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玩家又不是傻子泣不成声(封面评论95后氪金玩家)

氪金玩家又不是傻子泣不成声(封面评论95后氪金玩家)(1)

□蒋璟璟

氪金,意为支付费用,原本特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如今已蔓延至年轻一代亚文化消费圈的多个领域。不少95后就成为在氪金游戏里永不停歇的追逐者,打游戏充钱才能变强、打钱能证明“爱豆”有商业价值、为爱好花钱解压又满足……尽管氪金可能会使生活品质严重滑坡,但氪金的快乐似乎总让人欲罢不能。(中国青年报)

花钱是态度、是信仰。95后消费者对一项爱好用情至深,商业运营花样足够繁多,于是就成为在氪金游戏里永不停歇的追逐者。所谓“氪金玩家”的源起,或许是游戏里的人民币玩家。而有意思的是,“人民币玩家”最开始其实是被鄙视的,但时至今日其却渐渐成了被钦羡、被效仿的对象。钱包被兴趣爱好“割韭菜”,这只是局外人的视角,就当事人看来则是,“花钱能买来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当下的氪金项目可谓形形色色,打游戏、追星、玩娃娃、买“盲盒”、购置汉服、买球鞋等,总有一款让95后心痒难耐、乖乖掏钱。就算省吃俭用、就算分期付款乃至撸网贷,也要去氪金,这俨然是一种病态了。不知节制的兴趣,就是玩物丧志。只不过,在氪金一族看来,爱好就是“志业”的一部分,这是他们自我实现、怒刷存在感的方式之一。氪金一族砸钱把自己送到鄙视链顶端,只是蓦然回首,未免有些空虚寂寞冷。

就算月光、就算买不起房,也至少要在一项爱好上表现出一掷千金的豪奢模样,这是典型的替代性满足的心理。我们都知道口红效应:“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一些人的绝对消费能力较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氪金玩家”假富真贫,在不断的花钱过程中自我宽解,他们花了那么多钱,终究还是无法让自己适应一个真实的世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