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行渐远(是什么让我们渐行渐远)
进入12月,冬的景色渐渐浓烈起来。秋冬迭转,是时候去赏景了。于是,与一友人相约周末一同外出共赴闲暇。
提前一周询问友人意愿,其兴致盎然,欢喜接受,遂将此项议题放入一周行程,随后几天二人倒也未曾有再进一步的交流。
周末的前一天,发消息给友人,询问具体出发的时间和汇合的地点。半晌,友人回复:最近状态不是很好,感觉很累。倒也没有其他安排,OK 出行,你计划去哪呢?
看上去意愿动机并不是很强烈,可是,为什么一开始会答应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追问一句:那你还会来吗?
“想要拒绝又不好意思,真的是状态不好…”
带着错愕和不解,渐渐倒也开心起来。
想了想,在这一周的时间,友人的态度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变化:
不假思索地答应(也许思想上有犹豫,但最终行为表达了和思想不一样的意思) —— 思想的犹豫渐渐浮现,越是临近周末,犹豫浮现得越多。可是面对一开始和思想不一致的行为,内心又受到另外一种思想的攻击:言行要一致。思想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不敢行动,于是,思想和行为继续冲突 — — 终于,捱到了揭盖的时刻(友人应该一直在等待此事因为某种外因而自动取消) ,他选择了用这样一种在他看来极度委婉却又傻里傻气的方式,虚弱地表达了思想上的声音。
不论在别人看起来有多么不理解,他自己是得到了解脱,因为他终于不用再继续自我打架和冲击。当然,应该也不会再有这样打架的机会,因为,解脱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会再有这样的邀约。
爽约这个事,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谁还没有个意料之外的状况。爽约本身也并不会造成人和人之间信任的破坏,那是什么导致了关系的变化?
是真诚。
在这件事上,友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提前主动坦白他状况不好(姑且假设这个理由为真),他最大的问题在于在面对失约时,还在幻想对方主动取消活动计划,这样一切就变成了顺理成章顺水推舟,当那样的事实发生时, 他就不会有内心的煎熬。
说到这,大家一定都能看出一种思维逻辑,即:我错了,万一错误被掩盖,我就可以不用道歉,甚至我可以没有错;我错了,如果到真的没法掩盖,我就拿另一个错误掩盖这个错误。另一个错误,可能是某种编造的借口,也可能是某种转化注意力的技巧,比如,他用了"状况不好"来转移事实失约这一问题的焦点。
到这里,大家都明朗了。因为他毕竟还属于“友人”的范畴,所以也不至于到拉黑、绝交,只是本性这个东西,一旦看透,便有种衬衫被污渍沾染的感觉。
人性不可测,只是朋友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真诚二字。同时你要相信,“宇宙间,相似的能量吸引相似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渐行渐远、有些事会隆重地开始,一地鸡毛的结束。
志同,就道合。莫怨恨,莫怪责,远离就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