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向长官告密(不好啦青天大老爷)

大家对清官这个词绝对不会陌生,从民间传说,到小说戏曲,再到影视作品,跨越了上下五千年的清官们,绝对是文艺界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尤其是包青天包老爷,被人民熟知到了甚至成功当选月牙的高频关联词的地步,现在去玩个你画我猜之类的游戏,月牙一出,不用多想,不是包老爷就是水冰月。

管家向长官告密(不好啦青天大老爷)(1)

不过,如果大家看过我之前一篇关于“人品”这个词悲惨遭遇的文章,你就会明白,作为在历史长河中浪里来浪里去的词汇,被哪个著名历史人物玩一下,扭曲一下,绝对是大概率事件。清官跟人品一样,也被人狠狠摆过一道,而摆它一道的人,真巧!居然也是那个怀抱皇帝梦的曹丕。更巧的是,“清官”的这次遭难,也是由于曹丕捣鼓出的那个九品中正制。

话说曹丕把天下人分为了九个等级之后,那些可以世代做官的上品家族被称为士族,到东晋衣冠南渡,士族彻底把持了朝政。至于那些士族之外的下品人,一律被蔑称为寒族,他们只配做做小官、干干副职,抓抓实际业务工作,各种脏活累活全包,然后看着士族们挣得多干得少,出了什么事儿还不用担责任。

身居高位的士族们除了吟风弄月从不做正事,如果你拿起案牍看看研究下本职工作,都不好意思跟人讲,大家都要说你俗,坏了人品。是以做大官的士族从不工作,留着长指甲表示自己没有工作能力,吃着国家粮食无所作为当懒官,自称“清官”。至于那些勤勤恳恳干实务的寒族官员,由于他们出身低微,干的又是为人民服务的苦活累活,实在不入流,于是被称作“浊官”。

于是清官这个词,就此算是彻底被毁了。大家现在对清官这个词有多喜欢,魏晋那会儿估摸着就有多恨!

不过,恨这种东西,在积累到起义谋反这种临界值以前,对被恨的人实在没什么影响。魏晋时期的上品人对此就毫不在意,而且是发自内心以身为清官为荣,严格律己,按清官标准,绝不敷衍了事。

管家向长官告密(不好啦青天大老爷)(2)

比如当时著名的上品人书法家王羲之,王老爷子官拜右军将军,可这位右军将军却从没领兵打过仗,为什么?因为他是清官呗。一辈子写写字、养养鹅,等着每月有人按时把工资送上门,然后本职工作全交给浊官。自己胸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绝不做清官不该做的事情,以便退休的时候朝廷给发个清官模范的认证,荣归故里,以享天年。

有这样的爹,自然也有这样的儿子。王羲之第五个儿子王徽之也是武将职,曾经在车骑将军桓冲手下做率领骑兵的骑曹参军。可他每日就是上班点个卯,便蓬头垢面跑去写字画画喝酒养竹子,展现他向父亲学习,维护清官传统的决心,打死也不干活。

他的顶头上司桓冲有点忍不了,把他叫来说:“小王啊,你知道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吗?”王徽之说:“我怎么知道?我记得有时候有人牵着马在我前面走,大概是管马的?”桓冲忍了忍,又问:“那你管的马有多少匹?”王徽之说:“问我手下喂马的去,我怎么知道?”桓冲深呼吸一分钟,继续问:“听说最近马死了不少,你知道死了多少?”王徽之觉得这个上司不可理喻,居然问他工作上的事,这简直是对他人身侮辱,便回答:“我活马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死马?”于是,桓冲走了……桓冲除了把自己气个半死之外,也确实没什么办法。谁让人家是清官呢,你要求人家干活不仅是自取其辱,也是侮辱人家清官啊,遇上个小心眼的再骂你一顿,你也只能自认倒霉啊。

管家向长官告密(不好啦青天大老爷)(3)

“清官”这个词的遭遇再次告诉我们一个简单但无比正确的道理,理解词义一定要结合语境,认真阅读上下文,分析写作背景,揣测作者意图后再作答。切记!

作者:百文一周谈

原文地址:

mp.weixin.qq/s?__biz=MzI5MTA2MjMyNA==&mid=2247484335&idx=1&sn=2d482be506c476061e875ffa0e77fc23&chksm=ec1714f4db609de2222f44e7e69795a284a457bfa6e07fb5243148f20f35f2341d7199d66da4#r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