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这5部电影被骂得一文不值(被异性封杀抵制)
(PS:今天的文章可能比较长,但我是这样强烈地,想谈论这个话题啊。)
作者被骂3年,出演电影女演员被网暴
也许有人看到标题已经知道是哪部电影了。没错,就是今年10月在韩国上映、引起不少人热议的《82年生的金智英》。
“仅仅用一本书就将韩国年轻人撕裂了”。
在电影之前,原小说就已经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的打分中,男性给出超乎一般的低分,而女性则相反。引出这样两极化评价的它,无疑是极具争议的存在。
一部女性主义的小说被女性群体青睐,很正常,但我很纳闷,它如何能这样大规模地、引起韩国男性的蔑视、批判,甚至是激烈的抵制行为?
出演金智英的郑裕美被喷、公开表示喜欢这本书的艺人被粉丝围攻烧毁其照片...
主演被网暴
也许,这种反常的两极分化,更说明了它存在的意义。
婚育女性的社会身份,只剩下“母亲”和“妻子”
被喷的2015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标语
在主妇生活中失去价值感的金智英,想要重回职场,却得不到婆婆的理解,甚至婆婆还打电话给智英妈妈抱怨。
智英妈妈认真地回答:我们智英,她也曾经在外面努力工作过,该学的知识她也都学过,为什么她就不能去上班呢?
送完孩子去幼儿园的智英,无数次望着那些精神抖擞赶着上班的人,心生艳羡。
此前在网上被曝歌词恶毒的儿歌《妈妈别上班》,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歌曲作者闫立飞,是山东电视台的主持人。这首《妈妈别上班》是他写给女儿的歌,但恕我直言,这歌词里倒是没看出对女儿的爱来,反而充斥着对另一半的歧视。
如果只是以小孩子天真无邪的角度,希望妈妈多陪陪自己而说出“妈妈别上班儿”来的话,倒也能理解,可是“妈妈就算上班也挣不了几个钱”这种话,分明就是借小孩的口来挤兑自己的配偶了。
不够明显的话可以再看看这个作者的其他歌曲,是如何把上班的自己塑造成一个“出外打拼的伟大父亲”的。
不知道您闺女以后嫁人了,被丈夫这么挤兑,该作何感想?
在这种偏见的男性眼里,女人就应该在家带孩子。
年轻时一句“我养你”好像很甜,但有些大男子主义的男性说出这句话时,他可能是居高临下的 —— 工作赚钱这种事你做不来,而家务小事不应该我来管。
在他们眼里,家庭主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闲职。金智英因为长期做家务而手腕劳损去看医生,结果医生却说:“现在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不像以前要去河边洗衣服,怎么家庭主妇还能累成这样呢?”
而一个家庭主妇,就应该是主妇的样子:不刻意装扮的外表、去商场只记挂打折蔬果、永远一副忙碌的样子。
否则,就是“用老公的钱去潇洒”。
被上班族暗讽的金智英
如果把家庭主妇所做的实际事项列出来,按一个家政妇的标准去计算,那全年无休、24小时轮轴转的薪资,不知道你给得起吗?
你的妻子在嫁给你之前,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孩,一个喜欢出去玩、喜欢做想做的事的女孩,也是她父母的心头肉。
她之所以愿意做这些事情,是出于爱和责任感。而丈夫相应地尊重和感恩之心,难道不是她应得的吗?
日剧《问题餐厅》
一边,为自己为了家庭外出赚钱的辛苦自觉伟大,一边又觉得为家庭奉献一切的妻子是“应当的”。这样不双标吗?
