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木怎么采摘(莎车百万亩巴旦木收硕果)

巴旦木怎么采摘(莎车百万亩巴旦木收硕果)(1)

巴旦木怎么采摘(莎车百万亩巴旦木收硕果)(2)

巴旦木怎么采摘(莎车百万亩巴旦木收硕果)(3)

新疆晨报讯(文/记者 秦金俐 图/莎车县宣传部提供)眼下,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巴旦木之乡——莎车,迎来了最忙碌的时节,近百万亩巴旦木林开始收获。看长势,今年注定是个丰收季,忙着采摘的果农笑逐颜开,这里著名的纸皮巴旦木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客来品尝、采摘。

巴旦木在莎车县已有1300年的种植历史。莎车县目前有特色林果业面积136万亩,其中巴旦木90.3万亩,年产量约8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巴旦木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三大巴旦木产区之一。这里巴旦木的品种约有40多种,最佳品种是:纸皮巴旦、软壳巴旦、薄壳巴旦、双仁巴旦等,特点是皮薄、好剥。该县大面积种植巴旦木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而巴旦木种植已经是该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无穷活力。

林花间作,从春到秋游人不断

巴旦木怎么采摘(莎车百万亩巴旦木收硕果)(4)

春天巴旦木花盛开

巴旦木怎么采摘(莎车百万亩巴旦木收硕果)(5)

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农户麦麦提已经种植巴旦木8年,他种植了9亩巴旦木,品种有纸皮巴旦、软壳巴旦、薄壳巴旦、双仁巴旦,“我每亩巴旦木至少能收入2000元,还不包括套种的万寿菊收入。”他说,从2012年起,他就在巴旦木林里套种了万寿菊。巴旦姆是异花授粉,必须靠蜜蜂来授粉才能增加坐果率,确保巴旦姆丰收,所以他种植了万寿菊。“今年每亩万寿菊还收入了3000元。”

每当巴旦木成熟裂口的时节,就有各地游客到莎车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选购采摘。这几天,有一些游客来到了麦麦提的巴旦木种植园。“莎车的薄皮巴旦木非常有名,能到产地亲自采摘,买最新上市的果实,不仅吃着放心,这种体验非常有新鲜感的。”来自上海的游客顾崇江在麦麦提的园子里摘了满满一箱子巴旦木,打算带回家分给亲友们。他说,还裹着绿绒的巴旦木轻轻一捏果仁就出来了,成熟的还自然裂开了嘴,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游客的到来让麦麦提很高兴,外地游客对家乡巴旦木的喜爱,让他非常自豪。“春天巴旦木开花的季节,来看花的游客更多些。”他说,每年诺鲁孜节一过,巴旦木花就陆续开了。由于品种不同,巴旦木树花开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园子每年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都有花盛开,花朵由粉色花蕾到白色花朵,异常娇艳。

每年巴旦木花盛开的时候,莎车县各乡镇都会举行巴旦木花节,农民画家在花海中作画,民间艺人在巴旦木树下弹奏演唱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结合,是莎车县旅游的最大亮点,吸引大量内地游客。在旅游旺季,莎车的宾馆入住率达九成。

7月,麦麦提的巴旦木园套种的万寿菊盛开,桔红的万寿菊点缀在绿色的巴旦木树间,绚丽多姿。从春到秋,来园子里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有的游客还到他家里吃农家饭,这对他来说又是一笔收入。他给游客用巴旦木熬粥、做菜,还请他们品尝巴旦木泡酒、巴旦木酱、巴旦木花蜜等特色美食,让游客赞不绝口。

巴旦木属于异花授粉植物。 2012年以来,莎车县鼓励农户林花间作,在巴旦木种植园中套种万寿菊、油菜花、向日葵等。引来了赏花游客,成为农户又一个增收渠道。

今年,莎车县还对本县所有巴旦木进行托底收购。巴旦木暂定托底收购价格为:薄壳类每公斤35元,中厚壳类每公斤22元,厚壳类每公斤13元。市场价格高于托底收购价时,鼓励农民向市场销售,市场价格低于托底收购价时,农民以托底价出售给供销社。如果市场价格上涨,托底价也将随着市场价格上涨。

巴旦木蜜成爆款旅游礼品

巴旦木怎么采摘(莎车百万亩巴旦木收硕果)(6)

本地养蜂人在巴旦木园里养蜂酿蜜

达吾提在麦麦提的巴旦木种植园边养了100箱蜜蜂,他在莎车县各个乡镇的巴旦木园里游走,已经养了10年蜜蜂,“现在每箱蜂可以实现收入3500元左右,春天酿巴旦木花蜜,夏天是万寿菊、向日葵、油菜花蜜。我的巴旦木蜜特别受欢迎。很多游客来到我这里指名要买巴旦木蜜,回家送父母、朋友。”他说。

巴旦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0%,并富含维生素E、类黄酮抗氧化剂和钙、镁、铁等18种微量元素,且不含胆固醇,酿出的巴旦木蜜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在每年的喀交会、内地农博会等各类展会上,都销售火爆。如今,巴旦木花蜜已经成为内地游客来莎车旅游必买的当地土特产之一。

达吾提的蜜蜂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收益,还为乡亲们的巴旦木种植园的收成带来了很大影响。按每箱6000只蜜蜂算,一只蜜蜂一天可对2000多朵梨花进行授粉,通过蜜蜂授粉的巴旦木树可提升产量30%以上,而且让果肉更加饱满,品质更佳。近年来,莎车县扶持养蜂业发展,给养蜂人发放授粉补助, 今年该县引进了10万箱蜜蜂为巴旦木授粉。如今,全年蜂蜜产量可达500吨,巴旦姆蜂蜜产量达到10余吨,实现了“果”“蜜”双丰收。形成了“巴旦木、蜂蜜、油菜、万寿菊和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甜蜜产业链”,带动数十万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