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和热转印区别(科学的用印过程)

移印和热转印区别(科学的用印过程)(1)

正确的用印过程,总结出来即是:有审批、有专人操作、盖印专业且事后留痕。

我们用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过程:

工程部的某生产经营劳务合同,内容经过多方会签,确认无误。该部门负责人便安排其部员工小A进行打印盖章。

小A首先登陆公司“企业微信”平台,在用印“审批”中进行申请用章,具体填写内容包括:用章时间、事由、经办人、用章类型、盖印资料(重要合同需将价格、主要内容页上传)等信息。

而审批人依次是:小A部门负责人—综合办主任—主管工程的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

抄送人为印章管理员C。

所有审批人同意后,印章管理员C还需要“检查”,检查盖印资料上传的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全面且清晰等等。

无误后,印章管理员C对盖章的需求和位置与小A沟通,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盖印全面把握。而后由印章管理员亲自从密码箱取出印章,并亲自盖印。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只有印章管理员C才能进行取印用印操作,其他人没有权限。

到这里,还有最后一步是保护用印的痕迹,不可随意从后台删除,方便事后调取查阅。

其实,无论是印章管理员,还是作为印章管理的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严格遵守流程制度;保障高效、正确用印;提前规避不必要的法律风险负担。

实际工作中,当用印经审批同意,印章管理员取印后,直接将印给用印人,让其自行盖章。其实这是错误的。

原因有二:

一是带来盖章不规范:特别是合同,牵扯到骑缝章,用印人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出来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

再如公文,盖印有标准规范,但用印人不清楚。最终的结果会给人带来不专业的印象。

二是会致使用印人多盖隐患:长久以往没有科学用印的意识,会引起个别用印人夹带其他或私人资料秘密性用印。这对企业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

追根溯源,印章管理到底管的是什么?

我想主要是印章的使用过程的规程化。不是某个人想用即随时用印,需要经过用章审批流程后才可以。

其次应该是印章物理空间本身的安全性。有密码 钥匙才能见印、用印,再者印章管理箱/密码柜应该是不可随意移动的。

所以,在印章存放设备上,实在不推荐使用这种印章管理箱,随意移动性太强,用钥匙这种保护方式也会有很大的风险。

移印和热转印区别(科学的用印过程)(2)

当然,仍有部分小伙伴所在的公司仍然采用线下审批方式,它的缺点远远胜过优点,签字环节效率太低、纸张浪费、用印资料保存负担且不易查找......

唯一的办法是,自己先学习企业微信、钉钉等某OA平台,掌握技巧,弄顺。然后提前组织语言,说服领导改变。

以上,

祝好。

推荐:印章的管理及使用审批技巧

上一篇:骑缝章里藏着的“绅士”风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