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学什么课程?我都学了些什么
▼【政策Tips】▼
常有家长打电话给研招办(难道不应该是考生打么?Anyway):“我孩子想考会计专硕,就怕考不上,怎么办?”
我说:“我们会计研究所开设的非全日制会计专硕刚招第二年,竞争没那么激烈,一志愿分数线并不高,边工作边读书也是很好的选择啊。”
家长欲言又止:“……孩子还是想读全日制……”
实际恐怕是家长想让孩子读全日制,因为不了解非全日制。
1. 非全日制是学历证学位证都有,和以前被家长们看轻的“在职单证”不一样。
2. 非全日制确实是往届报考的多,但也可以应届报考。
3. 我院非全日制会计专硕要求定向就业,录取前考生需要找到工作。但这并不是说非全日制就不能享受校招,非全日制一样可以共享就业办提供的各种实习和工作机会。
4. 我院非全日制也有新生奖学金!!!也是35%的比例!!!最高也是学费全免!!!并且奖学金还在完善,后面说不定也一样有学业奖学金、综合奖学金!!!
国际会议中心
这学期的课程启发度跟上学期比,不是一个量级的。
看着这学期开了《中国税制》,刚开始我还挺开心的,这门修了毕业考ACCA还能免考9门,想到去年注会税法考的那个惨状,终于有老师可以教我税法的脉络和重要的内容了,心里美滋滋。结果第一节课,“啪”一个大耳光。颜教授连环夺命提问“这个税交不交”,“怎么交”,“有没有规定”,“合不合理”……问得我想暂停讲课,自己回去先翻一下CPA。本科时候,我以为是来学税法的,税法课就是上税法是什么,而研究生,我以为来学税法的,原来是来学如何用税法的,有什么缺陷,合不合理。
倒回去想想,的确,与本科填鸭式的教学相比,研究生课程互动非常多,课程形式也很丰富。因为专业的原因,我本科的课程分三种:数学课、计算机的课、其他。数学课、计算机课心有余,力不足,我十分想听明白老师讲了什么,但能听懂的40%,回去看书能学会的30%,还有30%是至今不懂的。而研究生的课程,最多的感触就是怪自己为什么底子不牢。老师你等等我,这课能不能暂停,我能先回去看下书吗,给我点时间资料先查一下,尤其是案例:“我们讲一下中航油,balabalabalabala……” 而我的日常:
“中什么油?”
“什么航油?”
“中航什么?”
我怕是个智障吧,看着周围的同学啥啥内容都能接的下去的样子,我很怀疑是不是我脑子坏掉了。我是不是智力比他们差一点?为什么这些企业我都不认识?我脑子里是不是没有一个叫知识储备的机构……
教学楼一角
陪伴你走过学生生涯的总有那么几位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教授,或让你对学科产生兴趣,或对生活模式有启发。
1研究生的第一节课是陈教授的商务英语。上来就让大家自我介绍,给机会展示才艺,分组。让原本尴尬相互不熟的同学快速的相识。上课一个个开火车地回答问题,提高互动率,想游走在课堂之外都不太可能。商务英语的内容倒不多,多得是英语文化、国外的大学、西方思维等。陈教授自己研究口译,所以对我们的发音非常的苛刻,嫌弃是真的嫌弃,但仍旧手把手地一个个纠正。研究生阶段还有这样的机会,真的很是难得。
“你接受过别人没接受过的教育,就应该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样子。”
在这门课上我们经历了课堂互动、课堂作文、PPT、presentation……又蹦又跳又唱歌又表演,原以为presentation就是结课了,结果还有笔试期末考……课程不只有最后的考试,还给你多方位感受课程的体验。
2课堂上第一个SNAI男神是刘教授,上的是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研究所所长。曾作为路人背景与刘翔同框出现在新闻照片上,当时“老刘”是一点都没关注到身边的人是刘翔,拖着箱子帅气地径直走出机场。男神就是男神,大佬就是大佬,上课超接地气,风趣,幽默,思维敏捷,眼界开阔,讲各行各业大数据的应用,会组织小组讨论30分钟,分配单独讨论室,每组都要分享。对于我个人来说,其实双学位的时候,管理类课程也有小组讨论,但没有这么正规,默认趁着讨论的缝隙走个神、刷个人人,对于讲过的企业有印象的也只剩下巨人集团、安然事件……而在刘男神的课堂上,竟然意外听懂了同学分享的NB-IOT。原来,课上重要的是不只有老师讲的,还有同班同学的分享、讨论。
3芳哥是我在SNAI最喜欢的一位老师,于是成了我导师(得意脸.jpg),上的是高级财务管理,金融研究所所长。能将财务管理讲好讲清楚的少之又少,但芳哥上课主干清晰,能教授学生这些知识点本质是什么,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计算,并借大量的案例以补充,对现在的经济动态分析到位到点,上课之前还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芳哥的课上完,脑子里是思维导图。了解了一下他本科背景,原来是复旦数学系的,真是喜欢本科理科背景的老师上课,思维导图真的是好东西。芳哥下不下课休息全看他想不想抽烟,一下课默默出教室抽上一根,只求我芳哥毕业论文好好带带我,我真的不想延期,并不想混过最后的学生时代。
4宋老师上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也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我们除了有出了名严格的带班老师打卡考勤制度外,这样的考勤还是头一次:到上课时间,宋老师会给全班拍照,下课的时候再来一张。上课没来的,出勤扣10分;上课没来但课间拍照又出现在照片上的,出勤再扣10分……
“同学们不要奇怪,像我们做审计的,都有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习惯。”
这课的形式也很多样,品诗,讲故事,观看影片……尽管每次课当晚不巧都安排有其他科目的考试,但带着复习的焦虑听课,宋老师讲的内容还都能记下来。小班制教学,我们班分左右两边,每节课下课,宋老师都站好,两边都示意感谢我们聆听,鞠躬,真的太有仪式感了。
5
宿老师,美籍华人,迈阿密大学教授,上的是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去美国已经快30年了。上课之前班长在班级群里发了他的简介,哇哦,看起来很牛逼的样子,然而我跟大家不一样,我担心的是,他不会只会说英文吧……这上课我就要跪了啊……
