Vanguard在适应中国市场的同时,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
林晓东:Vanguard集团在世界各地都秉承一致的使命,我们希望把我们的投资理念和成功经验也带给中国投资者,从他们的的切身利益出发,帮助他们提高投资成功的机会。在团队的建设上,Vanguard集团坚持一贯的“全球使命,本地经营”。我们一直在寻找不仅具备国际视野和熟悉本土文化,同时更能够认同Vanguard集团从投资者根本利益出发这一理念的人才。Vanguard集团的中国团队自2009年起不断地扩大,人员分布在香港、北京以及上海。
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2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巨大,本土的公募基金公司在成长中不断取得突破。虽然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Vanguard集团一直是行业领先者,但是在中国市场,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向本土公募基金公司及投资者学习的地方。在过去的几年,在监管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Vanguard的中国团队也积极寻找与国内基金公司学习及交流的机会,分享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趋势与创新,并研究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会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市场,也有耐心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尽最大可能的帮助中国的投资者盈利。
界面新闻:接下来Vanguard在中国还会有哪些新的发力方向?
林晓东:Vanguard集团的使命是:以投资者根本利益出发,公平对待所有投资者,并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实现投资成功的最佳机会;这一使命在全球各个市场都是一致的。Vanguard中国团队自建立初期就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中国市场,并积极地参与到监管及行业的交流对话中。我们根据中国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够从监管和广大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结合Vanguard集团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去量身定制适合中国市场的投资解决方案。
Vanguard集团在美国成立至今近45年,始终致力服务于全球的个人及机构投资者。随着中国金融政策的不断开放,未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Vanguard集团希望能够迎合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大潮,以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公募市场,从而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广大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并推动国内长期的、多元的投资方式。
国内资管行业相对比较年轻,70%-80%的交易来自于个人投资者,绝大多数都是短期持有、频繁交易,这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个人投资者最终因为较高的投资成本而并未获得应有的投资回报。我们认为,资产管理人应该始终牢记受托人责任,从投资者利益出发。从公募基金产品投资及研发方面,Vanguard集团希望能够将我们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优势带来中国市场,积极推动长期的投资理念以及推出适合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客户长期投资的公募基金产品,真正让广大投资者从优质回报、低投资成本、及多样化的公募基金产品中实现投资成功最大化。
界面新闻:在您看来,本轮金融开放与以往相比有怎样的特点?对Vanguard以及外资资管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
林晓东:我们认为本轮金融开放为外资资管入华提供了难得的时机。随着资管新规、金融开放11条等一系列开放政策措施的出台,中国的资管行业将会有一个巨大进步。这对于中国资管行业与世界接轨,以及外资资管进入中国都起到了催化助力的作用。
首先,我们认为中国金融开放是中国在履行加入WTO作出的承诺,展现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这也说明中国已经逐渐成长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开放市场,使其与更多的国际成熟市场相融合。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有目共睹,在现行的沪港通、深港通和QFII/RQFII制度下,投资A股已经十分便捷。另一方面,中国的A股企业提供了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比如医疗健康,IT等行业的创新等。
从资管机构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本轮金融开放对于整个资管行业来说将会迎来一轮行业变革。过去在国内的资管市场,很多资管机构都将渠道和销售能力作为资管业务的核心。按照原来的业务模式,资管机构形成的资源、经验和能力主要在于渠道、销售、寻找信贷资产、设计层层嵌套的产品,而不是真正做对各类资产的配置和投资。而在Vanguard看来,资产管理的核心是投资和管理资产的能力,资管机构应该履行“受托人责任”,从投资者利益出发,为投资者寻找长期的优质资产;审慎管理风险,使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作为外资资管,我们认为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路线已经很明确。我们相信中国的市场会不断的开放,并且实际的情况是开放步伐比我们预想得还要快。在金融开放深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得到了拓宽,使我们可以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界面新闻:如何看待未来中外资机构间的关系?外资资管机构未来在中国大资管格局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林晓东:我们认为国内的金融市场在不断完善,国内金融机构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促使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强项,都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中资机构已经积累足够的实力与经验,可以和国外成熟市场的金融机构在国内市场一决高下。
未来在国内市场,中资机构与外资机构应该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同促进行业发展。我们可能会有共同的诉求,我们也需要共同发声一起传达到这个市场。同时,间接或直接的竞争也会存在。我们相信这些都是良性的竞争,会对整个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带来益处,也会让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化,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长期来看还需要寻求符合中国个人投资者所需的契合点。中、美市场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也在探索中不断地学习,希望将自身的经验更好地带到中国市场之中。比如说中国的股市散户占了80%的交易量,债市90%的交易量在银行间市场,这都是中国特色。没有好或不好的分别,对我们来说跟美国市场不一样,我们就会怀抱一颗谦卑之心,不断去学习这个市场,去了解这个市场发展背后的原因,然后尽量跟我们在美国的投资能力,以及我们过去的投资经历做一个比较好的对接,也会根据这些市场推出适合中国老百姓的产品与服务。
界面新闻:在您看来,中国金融市场还有怎样的发展潜力?从目前的开放情况来看还有哪些建议?
林晓东:中国的金融及资管市场充满了活力和机会。尤其是广大个人投资者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强,监管不断推出积极的开放的政策,为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行业间的良性竞争也为所有的参与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认为中国的资管行业正在迈出巨大的一步。
我们这两年在做的事情就是和中国的监管、资管机构及投资者保持沟通,研究中国市场,为未来正式进入市场做准备。希望监管层面能更多关注投资者利益,出台更多有利于长期保护投资者的政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