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尹喜对话十要点(大道.魂之用前篇)

前导语:国福似懂非懂,似明非明,对古代先贤充满的爱戴和敬畏,让我们以虔诚的态度来对待古代先贤的学问,并尽可能来保留、挖掘和传承他们的大智慧。

老子与尹喜对话十要点(大道.魂之用前篇)(1)

至少到目前为止,史学界最能够达成一致的说法,就是因为关尹喜的阻拦和恳求,老子才给世人留下了《道德经》这部光辉的著作。关尹喜何许人也?竟有这么大的面子,竟有这么大的福分。其实,这个关尹喜并不一般,也是一个非同凡响的人物。

资料表明:关尹喜,又被尊称为关尹子,与太上老君(即老子)同时代的人,曾经是周朝京城里的高官,后出任一个关令,负责把守函谷关。老子《道德经》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后随老子巡游,是道教楼观派祖师。汉代的刘向说,“喜著书凡九篇,名关尹子。”《汉书·艺文志》收录了《关尹子九篇》又名《文始真经》,过去古书的题目加注是《周尹喜撰》。周就是周代,尹喜就是关尹喜。这部著作一般人认为是《道德经》后的作品,关于道的许多观点也十分近似,《庄子》在讲述古代道的思想时,往往把老子和关尹喜放在一起,足见关尹喜的了得。

《关尹子》一共九个篇章,古代隐士对《关伊子》推崇备至,纷纷

都说,“道家大藏千万卷,最精微者《关伊子》书也。”这部书以独特的视角将“道”的广阔无边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该书文辞沈博绝丽,意境深远隽永。从做事读书到待人接物,从日常生活到思想修养,从事理到道理,极大地体现了“道”的内涵。书中有不少警句,如“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等,都体现了上古先民长期的经验智慧积淀。对执政、经商者无疑于常鸣的警钟。所谓“文始”者,即文明之始也。因为关尹喜深受老子教诲的启发,认为自己从而开发智慧,修证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

章一:宇

宇宙的终极形式,就是道。

道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无法用人类的思维思考。只有超越思想、意念,才能得道。宇宙天地、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着,不断“产生、壮大、衰弱、灭亡”,又“产生、壮大、衰弱、灭亡”,往返循环,没有开始结尾,你争我斗,你胜我败,伟业、衰落,层出不穷,一幕一幕,来来往往,一幕与一幕,好象一样,其实又不太一样,争斗着、参与着、喜厌着、来了去了、一会为主一会为次。用语言说就好像用嘴巴吹影子一样,用大脑想就好象用刀刻灰尘一样,人类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宗教家大伟人,他们的学说,其实在创造迷幻,道,鬼神都不知晓。

道这个东西很奇妙,连老子也说不清楚。道,是不可作为的、不可达到的、不可进出的,不可探测的、不可分割的,所以道,称做天意,称做命运,称做神奇,称做最开始,称做万物之母,称做上帝,称做自然规律,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天意,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命运,宇宙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神奇,宇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开始,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人怎么会不是这样呢?

每个人都可称为天,每个人都可称做神,每个人都可以致命通元。不可以认为那是天这不是天,不可以认为那是神这不是神,不可以认为那是命这不是命,不可以认为那是元这不是元。所以真正得道者,从任何一样东西中,就知天尽神,致命通元。求道时,通过学习、体验这些不同的名词、现象,找到那同一统一的实质;得道后,已经与宇宙万物的实质相同相熔,却忘记了曾经求道时所学到的名词、现象。观察、研究道,如同观察、研究水,大江大河大海被认为是水,怎么观察、研究也观察、研究不全面,但是,不知道我自身的津液涎泪都是水。

道没有个体,得道的圣人不会认为这个东西是道,那个东西不是道;道没有范围,得道的圣人不会认为自己进到道的里面了、自己从道的里面出来了。道是超越有无的,因为没有认为这个东西有道,所以也不存在着这个东西没有道的问题。道,是超越得失的,因为没有认为我得到了道,所以也不存在我失去了道的问题。

道能产生出万物,但没有一物能生成道,能损环道。道茫茫然,没有知识,心傥傥然,没有挂念,物迭迭然,没有分别,电闪雷鸣一来,接着就是飞沙走石。得道的圣人清楚“心、物、道”是一回事。得道圣人所讲的道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变化呈现出万事万物而没有穷尽。

对道不要产生喜爱,喜爱是水;对道不要进行观察,观察是火;对道不要追随,追随是木;对道不要用语言说出,语言是金;对道不要用大脑思考,思考是土。只有得道的圣人不离开金木水火土、不离开宇宙万物、不离开人类社会人情事故,而明白道的真谛。心念没有生出的时候、宇宙万物没有产生的时候,道已经本来就在那儿了。

