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转化为繁体字(汉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

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汉字是中华民族积淀了千年的宝贵财富,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那汉字究竟是何时产生的呢?《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皆有提到,仓颉作书,用来替代结绳的记号。仓颉在鸟兽和虫蚁的行进之中,得到灵感,创造出了汉字。

简体转化为繁体字(汉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1)

对于这样的说法,史学界一直表示不完全正确。理论上,仓颉只是汉字的整理者,并非是唯一的创造者。

01

且不论仓颉造字的真实性,先秦时期出现的甲骨文、金文等,与现代汉字有相当大的差异,除非专业的研究者,很少有人能够说出所以然。不过自秦朝以来,汉字的变化大多只在字形上有所变化。汉字的演变经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几个阶段,已经与近代的繁体字所差不多。

简体转化为繁体字(汉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2)

众所周知,秦朝统一六国之后,“车同轨、书同文”,给六国遗民制定了官方的书写规范。那么历朝历代究竟是通过什么办法,来将演化后的汉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呢?这就要倚杖朝廷编写的“字书”来规范民间用字了,这是官方所制定的规则,比民间为方便书写所使用的简化字更具有历史可考性。

简体转化为繁体字(汉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3)

虽然,相比较现代所使用的简体字,篆书等显然更具有观赏价值,不过也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过于艺术的字体并不方便在紧急情况下传输信息,汉字的诞生本就是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如此看来,字体的简化本就是历史选择的趋势了。

02

时至1935年,第一批简体字终于问世,这是国民政府教育部收录了民间使用最多的324个字所整理的。不过,这批字在当时社会极具争议,与大众的习惯不符,在次年2月便被收回,取消使用。新中国成立之后,繁体字在短时间内依旧是我国的官方字体。直到1956年,中国大陆才开始制定和规范简化字,并作为官方字体使用。

简体转化为繁体字(汉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4)

相比较繁体字,简体字的特点就是易认、易写。不过,建国之后,香港、澳门尚未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更是处于国民政府的统治之下,这三个地区至今依旧沿用繁体字。很多大陆留学生在收到台湾大学的offer时,甚至表示自己无法完全看懂繁体字,台湾的学生对于简体字更是有这样的困惑。

事实上,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并未隔着天堑,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繁体字是简体字的前世,简体字是繁体字的今生,简体字通常是去掉繁体字了繁复的偏旁部首,或是省略了复杂的笔画所形成的。用心去看繁体字,纵使写不出来,还是很容易猜出其读音的。

03

那么繁体字和简体字究竟孰优孰劣呢?这个问题实在是难以回答。

繁体字前身中国古代的小篆等字体,结构优美,意境深远,是千百年沉积的文化,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火炮刀枪、烽火狼烟中,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已经离我们远去,连带着他们古老的文字,淹没在历史的黄沙之中。

简体转化为繁体字(汉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5)

唯独中国的繁体字,依旧留存于世,在部分地区使用。这不仅仅是文化的代代相传,也是古人精神的代代相传,彰显着繁体字的深刻内涵和韵味。

纵向去看汉字的发展史,其实一直是一个简化的过程。随着教育的普及,简化字也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肯定是进步的,但无疑也会带来一些不足。

繁体字在简化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内涵和意蕴,象形文字所赋予的独特结构也被改变。原本只需一两个字表达的意思也无法用简体字完整地表述出来。简体字相比繁体字,更像是工具,而失去了原本的美,这就是繁体字简化过程中的缺失和遗憾。

简体转化为繁体字(汉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6)

但是,简体字在我国教育普及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能有读书、学习的权力,平头百姓几乎都是目不识丁。随着朝代更迭和时代发展,着实有更多的百姓能够读上书,也为普通人当官提供了正当道路,不过依旧有很多人大字不识,主要原因就是过于繁复的笔画和结构让人难以理解,这也就催生了中国古代“代笔”这个职业的诞生。

简体字的出现,无疑让普通百姓更容易记住一个字,更容易学会去写一个字,在帮助百姓看懂书籍的同时,也给日常通信提供了方便,这便普及了国民教育,给予了人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和方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