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武昌校区(与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

江汉大学武昌校区(与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1)

江汉大学武昌校区(与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2)

十年,一个跨越历史的时间维度;

十年,一段踔厉奋发的非凡历程;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作为新时代迅速成长的城市大学,江汉大学发展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跨越:2015年进入一本招生;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点授权单位,同时获批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办学层次和科研平台的重大突破;2022年,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合作,双方将从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长期合作,联合开办科教融合创新实验班。2022年,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汉语言文学、英语、音乐学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江汉大学以铿锵豪迈的步伐,一步一步向着高水平城市大学迈进。

江汉炳灵

一所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大学

江汉大学武昌校区(与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3)

江大女足首夺女超联赛冠军,创造武汉体育三大球历史。

江汉炳灵,世载其英。

跨越百十年,精神永相传。一代代江汉大学人勇毅前行、继往开来,书写着“秋来硕果满神州”的壮丽篇章,形成了“立德、致用、兼容、创新”的校训文化,锻造了爱国敬业、勤学笃行、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

学校始终保持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本色,积淀着尚水文化与荆楚文明“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深厚底色,彰显着融入武汉、服务武汉的显著特色,提升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高水平城市大学的质量成色。这是江大的文化之根、精神之脉、校风之魂、信念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江汉大学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把握高教规律,优化学科布局,凝练专业方向,集聚发展优势,促进交叉融合,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十年来,江汉大学实现了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进入省高校“双一流”建设阵营的办学层次新飞跃。

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共发展。江汉大学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聚焦产业领域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精细爆破”新工艺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柔性显示基板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以MNP标记法为代表的生物基因鉴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华中生物DNA指纹鉴定公共研发中心。江大女足为武汉首夺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冠军。外籍教师萨拉博士荣获202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设立服务武汉办公室,创建武汉市民大学,建设武汉政协智库等,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咨询培训体系。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今日之江汉大学,是一所充满朝气、活力和希望的大学,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学科体系完整,办学实力增强,办学质量提高。在校学生规模达到2万余人,研究生规模2000余人;累计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18万余人;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余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博士学位授权点 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等一批国家省部级高端人才,现有全职院士2人,双聘院士3人。

科教融合

与中科院武汉分院合作探索新模式

江汉大学武昌校区(与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4)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与江汉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11日,窗外阳光正好,教室内学生求知若渴。

江汉大学商学院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肖亚欣,端坐第一排,专注听着老师在讲解国际贸易的课程。

此前,作为老生代表,她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仪式上说:“仿佛弹指一瞬,我已迈入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年头,青葱岁月里,江大教会了我如何夯实学问、学以致用,更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她勉励学弟学妹们:“从你们走进江汉大学的这一刻,你们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大学旅程,响应新时代的召唤,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我们当代青年最好的成绩。”

许多和肖亚欣一样的学子,在江汉大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为学校一道靓丽风景线。

今年6月26日,江汉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合作协议签约,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领域,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学生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进入中科院系统进行访学调研、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学术交流等,这为学生考研或者攻读博士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实,从2015年起,江汉大学和中科院系统一直有着密切的合作。2015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签约江汉大学建设院士工作站,助力江汉大学环境学科科学发展。今年该校环境生态学科首次位居ESI全球前1%,环境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17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孙宾莲研究员加盟江汉大学,为该校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受聘为该校双聘院士,对该校生物遗传资源研究与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年江汉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1年,江汉大学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江汉大学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爆破有限公司、中科院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为切入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国防等建设领域有效开展了深度合作研究。

……

多年来,江汉大学通过与中科院的科教协同育人项目,已经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其中10余名学生进入中科院、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及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据悉,该校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的90%老师、博士或博士后毕业于中科院各系统。

夯实学科

市属高校首家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江汉大学武昌校区(与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5)

江汉大学学生获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

2021年11月9日,是一个值得载入江汉大学史册的日子。

当天,该校收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江汉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批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在此次学位授权审核中,该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获批新增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该校新增的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金融、翻译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作为武汉市属高校中首家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的单位,此前该校刚获批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武汉市举全市之力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城市大学,江汉大学承载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把握高教规律,优化学科布局,凝练专业方向,集聚发展优势,促进交叉融合,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教育教学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学校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及整体支撑条件等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由院士领衔,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上作出突出贡献,该学科聚焦科技前沿,在解决光电化学材料核心技术难题上有新突破,成为该校首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将对该校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学科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十四五”时期,是江汉大学在新形势下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的重要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恰逢该校合并组建20周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该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也意味着,江汉大学将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聚焦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培育学科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构建特色引领、竞争力优先、有效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为将该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城市大学而不懈努力。

院士引领

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武汉

江汉大学武昌校区(与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6)

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主持完成各类爆破工程500余项,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10月17日,江汉大学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据了解,该实验室于2021年9月7日正式获批,是我国第一家聚焦民用领域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武汉市属高校获批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和湖北省重大科技需求和战略目标为导向,围绕“爆破作用机理与分析测试技术”“爆破效应精细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爆破新材料与新技术”三个研究方向,推进高水平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城市更新、矿产资源开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种材料制造加工等领域所面临的爆炸能量高效利用与精细调控问题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据了解,2019年以来,江汉大学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担任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院长,这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首家专门进行建(构)筑物拆除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通过整合工程爆破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资源,形成了工程爆破学科群。

未来,该实验室将继续围绕精细爆破及相关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努力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精细爆破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中心、精细爆破人才集聚与培养中心,为我国城市更新、矿产资源开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种材料制造加工等领域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定位为既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又服务于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基础类重点实验室。

2020年武汉市启动《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明确了47名院士、37名专家参与产业引领,力求做到院士专家研究领域和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对应,合理发挥院士专家在建平台、搞攻关、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武汉市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聚焦“一中心三高地”工作目标,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江汉大学武昌校区(与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7)

江汉大学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心研发打造的创意农田景观。

江汉大学目前是唯一同时拥有全职院士、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湖北省属高校。

现在,江汉大学建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4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近五年,学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千万元经费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1项,参与国家支撑计划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

江城武汉,江汉汇流。江汉大学是一所既具有深厚文化渊源,又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大学,她诞生在武汉、成长在武汉,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同气连枝、精神相通,共同奔向美好的未来。

(撰文:江萱)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