道终究是不能得到的,那所谓的得到了道其实叫德,而不叫道。道,终究是不可行的,那所谓的得道行为,叫圣洁的行为,不叫道。得道的圣人因为明了德,有圣洁的行为,所以能充分地享受活着的乐趣,得道的圣人因为明了道是不可得的,也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所以能体验到死后的奇妙。凡是听到讲“道”的理论之后,有所作为有所追求和目标的人,他还是个人;凡是听到讲“道”的理论之后,不再有所作为不再去追求什么,他已和日月天地相熔融。有所作为,一定会有失败,有所追求有所目标,一定会有灭亡。

关尹喜说:“道不可得,道不可学,道不可求,道不可说”,奇哉妙哉!

关尹喜认为,情欲冥灭者是圣人,情慈心善行为美者是贤人,情邪心恶行为劣者是坏人。圣人是情欲冥灭者,从有到无,所以拿不出什么东西在人前显示;贤人恶人是情欲的产生者,从无到有,心意和行为隐藏都隐藏不了,贤人恶人有大智慧有小聪明,这就是一切动物之类的生命所具有的本能。

不要看到圣人勤劳不懒散,就认为道由勤奋而成;不要看到圣人不被任何事所动摇,就认为道因坚定的执著而获得。圣人的行为就好象发射出去的箭,按宇宙规律而行,并不按自己的喜好而行。圣人的坚定不动,就好象箭握在手中还没有发射,按客观存在的需要而坚守不动,并不是按自己的喜好而不动。如果以言行学识追求道,你解释我,我解释你,转来转去,永远也不可能得道,应该明晓语言如同泉水的声音,行为如同禽鸟在飞行,学习如同捕获影子,知识如同晚上做梦,一切意念、行为都没有的时候,就和道相契相溶了。世俗办成一件事情、造出一件物品,是很难的。而道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要,则又是很容易的。

一把火烧毁了上万个物体,物体没有了,火存在在什么地方?道能冥灭万物,万物没有了,道存在在什么地方?人活在世上,有活一天死的,有活十年死的,有活百年死的。活一天死的,就好象一瞬间得道;活十年百年死的,就好象过了好长时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才得道。人活着的时候,不管他怎样,都叫生,不叫死。同样,没有得道的人,不管他的行为如何奇妙、事迹如何显赫、学问如何深博,都只能叫事,不能叫道。人们其实并不知晓我所说的道,是没有言词可说出的、没有行为可表示出来的,如果通过言词、行为去追求道,忽然遇到特殊的事情,便认为这就是道,殊不知舍源求流,永远也找不到源头,舍本求末,永远也找不到根本。

关尹喜说:我所讲的道如同大海,投进去亿万斤金属也看不见,投进去亿万斤石头也看不见,投进去亿万斤拉圾也看不见。大海能容纳小鱼虾,能容纳大鲲鲸,各条河流的水都流进去,大海不会因此而水多,从大海中取出很多水,大海因此也不会水缺。

我所讲的道如同在暗处,站在明处的人,看不见暗中的一件东西,而站在暗处的人能看见明处的所有东西。坏人的想法、手段,属于恶的范畴,好人的想法、手段,属于善的范畴,得道圣人的思想、行为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没有可归属的范围,因为无可归属,所以才是道。我所讲的道,如同利剑,用剑割物剑是我的好工具,用手握剑剑就要伤我的手。仰慕道的人如同拐子,追求道的人如同瘫痪,只知晓道的现象,不知晓道的本质,所以圣人不会仰望道,觉得自己渺小、贫乏,不会因为自己得道了,觉得自己伟大、丰厚,得道的圣人不向高人索取道,也不会把道给愚人。

妙论。

章二: 柱。

柱者,建天地也。

“饭碗、脸盆、瓶子、水壶、酒杯”的诞生和创建天地雷同,“龟盖、草节、瓦片、石头”中的信息也能够告诉人吉凶。如果知晓天地万物的规律,随随便便一个物品都包涵了宇宙的规律、所有的物品都包涵了宇宙的规律,谁也不用从谁那儿借助。