一个女性在婚育之前,她是女儿,是学成毕业的大学生,是工作上能力相当的员工,是和男方一样的、社会的一份子。
而她在婚育之后,身份却单调得只剩下“妻子”和“母亲”。
高材生妈妈的用武之地却只有育儿
不过有些过度的“赞颂”也未必是好事。
越是去美化、歌颂一名女性作为家庭主妇、作为母亲的“伟大”,把她其中这一部分拎出来赞颂时,她的这一身份越被放大,她作为社会一员的其他身份就会被无限削弱,最终,这名女性仍然无法变得“完整”。
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
即使都9102年了,“重男轻女”的观念也还是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盛行,“女孩读书没用”的观念也仍然存在。
老一辈人总觉得女孩是“赔钱货”,是要嫁出去的,将来要给别人当媳妇、孝敬别人,只有儿子才能留下来,给自己养老。花钱培养女儿更是不划算,她以后只要当个好主妇,并不需要学什么知识。
你可能以为都快2020了,这种落后思想还有么?有,在你看不见的小城市,在网络触达不到的小地方里,可能仍然比比皆是。
《都挺好》里苏家的重男轻女
一名女性,在漫漫人生关于性别歧视的遭遇中,最先遇到的,可能就是来自亲人。
金智英有一个弟弟。即使爸爸不是刻意对智英刻薄,但总会对男性后代更为关照的习惯,也是根深蒂固的。
每次有好吃的好玩的,爸爸总会先记着弟弟那份。出差去外国带回了钢笔,也只记得带弟弟的那一份。
就连智英生病了,爸爸叫弟弟过去看望智英时,还吩咐弟弟记得买豆沙面包,说智英喜欢吃。但其实智英从不爱吃豆沙,喜欢吃豆沙面包的,是弟弟。
“既然要买,为什么就不能多买女儿的那一份呢?” 智英妈妈对丈夫喊道。
在物资并不匮乏的现在,又不是只有一份东西要留给儿子,为什么就不能改掉这个习惯、每次也顺便想起自己的女儿呢?
有时候,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在一个女孩的小时候,将她作为女性的自尊消磨削减。
“与工作能力无关,只因为你是女人。”
科长告知能力强的金智英无法升职的原因
在一些HR的眼里,男性候选人的筛选分类是多维度的,而女性候选人则可能被粗暴地由婚育情况分为“未婚”、“已婚未育”、“已婚已育”。
之前找工作的时候,我也亲历过一次。
HR对工作本身的情况只是草草询问一番,就抓住我不是本地人这点不放:你以后会回老家吧?女孩子一般很难自己在外打拼的。
在问及我是否有对象之后,我如实回答有,那个HR便紧紧追问:“未来几年会不会结婚生孩子?很难保证不会吧。”
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到无比地屈辱。我忍不住想,如果我是个男的,对方也许会问更专业的问题,而不是在这些我无法改变的事情上紧追不舍,似乎言语中透露着,你生而为女,就该抱歉。
除了普遍得毫不新鲜的职场歧视之外,职场中更可怕的,还有针对女性的性骚扰。
小说中,面试官也曾问智英:" 如果客户有意无意地和你发生身体接触,你会怎么做?”
我想起了日剧《问题餐厅》里的川奈蓝里。
她是个甜美圆滑、八面玲珑的女孩,在面对男性时,她总是游刃有余,用一些讨好男性的小伎俩,让自己得到优待或脱身,一开始让玉子一帮人很是瞧不起。换句话说,就是“绿茶婊”。
后来,当川奈遇到越来越过分的职场性骚扰时,她害怕了。
其实,她并不喜欢这样,但小时候却总被教育,女性吃点亏,是应该释怀的小事。长大后,她也习惯了吃亏,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立足。
川奈的自白
好像整个社会在关于性的事情上,总是会对女性问责,进行荡妇羞辱。
不论是谈论“性”、穿着性感,甚至是被侵犯。
就在本周三,日本被性侵的女记者伊藤诗织终于胜诉,这个得来不易的胜利迅速登上日本热搜。
四年前,她在面对这个原TBS高层、给安倍晋三写自传的媒体大佬山口敬之时,本着崇敬和憧憬,赴了这次以工作签证为由发起的饭局。
却没有想到遭到了对方的性侵犯,得到的也只是一句居高临下的“你合格了”。
伊藤诗织重现被性侵时穿的衣服
“这样公开自己去控诉工作中遭到的侵犯,伊藤是日本第一人。”
她鼓起勇气主动站了出来,却反而遭受到比对方更多的谩骂与攻击。
四年里,她每每出门都担惊受怕,而对方却毫发无损,还能谈笑风生。
“受害者有罪论”也立马出现:女方肯定是穿了暴露的衣服。
而今年在东京的一场抗议性暴力活动中,伊藤诗织时隔四年再次穿上了那天的衣服:朴素,且得体。
况且,女性的着装本就不应该是遭到侵犯时被指摘的理由。
网上暗讽伊藤“枕营业失败”的漫画
在电影里,金智英的前同事们发现公司女厕被安了摄像头,而公司的男同事们在网上看到流出的照片时,竟然不是选择报警,而是和其他的男同事们分享。
在那些带有性别歧视的男性眼里,“女同事”似乎变成了一种地位低下、无需尊重的存在,她们不是和自己一同努力奋斗的工作伙伴,而是“迟早要回去当主妇”的、附属于男性的一群女人罢了。
“女子力只是男人们安在女性身上的词汇。” 《问题餐厅》里玉子对川奈这样说。
什么女子力、好嫁风、费尽心思显得自己人畜无害的化妆方法,全都是在男性审视视角下诞生的审美和批判标准。
本身喜欢它们的人无可厚非,但也有一些女性,在被迫迎合她们不喜欢的审美:在时尚和流行中裹上糖衣的“斩男系”风潮,把她们推向取悦男性的行列中去。
“女孩/男孩就应该xx”、“女人/男人就不应该xx”
“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反正都是要嫁人的。”
“女人不结婚生子就不完整。”
“男儿有泪不轻弹。”
“男孩子护肤就是娘炮。”
...
