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

曹广明 赵廷阳 张爱民

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为此,我们深入到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黄土坎乡海字村,就海字村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怎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海子村脱贫攻坚总体情况及成效

海字村是河北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9年底实现了全部脱贫。全村建档立卡365户,现均为已脱贫且继续享受政策户。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全面落实了贫困户家庭学生义务教育,贫困户参保费用补贴、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优惠政策,家庭突发变故户、低保户、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实现了应保尽保。高质量完成了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村实现了安全住房。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3.8万元,人均收入7500元。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与推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保护部、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对口帮扶下,经过海字村“两委”班子及广大村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海字村的振兴初具雏形,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产业格局初步构建。海字村构建了“一公司两厂两园两院两电站”的产业格局。“一公司”,即村办企业“海字悦龙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产品电销公司,截止2020年已经为村集体累计增收145万元;“两厂”,即村民自建工厂春之源豆制品公司和绿环昆虫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解决70余人就业;“两园”,即日光温室大棚产业园和经济作物种植园,惠及86户村民,年获利34.3万元;“两院”,即海字村特色民宿“馨秀苑”和幸福互助院,推进了乡村休闲游产业;“两电站”,即建成300KW、174KW的两个村级光伏电站,年收益28万元。二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海字村搬迁新居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建成了标准化的卫生室、图书室、百姓大舞台,配备了垃圾箱、垃圾车、吸粪车,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并及时转运,道路两侧实施了绿植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是文体生活日渐丰富。村庄文化生活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每年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手工编织、健康讲座等培训,平时不定期组织开展参观考察、座谈交流、专题报告、有奖征答、走访慰问、影视展播等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机遇与挑战

海字村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有稳定的帮扶机制。按照贫困村“四不摘”的要求,摘帽不摘帮扶,海字村依然需要政府、对口帮扶单位和社会继续扶上马、送一程,有稳定的帮扶机制。二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几年来,村里构建了产业发展格局雏形,为今后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海字村依山靠水,境内林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这一片没有被污染的净土和蓝天绿地、青山绿水就是最好的自然资源优势。

来自三方面的挑战:一是缺少新型经营主体。海字村中小规模型养殖场、种植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均不超过10家,农机合作、农资销售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专业组织在村里仍是空白。二是发展面临土地制约。全村人均耕地1亩多,绝大部分是林地,无法开展规模种植。三是集体经济依然薄弱。现在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是村办电商企业和两个发电站,刚有起色,尚不能满足全村公益事业发展需要。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3)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思路和举措

海字村乡村振兴要以“党旗红、产业强、乡风美、环境优、农民富”为发展目标,以“生态优先,核心引领,多点联动,全域统筹”为发展原则,力争实现全面振兴。

(一)发展现代农业,做好产业支撑。一是做好生产体系基础建设。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等工程,将300余亩零散耕地集中连片,改造山下林边150余亩中低产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温室大棚产业园和经济作物种植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中草药及林果种植,发展设施农业。利用围场县畜牧交易市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扩大、发展牛羊猪等畜牧养殖规模,推进畜牧业发展。依托绿环昆虫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昆虫与家禽养殖,打造海字村特有农产品品牌,发展特色养殖。二是推动产业体系发展。发展小米、玉米、黄豆、黑木耳等农产品加工;开发山脊探险、野外住宿体验、垂钓、溜冰、滑雪等乡村旅游;建立海字村及周边地区有机农产品的公用品牌,加快公用品牌注册保护,注册海字村农产品的集体商标,创建培育有机绿色品牌。培育扶持“悦龙田”电商公司,把绿色农产品推向市场,畅通电商销售渠道。三是培育经营体系成长。鼓励返乡下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企业,树立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典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农民生产需求,引进和推广种植业技术服务、农机订单服务、土地托管服务等服务模式,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完善档案登记和合同管理,确保流转双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守护青山绿水,筑牢生态基础。一是做好移民新村建设。加快乡村“四好农村路”建设。在村主街两侧、文化广场等安装照明设施,做好街区亮化。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做好村容美化。二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加强对农民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安排专人负责村庄巷道卫生保洁。三是坚定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实施林区生态保护、庙宫水库生态保护计划,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措施,有效保护大山、水库、天然林等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内开发建设。

(三)弘扬优秀文化,做好文化引领。一是传承挖掘优秀文化。挖掘、弘扬满蒙民族传统文化,整理、编撰景点文化故事,加强代表满蒙民族文化特色的歌唱文化、民族歌舞、民间传说的整理和编纂,出版民俗文化艺术图书文献及视频资料。二是建设弘扬现代文明。传承“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弘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易满足”的海字村“四特”精神。三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村民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乡村文化队伍,丰富乡村文化产品,推陈出新创作一批易于传播的民族特色曲艺作品。

(四)完善乡村治理,做好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基层党建。严格投票标准选举程序,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组建有能力有魄力有干劲的村“两委”班子。二是健全村民自治。严格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严格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事项全程公开,引导农民广泛参与乡村发展、建设、管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三是建设法治乡村。实现自治与法治相结合,提高基层党员及广大群众的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开设“普法大讲堂”;开展“送法”入村进户活动,提升村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五)积极引进人才,把握人才关键。一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流动党员管理,通过手机、微信群、移动互联网终端等现代媒介,实施网络会议培训,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加强村经济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经济带头人,组建一支思想超前、技能精湛、驾驭市场能力强的现代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搭建经济带头人成长成才的平台,鼓励支持经济带头人创新创业。三是加强乡村治理队伍建设。强化村民组长、村民代表队伍的能力素质培养,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定期走访慰问“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老教师、老模范),发挥“五老”作用,强化村务管理,实现事半功倍。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4)

脱贫攻坚不是乡村发展的终点,而是新发展的起点。海字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要在资源、合作和生态方面加快发展。共享美丽生态资源,发展基于良好生态条件的乡村产业,以生态本底为产业背书,使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价格,把生态价值内化于产业之中;共建紧密合作平台,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创新合作平台、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共创和谐美好家园,着力促进产业美、田园美、景观美、生态美、人文美,努力建设千山万水更加美丽动人、千家万户更加美丽富裕的宜居家园,正是海字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的前进方向。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巡视组副组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