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名字最霸气的糖厂是什么(广东湛江名字最霸气的糖厂)
制糖业是我国煤炭工业后的第二大工业体,但其起源的时间比煤炭工业还早,因其制作工艺要求比煤炭工业的开采要求较高,所以制糖工业相对于煤炭工业来说发展比较晚。制糖工业的飞速发展要到全国解放之后,就好比如珠三角一带的制糖工业,比起全国还是比较早,所以制糖工业也比全国各地要发达。湛江市就有一座全国解放后建设起来的糖厂,名字听起来还很霸气叫建国糖厂,建国糖厂则是广东十大糖厂之一。
湛江市遂溪县是甘蔗种植大县,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全县有制糖企业近10家,年产蔗糖达50万吨,占广东蔗糖产量2成,遂溪县也被称为“中国第一甜县”。制糖业不仅是遂溪县的主要税收来源,更是湛江市的税收第一产业,而遂溪县的税收收入在当年几乎是全市的半壁江山。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产业的更迭和工业体制的不断改革,从1997年开始制糖企业也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004年,全国名字最霸气的制糖企业——遂溪建国糖厂破产被江门甘蔗化工收购,建国糖厂则成为遂溪县最后一家破产的地方国有糖厂。
遂溪建国糖厂始建于1958年,位于遂溪县杨柑镇,当年正处于中苏蜜月期,所以工厂的大部分建筑物多少都带有点苏联元素,据说当年还邀请苏联达瓦西专家来援助。1960年建成投产,起初的设计日榨能力为1000吨,后因蔗农的不断扩大,建国糖厂的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至上世纪的80年代初日榨能力达6000吨,建国糖厂则成为湛江最大的制糖企业,全省十大制糖企业之一。
制糖业要说最鼎盛时期应该是80年代,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制糖业还有国家财政支持,蔗农的种植热情很高涨,制糖业不可谓是蒸蒸日上。企业效益高不仅提高地方税收,还提高制糖工人的待遇。建国糖厂听起来就是为建设祖国而建的工厂,所以它对社会的责任就相对较重些,不仅对国家负责,对蔗农负责,更是对职工负责。职工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有居住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子女求学几乎是免费,职工就医免费,家属就医半价。收入稳定,居住不愁,子女求学不愁,就医不愁,职工在这等高福利的环境下工作积极性更高。
80年代是制糖业的鼎盛期,90年代初则是制糖业的极盛期,企业效益高所以对蔗农出手也相对较阔余,甘蔗拉到厂里第二天就结账。蔗农们看到甘蔗转换金钱的速度这么快,对种植甘蔗更加的踊跃,而当时的糖厂还是连片承包制,建国糖厂作为全省十大糖厂之一,包片的面积也相对较大,当年大卡车拉来的甘蔗从厂门口可排到5公里之外,有些司机还得排到第二天才能卸甘蔗。而这等排长队的场面也停止在1995年,1995年之后随着效益的不断下滑,糖厂对蔗农的现金兑现越来越拖后,特别是1996年出现隔年放钱的情况。糖厂欠蔗农的甘蔗钱太久,让蔗农对种植甘蔗失去兴趣,转而种植金钱转换比较快的经济作物。
1997年建国糖厂第一次破产改组,尽管能平稳的度过危机,但是其核心矛盾仍旧没能改善,比如生产成本问题、蔗农拖欠问题等都阻碍着建国糖厂的稳健发展。1995年后蔗农开始减少种植甘蔗,是的原材料越来越少,全湛江市在1998年就关停13家糖厂,保留的15家糖厂则以租赁、承包等方式继续生产。2001年开始湛江市大部分都糖厂进一步深入改革,建国糖厂则是最后破产的地方国有制糖企业。湛江制糖工业的落寞,很多人都认为是蔗农对甘蔗种植不感兴趣,倒不如说是制糖工艺跟不上和生产成本虚高有关。
同时期的一吨白砂糖广西平均成本每吨是2000元,而湛江市的生产成本是2200元,即便是广西生产成本略低,但是相对于进口的白砂糖,本地生产的白砂糖并不占有优势。全国制糖业的萎靡和落寞并不在于蔗农对种植甘蔗失去兴趣,要不是国家对蔗农补贴,想必现在全国的蔗糖产量会更加的低下。生产成本虚高的原因无非就是机器老化和企业本身的社会责任过重造成的,当然糖厂破产也好,蔗农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也让国家减轻不少的负担。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的阅读,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