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昵称(民国时的标签式名称)

燕京大学可以称作是中国民国时期的标签式名词,从民国初年的建校到建国后的高校院系重组,不过短短的三十多年的时间,燕大是教会大学,创办于1916年,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为优美的大学之一,后来由美国人司徒雷登任职校长。和当时在北京的清华,北大,辅仁并称为北平四大名校。

民国时期的昵称(民国时的标签式名称)(1)

燕京大学旧照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在1937年卢沟前事变不久沦陷,当时在北平的各大高校大都紧急撤到后方重新建校,像当时的清华和北大辗转反侧最终撤到西南大后方,没能及时撤离的学校只能受到日军的接管。

民国时期的昵称(民国时的标签式名称)(2)

卢沟桥事变

乌居龙藏

留在燕京大学的师生积极参加抗日,无数燕大的爱国学生突破日军层层阻碍,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国统区或者抗日根据地,为抗日贡献力量,当时的燕大几乎成为沦陷区向解放区和国统区输送人才的交点。珍珠港事件后,美日两国宣战,日军原本的顾虑也解除,日军冲入燕园,疯狂逮捕爱国师生。燕大沦陷区办校也随之终结。1942年于成都成立了燕京大学临时学校,抗战胜利后学校在北平原址重新开课。

民国时期的昵称(民国时的标签式名称)(3)

司徒雷登

建国后,燕京大学改为国立。在1952年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学校的教学人员和器材分院系并入今天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校校舍也由北京大学接收。今天北京大学里的未名湖、博雅塔等标志其实都是过去燕京大学的象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