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文撤蕃跟康熙撤蕃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

丧心病狂的建文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对几个叔叔的作法、栽赃手段都令人发指,连死人(湘王朱柏)都不放过还要再泼脏水赐恶谥“戾”。(永乐初年被朱棣平反昭雪,改谥为献,并赐金箔谥册入墓。)

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文撤蕃跟康熙撤蕃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1)

“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可见建文帝本就蛇鼠两端。建文帝什么意思呢,出于仁慈和亲情,你要求将士不能杀你叔叔?还是暗示将士直接把朱棣砍死,不要押解回京让你左右为难下旨赐死?

前车之鉴,建文帝对几个叔叔下手之狠,完全看不出有什么亲情和顾及,何必惺惺作态,而恰恰是这顾全颜面之举造成风系魔法师朱棣多次逃出生天,如果不是这样,朱允玟又怎么落得悲惨下场。

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文撤蕃跟康熙撤蕃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2)

朱允玟执政是完全没有经验的,更令人头痛的是没有主见,偏听偏信。

执政成熟度方面,他和朱标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领导者,于处事方面更比不上朱标的仁善。朱棣登基后对付藩王的方法就那么难琢磨,这么考智商?其实都能想到这步棋,而朱允玟虽是受了蛊惑,但最后做决定还是他,所以可以说他缺乏主见的同时,智慧方面也很一般。战略层次更是小白,那么大的优势不一鼓作气拿下朱棣,偏要以假仁丧权柄。

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文撤蕃跟康熙撤蕃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3)

朱元璋拔除荆刺的力度大了些,朱允玟无人可用,朱元璋生前没想到·继位不久的朱允玟就搞这么一出,完全没有“正脉”的作风,朱元璋杀伐果断,但对自己家人好的离谱,纵容的过分,朱标也一样,哪个弟弟他没帮着求过情,又有哪个兄弟不感恩戴德,而朱允玟可不具备这种“品质”。这也导致了他犯了众怒,藩王们惶惶不可终日的同时也恨毒了建文帝,而哪个藩王没有一方势力?哪个藩王没有自己的人脉根系?朱棣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很多人扮演围观群众看热闹的角色,不管大朱、中朱还是小朱,反正都是你朱家王朝,属于内部纠纷,家庭矛盾,除了若干死硬派,大多数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文撤蕃跟康熙撤蕃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4)

康熙削藩成功,无他,全因脑子好使,战略战术水平和智商都远比建文帝高......很多,还能及时调整战略布局,而对比来看,吴三桂打仗尚可,政治素养偏低。

决定撤藩,康熙仅仅二十岁,却有着成熟且杰出的政治水平,对可能发生的一切后果都有预案、准备。

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文撤蕃跟康熙撤蕃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5)

三藩皆反,立刻调整战略,依然把吴三桂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对其他从众施行怀柔政策,以此让吴三桂陷入孤立,并且有效的瓦解、分化了反叛势力群。

先分后合,逐个打击,西北战场的胜利,让清廷可以放心抽调优势兵力,集中打击头号目标。

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文撤蕃跟康熙撤蕃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6)

康熙的敌人吴三桂缺乏源动力,也没有什么追求,完全就是被逼造反的,大半国土拖入战火后,唉,没有及时的抓住战机扩大优势,好大的岁数依然没有学会把战争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当然,这也和他的降将身份有关,不但屈膝投降,引狼入室,还弑“主”(永历)邀功,失道寡助,不具向心力,很多人充当旁观者,你俩照死掐,我就静静的看着。

朱文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文撤蕃跟康熙撤蕃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7)

吴三桂没有朱棣的决绝,刚尝到甜头就想摘取果实划江而治,完全没有考虑到某天康熙帝五指聚拢成拳头的时候能把他怼飞。以初期的实力,他能做很多事,但显然他都错过了,自己比不了朱棣,麾下没有姚广孝似的野心家,也没有一个足够分量的谋臣。这一切都造成吴三桂最终失败,人有多大格局就能做多大事,而吴三桂的格局太小。

篇幅又有些大了,所以及时收尾,欢迎关注,多谢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