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族最早由什么引入中原(我国古代出现第一个胡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至于这个多民族是怎么个多法 ,也不是那么简单,他形成的条件也很复杂。
华夏民族的起源
稍微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最早的时候远远没有960万平方公里,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起源是在黄河流域,确切的说,大概的位置是在河南以西,山西以南,陕西以东的这个区域,类似于仰韶文化的所在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三门峡那一带,而当时的这一块地方,有一个响亮的让如今的中华儿女都引以为豪的名字:华夏。
夏朝
当时的居民一华夏为中心,把四方的少数民族称之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为四方蛮夷。所以也把华夏这块地方认为是世界的中心,称之为中原或者中土,其余的都是少数民族。而这些少数民族经过古代几千年的相互融合,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说到这个古代的少数民族,我们想到最多的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匈奴,因为匈奴整整纠缠了秦汉两朝几百年,远比其他游牧民族影响力大的多。那么,这个匈奴是怎么形成的呢?
游牧民族的发展过程
话说回来,我们虽然称匈奴为少数民族,但是匈奴人自己可不这样认为,人家也和我们一样,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正统,包括史记里面都有相关的记载,虽说里面说的不太肯定,但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虽说夏商没有多少文字记载,但是根据传说,夏朝末年,桀昏庸无道,被商汤推翻,桀的一个儿子就逃跑到了北方草原,后来慢慢发展成了后来的匈奴。这也难怪匈奴人自认为华夏正统了。但是传说终归是传说,那么,匈奴是怎么形成的呢?
实际上,匈奴的形成,其实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融合的结果,而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在史书上的称呼也不一样,比如说在上古时期称之为熏鬻(yu,读四声),在商朝的时候叫做鬼方,在西周的时候叫做猃狁(xian yun,读三声),到了春秋时期又叫做戎狄,不得不说,我们华夏文化对这些少数民族都是带有歧视的,连给他们这些民族的名字的字的记载都是与畜类相关的,但不管再如何歧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发展的时候,人家也在发展融合。
而我们之所以能这样歧视人家,多亏的是我们的华夏文明发展够快,创造出了文字,有了写史书的优势,随便给他们可以起名字,少数民族发展较慢,怪只能怪他们自己不认识字,写不出来,只能吃了这个暗亏,承受着这些类似骂人不开化的名字。
华夏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相爱相杀
而根据对少数民族的记载来看,较为可靠的是,当时周公辅佐周成王时期,分封了一个诸侯国,晋国,而晋国原本不叫晋国,叫唐国,分封的诸侯是姬虞,又称唐叔虞,在山西境内,后来在唐叔虞孙子上位之后改名为晋国。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分封一个诸侯国呢?
春秋地图
其实在西周时期,这个地方和现在不一样,山西当时是属于北狄聚集的地方,分封在这里,目的就是为了在少数民族内部插入一根钉子进行牵制,自从晋国在这里成立了诸侯国之后,就肩负起了守护北方边境,巩卫周天子的责任。
而晋国也由此不断的和少数民族交战,融合,同时也沾染了少数民族的习气,民风彪悍,穿着类似于胡人,甚至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平时斗穿着大皮袄子,跟胡人似的。而且当时的晋文公还有一个政策,叫做“启以夏政,疆以戎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国内的管理模式,以华夏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同时呢,要充分尊重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种操作实际上就是吧华夏和北狄充分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春秋地图
后来,到了晋悼公时期,为了抵抗南方的楚国,所以对北狄也采取了比较和平的政策,主动去交好,并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来那个族的举措,比如:第一,互市,互通有无,用北狄的牛羊马屁等物和自己一方的粮食,衣物等进行交换;第二,弥兵之会,干什么的呢?就是两方领导定期进行盟会,处理两族之间的分歧事件,避免发生摩擦;第三,通婚,晋国和北狄之间一直在进行通婚,但是这个通婚方式可不是一般的通婚,跟汉朝时期不一样,汉朝的通婚是单向的,只是把汉朝的女子嫁到匈奴去,但是却没有人娶到匈奴女子,而晋国不是,他是双向的,互嫁。
春秋晋国地图
对于这种逻辑方式,不得不说真的是高明,曾经中原内部的诸侯讨论中也曾一致认为这是給北狄下的套,论计谋,少数民族是真的玩不过华夏民族,这么通婚下来,北狄只能被华夏文明蚕食鲸吞。
