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比较真实的爱情电影 国产爱情电影面临12年之痒
猫眼娱乐旗下猫眼研究院近日发布《国产爱情电影数据洞察》(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国产爱情电影在经历两大黄金时期之后,市场总值和单片票房遇到挑战,影片“剧情”“真实感”等关键词受到观众关注,市场急需打破“同质化”困局。
高度同质化
国产爱情电影进入突破期
数据显示,2011-2022年12年间,国产爱情电影经历两大黄金阶段,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的突破期。
2011-2013年间,都市、青春、古装、喜剧、剧情等各种爱情电影均有市场表现优异的代表作,比如《失恋33天》依靠爱情电影的社交属性以及互联网的流行文化,打造了“世纪光棍节”的概念,并一举摘得国产电影年度票房第4名的佳绩。
2014年,国产爱情电影品类开始多元化,“爱情 喜剧”率先实现票房体量的飞跃,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喜剧爱情电影年均上映数量达到了120部之多,在国产电影市场的票房占比于2014年达到49%的高点,票房总值在2015年突破100亿大关。2015年直接迎来了“喜剧爱情”的全盛时期,产出了《港囧》《夏洛特烦恼》等经典优秀作品。
进入2017年之后,或因“喜剧 爱情”出现了审美疲劳,爱情电影的年度总产值出现了明显下滑,但部均票房仍保持较高产出。像《前任3:再见前任》《后来的我们》《少年的你》等影片,更是代表爱情电影连续三年斩获单片十亿的佳绩。同时“剧情 爱情”自2017年以来呈现抬头之势,在2018年、2019年先后实现票房千万影片数量和部均票房的双向超越,成为爱情电影的新主流。
2020年以来,疫情给行业整体带来不小影响,影片类型供给受限,爱情电影市场在大环境影响下逐渐下滑。即使在2021年电影市场各项数据均有回暖之际,爱情电影在国产市场中仅有11%的占比,相比往年仍有差距。部均票房继续下行,无论是创作还是市场运作,都出现高度同质化的现象,国产爱情电影急需破局。
“催泪制胜”多
大众已经“看累了”
国产爱情电影由繁盛到下行,除疫情因素影响之外,上映时间、内容、宣发均对影片票房有着重要影响,影片同质化带来的审美疲劳是国产爱情电影面临的最大难题。
从开画表现上,国产爱情电影开画票房保持较高水准,后继普遍乏力。在历史上首日票房超过5000万的国产爱情电影中,2020-2022年占据6席,开画票房仍能保持较高水平,但整体票房后劲在持续下降。热门档期前置核心用户是原因之一,但品质问题同样难以回避。
从观众反馈看,“剧作”仍然是观众评价一部电影的核心。从剧作角度看,观众对国产爱情电影中的“泪点”“结局”“爱情感”的提及率明显高于行业均值,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基础。盘点2020年至今票房5000万以上的国产爱情电影,大部分剧情评分在7分以下,只有两部影片达到8分以上。这表明近年国产爱情电影的综合评分普遍不高。
观察发现,近几年高票房电影的剧情共性就是“催泪制胜”,但用户已经出现审美疲劳。催泪剧情依靠强烈的“爱情感”共情引发共鸣,“剧情爱情”源源不断,但是2022年,同类作品已不再被大众买单,例如泪点高出类型均值的《十年一品温如言》《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等影片,无论是提及率还是票房,都不比往年,从一定程度来讲,大众对“哭片”已经“看累了”,催泪显然不是强行煽情,而是要实现感同身受的共鸣。
观众认为国产爱情电影剧情不足点,普遍集中在缺乏真实感上,这表明观众对剧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今年上映的9部国产爱情电影中,有4部评论中提及“剧情”的比例高,且与综合评分差距较大,对影片整体影响明显。2021年上映的描摹上海都市爱情的《爱情神话》获好评,也表明爱情电影真实感的重要性。
从历年票房破千万国产爱情电影数量来看,喜剧爱情电影的表现有回暖趋势。《还是觉得你最好》《爱情神话》等具有高笑点的爱情电影,都取得了优异的票房表现。作为2022年度最高评分爱情喜剧,《还是觉得你最好》打破了近年来爱情题材影片的低分魔咒,在香港地区的票房超越《功夫》,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排名第一的港产喜剧片,这从另一侧面证明观众对“催泪制胜”类爱情影片的审美疲劳。观众更喜欢看有烟火气、剧情真实、贴地气的电影,笑中有泪的喜剧爱情电影比老套洒狗血的悲剧爱情电影更易得到共鸣。
片名辨识度低
普遍缺乏记忆度
除去《十年一品温如言》等根据小说作品改变的电影,2020-2022年上映的国产爱情电影中,共有15部电影的片名大于等于7个字,12部采用短句结构,例如《我的青春有个你》《我要我们在一起》《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等,15个片名中“我”或“我的”出现11次,“你”或“你的”出现6次,“我们”或“我们的”出现3次,爱、喜欢等出现10次。一方面,爱情电影的片名越取越长,呈现短句化倾向;另一方面,在多部爱情电影同时上映时,短句式片名又会让观众难以辨识,普遍缺乏记忆度。
电影片名有四大功能:信息传播功能、表情功能、审美功能和广告功能,短句式片名能满足传达影片类型的信息传播功能,但是普遍缺乏语言优美流畅、便于记忆的审美功能,导致影片内容往往低于预期,或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出现。像《我要我们在一起》《陪你很久很久》和《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都是片名与预期不符的代表性案例,一定程度上也使影片面临更高的口碑风险,久而久之观众心中会建立“片名长=影片差”的刻板印象。
电影宣发同样面临同质化困局。近年来国产爱情电影宣发主打“共情”“破防”“意难平”等关键词,或者拍摄观众流泪的观影反应,同质化营销方式对观影欲望的激发效果越来越弱。同时,爱情电影营销在仪式场竞争上呈现白热化状态。《地球最后的夜晚》成功开创“跨年档”,仪式感确实行之有效,但今年2月14日,《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十年一品温如言》《不要忘记我爱你》三部爱情电影在同一天运作了10个仪式场。可见,国产爱情电影的同质化问题,在剧情和创作中存在,在市场运作阶段同样显著,亟待寻求新鲜的宣发触点。
文/记者 肖扬
统筹/刘江华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