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竟然是男儿身(观音明明是一个威猛男子)

观音竟然是男儿身(观音明明是一个威猛男子)(1)

提起观音菩萨,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西游记》中那个慈眉善目,手持净瓶,脚踏莲花的女神,她是慈悲和善良的化身,在中国人心中,观音菩萨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求雨、求子、求平安都可以拜观音,观音可以说是国民度极高的神仙。

即便国民度超级高,但是在观音菩萨的身上,还是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冷知识:比如,观音是从印度引进的神仙。再比如,观音其实是个男的。

观音竟然是男儿身(观音明明是一个威猛男子)(2)

01

在古印度婆罗门教传说中,观音菩萨是转轮王的大太子,通常以手持莲花,身着王族服饰,带着华丽头巾,蓄有短髭的形象出现,或是站着或是盘腿坐在坐垫上。但是观音菩萨更多是和释迦摩尼以及弥勒菩萨一同出现,被称为“三圣像”。

《法华经》中称呼观音菩萨为“善男子”,《华严经》也称其为“勇猛丈夫观自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观音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妇人呢?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最迟也是在东汉时期,传入时称作“观世音”,到了唐朝为了避唐太宗的名讳,就将“世”省略,称作观音。魏晋时期是佛教的发展时期,由于连年战争,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己任的观音菩萨就成了生活于水深火热的人们的精神领袖,汉传佛教在发展中形成了慈悲智慧、平等圆融、普渡众生的精神和教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本善产生共鸣,突出了观音救苦救难的属性,使得中国人民对观音更加崇拜。

与印度文化中以男性代表慈悲相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用女性形象来表现慈悲。这就不难理解在古人心中,观音既然是一个救苦救难的神仙,那一定是一个面容和善的女神。不仅如此,佛教在进入中国之初,要想得以更好地传播,就必须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古代中国推崇“以孝治天下”,初来乍到的佛教深谙这一特性,便赋予了观音慈母的形象。观音菩萨普度众生,如慈母疼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信众;信众崇拜观音菩萨,就如孩子对母亲一般,既敬仰又渴望得到呵护。“慈悲”“救难”与“慈母”形象完美结合,正是观音被女性化的主要原因。

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还出现了“送子观音”的说法,书中记载“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观音既有“送子”的能力,那人们自然会将观音与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相联系,于情于理都是说得通的。

虽然印度佛教中的观音菩萨是男性,但在他多达33个化身中也有不少女性形象:比丘尼、优婆夷、长者妇女、居士妇女、宰官妇女、婆罗门妇女、童女。也就是说,观音菩萨的形象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而进行改变,并没有严格的男相女相之分别。这就使得观音在中国的女性化更加有理有据。

观音竟然是男儿身(观音明明是一个威猛男子)(3)

02

形象的转变是需要时间:从莫高窟中保存的观音像中可以看出,魏晋早期的观音形象多是男子,身材高大威武,留有形似小蝌蚪一样的胡子;到了魏晋后期,观音的形象逐渐中性化:细长眉眼,面部柔和安详,手掌竖直,衣饰简洁,无过多繁缛装饰,胸部平直,没有胡须;唐人李百药在编写《北齐史》时曾经提到:北齐武成帝卧病期间,曾梦见观世音来到他身边,“观世音是位亭亭玉立的美妇人。”

到了唐代,观音形象的女性化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了。尤其是在武则天即位后,佛教的地位上升,僧人为她的登基积极宣传造势。《大云经》卷四记载:佛对净光天女说:“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於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各种文学作品也将观音描绘成亭亭玉立的女性形象:唐代皎然的《观音赞》“慈为雨兮惠为风,洒芳襟兮袭轻佩。”

还有妙善公主得道成为观音的故事:妙善公主是妙庄王第三个女儿,因为拒婚被妙庄王惩罚。妙善公主一心向佛,妙庄王就摧毁寺庙杀害尼姑。后来妙庄王重病,妙善舍眼、断手救其父。妙庄王很受感动,自己也皈依了佛教,而妙善自己也得道成为观音菩萨。

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观音菩萨的形象已经定型:面带笑容、慈眉善目,永远平易近人,又庄严肃穆,无论来自哪里,无论原型如何,观音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一个无法替代的文化符号。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澈冬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