第一个“胡人”的由来
那么,匈奴这个名字真正出现是在什么时期呢?是在战国,尤其到了中后期,匈奴这个名字已经被大家广为熟知了,而且,匈奴是第一个被称作胡人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什么称之为胡人呢?“胡”字,有任意、不守规矩、胡闹的意思,说白了,还是有一种对匈奴歧视的意思在里面。当时的匈奴,主要分布在现在的山西,陕西,内蒙,宁夏一带,也在黄河区域,那一块水草丰美,适合放牧。
匈奴分布在这些个地方之后,和他正对的势力是谁呢?当然是秦国,燕国,赵国这些诸侯国,这三国就成了和游牧民族对峙的最前线,而游牧民族因为是游牧文明,逐草而居,华夏民族实农耕文明,定居耕种,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游牧民族靠着机动性强的优势压制了华夏民族,为了有效抵制游牧民族,秦,赵,燕等国都修建了长城,有效防备匈奴南下劫掠。
但归根结底,话说回来,修建长城对骑兵压制作用不大,你能修人家也能拆,很容易,所以,长城真正的作用不是打压匈奴骑兵,而是起到预警和运兵的作用,预警很好理解,狼烟示警,而运兵怎么说呢?因为古代不像现在有直升飞机啥的运兵神速,而荒郊野外道路崎岖坎坷,也不利于行军,但是长城是根据地形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长城内部道路相对平坦,能够快速运兵到战场,这才是长城的根本作用。
西周地图
有了这些作用,后来中原诸侯跟匈奴打的也是有来有回,并且在战争中模仿学习,不断的提升实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例子,用胡人服装的紧身窄袖替代了华夏民族本来的长袍大袖,提升了军队战力,赵国一下子实力大增,驱逐匈奴,拓地千里,还有赵国后来出现的名将李牧,李牧的战术有显著的三点,第一,修烽火台,提高预警机制,第二,排除了大量的间谍探子到草原打探,掌握了先机,第三,示敌以弱,有此三点,而匈奴又不擅于计谋,只知道利用骑兵优势横冲直撞,匈奴在李牧手上就没赢过,李牧守边十年,胡人根本不敢南下。
由此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一直就是相爱相杀的过程。但是这种情况在秦朝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匈奴的发展和衰亡过程
我们都知道,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嬴政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称之为始皇帝。
而与此同时,游牧民族也在与华夏民族的战斗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就在秦朝大一统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完成了统一过程,出现了他们的第一位皇帝,称之为单于,这个单于就是头曼单于,头曼单于把过去一盘散沙的游牧民族部落统一在了一起,形成了具有国家政治形态的团体,并且还在现在的包头建立了头曼城,训练军队,设立了各种制度,实力也是空前强大。而匈奴的地盘主要就在现在的河套地区,离咸阳很近,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
秦和匈奴疆域对比图
巧合的是,此时的秦始皇被一个叫卢生的炼丹方士给骗了,因为没有练出仙丹,怕被秦始皇砍头,就骗秦始皇说得到了一本天书,上面实际上是一通乱写,恰巧有一句:亡秦者,胡!在那个迷信封建思想很重的时代,秦始皇立马就信了,他把“胡”立马想成了胡人,于是秦始皇直接派遣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直接把匈奴打的远遁北方七百余里以外,于是,搞笑的一幕发生了,头曼单于也学华夏民族设立烽火台防范蒙恬,然后才敢去放牧,可见蒙恬是直接把头曼单于打出心理阴影了。
在夺回河套地区之后,秦始皇把那里设立为九原郡,迁移了三万多人口过去,平时种地,战时防御匈奴打仗,并且为了一劳永逸,秦始皇把曾经秦燕赵修建的长城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虽然如今看到的长城基本上是明长城,但不得不说,秦长城对当时的生产力来说,绝对是一项大工程,前后投入了七八十万人的民夫才修建完成,但是好景不长,秦朝过了十几年就在秦二世胡亥手里灭亡了,说来也巧,原本之前胡诌的天书上那句“亡秦者,胡”与胡人没关系,却应验在了胡亥身上。
强大起来的匈奴疆域
也许是天命使然吧,秦灭亡的同时,头曼单于也干了一件糊涂事,那就是废长立幼,导致匈奴内乱不断,元气大伤,错过了秦灭亡时期进取中原的机会,直到后来楚汉争霸时期,乘着中原无暇顾及的空挡,匈奴迅速强大了起来,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甚至在汉初时期,把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三十二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刘邦都被围在了白马城险些丧命,后来只能屈膝求和苟着发展,忍辱负重的展开了长达六七十年的屈辱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开始崛起反击,到西汉快灭亡时期的汉元帝时期乘着匈奴内乱,才彻底消灭匈奴,至此,和华夏相杀纠缠几百年,被称之为第一个胡人的部落匈奴,才算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