一来,衬衫领带,精致的镜框。开口跪,不是因为纯正的英文,不是因为磁性的声音,是因为,超级无敌快的语速,网课x2.0效果了解一下。我连上课瞄眼左边墙上的时钟都不敢,一走神就不知道他讲哪里了。
“options、forwards、futures、swaps,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这个用中文怎么讲。”
“这个有493个contract outstanding。”
“这个是put,put,put,刚刚我们看的是call,这个call啊……”
“稍等,这个网址马上就出来,我让你们看下真实市场上现在的交易价格,稍等,稍等,稍等。”
“哦,谢谢,谢谢,谢谢帮忙关灯,好的,谢谢。”
聪明的老师总是有办法让你完全顾不上刷手机、开小差。我们课堂的参与度是可以明确计量的,一天一次发言,加分。很过瘾,随时可以提问,问问题,上黑板做题,或第一个做对,都可以得到老师的加分。宿教授像哄着一群小学生,学着金融市场里那些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期权、期货、远期、掉期……
校园一角
现在想起,我本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放纵了自己。我的放纵可能和一般人的放纵不是一个意思。我没有天天逃课打游戏,我没有谈恋爱挂科补考,我反而按照家长眼中好学生的样子去修了个双学位,并且按照他们的意愿努力换专业。但我心里对自己是放纵的,我没有好好学自己的本专业,没有好好学编程,现在连个MATLAB都不会,C 也早就还给老师了,数学建模真的只剩个数学,但考研以后我发现我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差不多了,不知道是我英语好了,还是我数学差了。明明都是一同过了四年,为什么现在我混成这样,而我的同学们都走上了人生巅峰???
所以,研一,我都学了些什么?
是那些核心课程吗?是那些考试的重点吗?(当然,这些重点也是很重要的)不是,准确地讲,不只是这些。也许过了很久很久以后,我已经忘记高财考试给我带来的恐惧,我也忘了一个星期要去查资料,写小论文,又要准备考试的慌乱,但我一定会记得,每个不同风格老师给我带来的一些启发。宿老师上课第一段不是直接讲金融衍生品,而是介绍了他的迈阿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当地学生的学习状态。世界那么美,我却住Ou Bei(不好意思用中文写我住的地方,就一地名),当这些老外在创造生活可能性,享受生活多样性带来的愉悦,而我们却死守一块地方。我的意思不是留守家乡就不好,而是不要禁锢了原本向往自由的灵魂。人生有这么多可能性,有这么多可塑性,何必要为工作上这点破事儿烦恼,何必要纠结这点小麻烦,何必以为这点小困难就挡住了前面宽阔的大道。
迈出打破原状态最难的一步,往后,一马平川。
注册中心天台看夕阳
我现在研一,我慌得一比;就我自身的专业素养,远远不够,蜗牛爬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我马上研二,我慌成二比。听说下学期有单女王的课,她课是真的好,作业是真的多,学生水平是真的要被嫌弃……瑟瑟发抖,我觉得我要凉了,我的知识储备跟不上老师上课需求的步伐……
不过读研有个好,就是练就你抗(不)压(要)力(脸)的能力,虐又怎样,虐多了也就习惯了。我是快乐的小辣鸡,努力中的小辣鸡。
读这个有用吗?
不知道,但是既然都要度过这么漫长的时光,为什么不认真地过好这段时间。既然要读这个书,为什么不好好把它学好,为什么要水过去骗自己,你管它有没有用呢?
水不水?
教授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常带着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曾做过的项目,沟通交流他对现在中国经济的看法,一些制度制定的过程,还有一些跟着财政部、外交部出去交流的故事分享。能了解一些最前沿的信息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分低不低?
去年一志愿分数线170,调剂线230。
PS:额,我还有一些要补充。对于我这种又要上班又要上学的人来说,上学真的是一个好事情,虽然真的很累。因为工作中的同事,包括领导,总体水平跟我同学不是一个档次的,我每次都要通过上学来缓一下我工作积累下来的负能量。当每天都跟基础算数都算不对的人对接工作,上课能获得一些最新的信息真的宛如一股春风。也沟通了一下我闺蜜、朋友读的非全,上国会相比其他高校,教学已经很良心。我看到早年有毕业的上国会全日制说工作不好找,就埋怨学校的平台。其实就业主要看个人,学校的光环永远比不上个人的能力,早几年前上国会本身的生源水平和竞争力比上海财经大学还是有差距,不然我也不会盯着上财考这么多年,现在这个差距已经在慢慢缩小了。尤其对我们非全日制而言,理论上没有那么迫切地要找工作的压力,我们这样的顶多是想毕业能不能有机会换个更好的工作,并在现有的日常工作中能保持学习,不被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给甩得太远,我们不想荒废这宝贵的学习时间。
▼【备考咨询渠道】▼
为方便您备考咨询,您可关注官网:master.snai.edu,电话:021-69768051,及邮箱:mpacc@snai.edu,或通过以下渠道获取在读生备考经验。此外,登录 映客APP ,搜索 映客号:118331046(SNAI研招办) ,也可回看校园开放日等活动直播视频,或是参与下次直播互动,直接了解一手信息。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微博: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部
百度贴吧: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部吧
考研交流QQ群号:93135823
非全日制考研交流QQ群号:220147519
考研论坛(考研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专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