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

提起太监,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声音尖细、形象刻薄,第二印象,则是乱权朝纲、欺瞒上下。总之,这一身份的人只要出现,似乎就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

而中国的历朝历代,几乎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有一两个“惊才艳艳”得太监,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造成严重影响,但并非所有太监都是奸佞小人。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1)

在古代历史上的太监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善良的太监。比如,唐朝太监张居翰,仅仅只是在宣读圣旨的时候,读错了一个字,就将数千人从鬼门关面前拉回来。

要知道他的这样的行为,需要承担的风险,可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一旦被人发现假传圣旨,势必会判死刑、诛九族。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2)

张居翰

古人进宫当太监,大多是因为家境贫困、无以为继后,只能无奈选择进入净身房,讨要皇宫之中的差事,张居翰也同样如此。

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当时他能够进入皇宫,主要还是依靠了掖廷令张从玫的帮助。

至于两人之间究竟有何谋划,史书无记载、后人也无从知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进入皇宫后的生活,如鱼得水。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3)

在极短的时间内,张居翰便获得了唐僖宗李儇(唐朝第19位皇帝)的关注,成功从一名普通太监,晋升为容南护军判官

升官后,原本在唐朝后宫中,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张居翰,也拥有了上桌和他人对谈的资格。只不过张居翰远比他人更加低调,全没“职务高升”的骄傲,也没有对于权利的贪恋和野心。

也正是因为这种品质,让他即便成了皇帝眼前的红人,也没什么人与他结仇。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4)

到了唐朝唐昭宗年间,张居翰依旧保持着不争不抢、明哲保身、踏实做事的风格,深受皇帝的喜爱。

为此,唐昭宗还刻意安排他去幽州督军,让唐昭宗没想到的是,张居翰这一去幽州,竟然再也不会归来。

因为张居翰这一去,便与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相见如故,于是刘仁恭直接上奏唐昭宗,希望能够将张居翰留在身边。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5)

原本这样的请求,完全就是在打皇帝脸,可苦于刘仁恭位高权重,唐昭宗也只能忍痛割爱。毕竟此时的张居翰和刘仁恭,关系好的和亲兄弟一样。

等到后来军阀朱全忠与宰相崔胤,架空唐昭宗,并想要处死全部太监的时候,还是刘仁恭出力保护了张居翰。

随机应变

那么张居翰又是如何利用假传圣旨的方式,拯救了近千人的性命呢?这还得从他随机应变的本领开始说起。

在幽州地区生活三年,朱温发兵大举进攻刘仁恭,寝食难安的刘仁恭,连忙将张居翰叫来商议对策。

而张居翰也不含糊,立即对刘仁恭表示,一家之力难以御敌,不如与晋王共商大计。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6)

可想要完成合纵连横,那就必须要有说服对方的口才才行。否则晋王势大,并且他暂时不会受到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又怎么会轻易帮助。

唇亡齿寒的确是危机,但争取更多的利益,才是谈判桌上最终的目的。张居翰临危不乱,真就帮助刘仁恭解决了此次困难。

而他的能力,也因此被晋王之子李存勖看在眼里。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7)

后来,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后唐,成为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庄宗。之后,李存勖还将张居翰也收复到皇宫之中。

对于晋王李存勖而言,外有众多大臣为后唐出谋划策,内有张居翰分析利弊,后唐天下岂不是更加稳固。

只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李嗣源便起兵反叛。为解决这一隐患,李存勖决心出兵御驾亲征,势必要亲自砍下李嗣源的头颅。

可出征在即,李存勖又担心王衍也会趁机谋反,于是连忙下令

“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8)

王衍 画像

要将王衍一行人,全部杀掉?这可把张居翰吓了一跳,毕竟跟随王衍前来的一行人,可足有近千人,绝大部分还都是女人和孩子,自己怎么下得去手。

只是皇命在即,他又不得不为。于是他故意将王衍一行中的“行”念错成“家”,如此一来,便保全了数千人。

好在事发以后,王衍已经死去,李存勖倒也没太在意这件事情。佛语有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张居翰的作为,值得人们的肯定。

后唐宦官张居翰故意念错圣旨(唐朝太监张居翰)(9)

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后人评判太监的时候,往往都会从太监个人的角度出发,并不会牵连到所有太监。职位权力在手,究竟救人还是杀人,不也都由个人说了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