用我的精华再结合他的精华,两种精华互相反应,对应的神明就产生出来了。一个雌性动物和一个雄性动物的精华融会在一起,就产生出一个蛋;一个公的动物和一个母的动物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就产生出一个胚胎。这个生命的肉体是双方的精气形成的,这个生命的性情是双方的心意形成的,性欲产生了精气,爱慕产生了神明,性欲属于水的范畴,爱慕属于火的范畴。因为爱慕身体就产生了各种激素和精气,这属于木的范畴。双方的爱慕所产生的神明形成了,相对应的性欲所产生的激素、精气也聚结成了蛋卵、胚胎,这属于金的范畴。因爱慕而产生的意念,使各个空间的种种因素,向创造出一个生命的方向聚合而来,肉体的性欲所产生的激素、精气,来创造这个生命的肉体,爱慕的心意所产生的神明,来规划这个生命的性质、过程,如此一来,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诞生了。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气的变化运动所成。

气充满太空。气分散开来,升上去,成为这个东西的天;气聚结起来降下去,成为这个东西的地;升升降降,循环不停。升,属于火的范畴;降,属于水的范畴;准备升还没有升上去,属于木的范畴;准备降,还没有降下来,属于金的范畴。以木的性能为主的物体,钻头快速钻它可以钻出火来,绞压机绞压它可以绞压出水来;以金的性能为主的物体,敲击它可以敲出火来,放在炉子中熔炼它可以熔炼成水;属于金、属于木性能的物体,内在包含有气的聚结降下的水性,同时也包含了气的分散上升的火性。金木的水性,创造了事物的形象和大地,金木的火性,创造了事物的规律和天空,木的水火之性,创造了生命的灵魂,金的水火之性,创造了物质的体魄。气的运往不停,创建了时间,气的分布、聚散,创建了空间、方位。土的性质,一直在其中,明白这一切又可以显示出来。

世界上的人数超过了几十亿,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同一个人,每天夜里做的梦也不相同,在梦中有天有地,有人有物,都是人心里想的。梦中天地、万物、环境、人物、事情等等,复杂而繁多,但是人们都不知晓,现在看到的这个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也同样是心里想的。

我所看到的、体验到的天地,就是我生命中的天地。天地与我相通相溶,我和天地好象分离,其实是一回事。巨大的天地,有物质、有形象、有运数、有时间、有空间、有方位。我同样有这些,但我还有超越这些的心识,所以可以开创各种各样的天地。

有的生命在胚胎时就死了,有的生命在蛋卵时就死了,它们又是生命又是物体,巨大的天地中,象这样的好似生命又好似物体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天地只不过是我的心识而已。譬如,手不接触刀刃,刀刃不会伤害人。

梦里、镜子里、水影里都有天地,想去掉梦中的天地,就不要睡觉,想去掉镜子中的天地,就不要去照镜子,想去掉水中的天地,就不要在水杯中装水,梦中、镜中、水影中有没有天地,不取决于梦、镜子、杯中水,而取决于我睡不睡觉、照不照镜子、给不给水杯装水,所以圣人要想去掉天地,不直接去天地,而是去掉自己的心识。

天不会自己创造自己,由其它东西来创造它,地不会自己创造自己,由其它东西来创造它,譬如:房屋、木船、马车,由人来将其创造出来,它们自己不会创造自己,创造它的,却无生无灭,无天无地,无个体无范围。

元气的运行产生了时间,元气还没有运行之前的道,就不会有昼夜时间,元气的范围产生了空间,元气还没有范围之前的道,就不会有东西南北上下。什么是元气还没有运行前?举个例子,譬如,用扇子扇风,扇子没有摇动时,空中是没有风的空气,扇子一摇动,空气变成了风;什么是元气还没有范围前?举个例子,譬如,用钻头钻木头产生出火,钻头没有钻动时,木头里有产生火的因素,钻头开始钻,产生火的因素变成了火的形态。

气候的寒暑温凉的变化,就好象瓦片石块,放在火中就热燥,放在水中就湿寒,呵气就温暖,吸气就冰凉,都是因为外面的因素来来去去,使石瓦的温度有变化,而石瓦本身并没有变化。又譬如,水中的影像有来有去,而水并没有来去。人用衣服摇动就产生风,人用嘴呵气就产生水,人用水倒进水就产生声音,人用石击打石就产生光,知晓了这个理,就知晓了人也如同天地一样,风雨雷电都可以创造出来。风雨雷电都是因为元气而产生,而元气是因为心产生的。心中一直想热火,时间长了,就会觉的燥热,心中一直想冰水,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湿寒。知晓了这个理,就知晓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通过观察云彩的变化,就可以知晓今年庄稼丰收与否,通过观察八个方位的情况,就可知晓当时的吉凶。这是因为好坏顺逆灾难吉祥,都是因为元气的不同运行、聚散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