智英被尾随,父亲却说她裙子太短
在性别偏见中,男性与女性同样可能处于不对等地位。
比如看到一个身体孱弱的男子和一个瘦小但健康的女孩在搬运东西,路人可能只会上去帮那个女孩子,而不会想到这名男性也需要帮助。
《日本之耻》纪录片
学生时代,金智英被男孩子欺负过。在告知老师后,老师却对智英说:"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他(欺负你)是因为喜欢你啊。"
好像女性吃点亏很正常,我们总得体谅对方,原谅对方。
“女生喜欢有钱的男人”、“男生不喜欢强悍的女强人和女性主义者”...
前阵子曝光的深圳某中小学生卫生手册内容,因涉性别歧视引起争议。曝光后,相关内容已经被回收处理。网友们也纷纷站队,坚定地抵制这种向下一代灌输落后思想的行为。
我们难以消除既存的偏见,但起码可以让下一代少些这样的偏见,不是吗?道阻且长,我们负重前行,是为了争取我们的权益,也是为了未来某一时代、性别平等到来的那一天。
很多关于性别的既定偏见,太普遍了,它们藏匿于无形、且根深蒂固,好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有些你甚至都难以察觉。
就在今年,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人史宾赛(Lara Spencer)在报道英国乔治王子所学的课程时,提到了6岁的乔治除基本课程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课程,比如芭蕾课。
说完“芭蕾”两字后,她忍俊不禁地说:“乔治似乎很爱上芭蕾课”。
随后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指其性别歧视,并发起了# boysdancetoo 的话题。
我们似乎习惯了各种各样以性别为划分的事情:女孩就是粉色,男孩就是蓝色;女孩玩娃娃是可爱,男孩则是不够男孩子气;女生喜欢激烈的运动和刺激的活动,就是不够女人味;女生男性化打扮是帅气;男孩只是皮肤不好护个肤,就是娘炮。
性别歧视,远比你想象中难以消除,因为它甚至可能不被你察觉。
“女权”&“反女权”:制造对立,才是本末倒置
在《82年生的金智英》小说引起争议后,韩国有男网友仿写了《90年生的金志勋》,讲述一个90年生的韩国男子的“悲惨一生”,来说明男性在社会中所要承受的压力和偏见问题。
的确,男性也有因为性别而需要承担的无形“规则”,比如被要求买单、买车买房、不能轻易表露脆弱等等。
但是,这与女性也实打实地受到了其他方面的歧视并不冲突啊。
所有性别歧视问题的提出,应该是指向谋求我们共同的性别平等,而不是去激化性别对立的,不是吗?
《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说
我们所追求的女性主义,不是女性至上、压贬男性的另一种不平等歧视,而是被长期贬压的女性,能够站在和男性一样的高度上,去发声,去生活,去做所有“我想做而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我是女性所以我必须去做”的事情;去拒绝所有“我不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动放弃那些“因为我是女性所以我不能去做”的事情。
性别无法选择,但你的人生,你值得有无限的选择。
最后,引用《82年生的金智英》小说里的一句话 ——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你遭遇过性别歧视吗? 单选
0人 0%
是的,经常
0人 0%
没有
0人 0%
没太注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