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宏观经济数据(九月宏观数据观察)
一、国家统计局发布:
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经初步核算,我国2022年三季度GDP核算结果如下: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82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3277元,增长5.1%,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796元,增长4.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2668元,增长5.9%,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8%。
按收入来源分,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678元,增长5.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7%;人均经营净收入4352元,增长5.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5.7%;人均财产净收入2463元,增长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9%;人均转移净收入5157元,增长5.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7%。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7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385元,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96元,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430元,增长5.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4%;人均衣着消费支出991元,下降1.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5%;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243元,增长5.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7%;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043元,增长2.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8%;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340元,增长4.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1%;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790元,下降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0%;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596元,增长2.5%,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45元,增长7.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4%。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分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制造业增长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
分经济类型看,9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4%;私营企业增长4.4%。
分行业看,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7.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5.5%,纺织业下降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9%,汽车制造业增长2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
分产品看,9月份,617种产品中有32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1619万吨,同比增长12.5%;水泥20862万吨,增长1.0%;十种有色金属578万吨,增长8.8%;乙烯245万吨,增长1.9%;汽车275.8万辆,增长25.4%,其中新能源汽车75.8万辆,增长110.0%;发电量683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原油加工量5681万吨,同比增长1.9%。
9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19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0%。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1%,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7%和48.3%,比上月上升0.8和0.7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扩张有所放缓。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零售、航空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45.0%。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但扩张步伐有所放缓。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4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3532亿元,增长1.2%。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7131亿元,增长0.7%。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9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250亿元,同比增长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95亿元,增长2.3%。1—9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7753亿元,同比增长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552亿元,增长0.9%。
按消费类型分,9月份,商品零售33978亿元,同比增长3.0%;餐饮收入3767亿元,下降1.7%。1—9月份,商品零售289055亿元,同比增长1.3%;餐饮收入31249亿元,下降4.6%。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按零售业态分,1—9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4.9%、5.1%、0.7%,百货店下降6.3%。
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5884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2374亿元,增长6.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5.6%、4.7%、5.2%。
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1412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2043亿元,同比增长2.0%。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558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投资13214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投资27870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8.2%,制造业投资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8%。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6%。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5%,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2.8%,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5%,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3.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3%,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0.0%,西部地区投资增长6.7%,东北地区投资增长0.2%。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9%。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2022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1%;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4.3%,服务价格上涨0.5%。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下降0.1%。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9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6.3%,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1.73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价格上涨17.8%,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16.0%,影响CPI上涨约0.5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6.0%,影响CPI上涨约0.4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2.1%,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7.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2.8%,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均上涨。其中,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5%、1.6%和1.4%,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2%和0.7%,衣着、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5%和0.3%。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6%,环比下降0.5%。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3%。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3559亿元,同比下降8.0%;其中,住宅投资78556亿元,下降7.5%。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789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21201万平方米,下降5.4%。房屋新开工面积94767万平方米,下降38.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483万平方米,下降38.7%。房屋竣工面积40879万平方米,下降19.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9595万平方米,下降19.6%。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014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7%。商品房销售额99380亿元,下降2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6%。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4298亿元,同比下降24.5%。其中,国内贷款13661亿元,下降27.2%;利用外资61亿元,增长2.7%;自筹资金40568亿元,下降14.1%;定金及预收款37348亿元,下降34.1%;个人按揭贷款18397亿元,下降23.7%。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9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86。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二、央行发布:
数据:
1)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45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7847亿元。
2) 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4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2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4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5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24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
9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159亿美元,同比下降13.3%。前三季度外币贷款减少968亿美元,同比多减1710亿美元。9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95亿美元。
3) 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7万亿元,同比多增6.1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98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55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4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63万亿元,同比多增3030亿元。
9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849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前三季度外币存款减少1121亿美元,同比多减2155亿美元。9月份,外币存款减少263亿美元,同比多减193亿美元。
4)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3万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0998元人民币。
5) 初步统计,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18万亿元,同比下降7.1%;委托贷款余额为1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6%;信托贷款余额为3.86万亿元,同比下降24.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92万亿元,同比下降11.2%;企业债券余额为31.49万亿元,同比增长7.7%;政府债券余额为58.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
6) 初步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0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7.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17亿元,同比多减474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298亿元,同比多增444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814亿元,同比少减745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892亿元,同比少减133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万亿元,同比少241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91万亿元,同比多1.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738亿元,同比多596亿元。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亿元。
货币政策:
9月19日至23日,人民银行共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9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9月26日至30日,中国人民银行加量开展逆回购操作,共开展52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357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三、财政部发布: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5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6.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93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321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2%,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9%。全国税收收入12436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1.6%;非税收入28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50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3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9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589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258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50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3%。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9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2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35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3%;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767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4361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2%。
四、海关总署发布: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17.67万亿元,增长13.8%;进口13.44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4.23万亿元,扩大53.7%。
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92万亿元,增长13.7%,占我外贸总值的64%,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3万亿元,增长19.3%;进口8.62万亿元,增长7.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27万亿元,增长3.4%,占20.2%。
前三季度,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7万亿元,增长15.2%,占我外贸总值的15.1%。其中,对东盟出口2.73万亿元,增长22%;自东盟进口1.97万亿元,增长6.9%;对东盟贸易顺差7536亿元,扩大93.4%。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23万亿元,增长9%,占13.6%。其中,对欧盟出口2.81万亿元,增长18.2%;自欧盟进口1.42万亿元,下降5.4%;对欧盟贸易顺差1.39万亿元,扩大58.8%。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3.8万亿元,增长8%,占12.2%。其中,对美国出口2.93万亿元,增长10.1%;自美国进口8651.3亿元,增长1.3%;对美国贸易顺差2.07万亿元,扩大14.2%。
上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0.04万亿元,增长10%,占出口总值的56.8%;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3.19万亿元,增长12.7%,占18%;进口原油3.7亿吨,减少4.3%,每吨4808.3元,上涨55.1%;煤2.01亿吨,减少12.7%,每吨989.6元,上涨66.2%;天然气8116.3万吨,减少9.5%,每吨4006.3元,上涨60.7%。
五、机构研报精选
1. 东方证券
分析师:陈至奕、陈玮、王仲尧
观点摘要:
1) 10月14日统计局公布最新价格数据,9月CPI同比上涨2.8%,前值2.5%,环比0.3%,前值-0.1%;PPI同比上涨0.9%,前值2.3%,环比-0.1%,前值-1.2%。两大价格指数接连低于市场预期,9月CPI同比上涨2.8%(万得一致预期3%),PPI同比上涨0.9%(万得一致预期1.1%)。我们认为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价格上行,其一,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降,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其二,国内需求相对疲弱,新冠疫情影响了服务消费,对应于CPI服务项和核心CPI继续下探;其三,CPI同比权重中猪肉的占比下降,9月猪肉的同比权重为1.25%,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导致猪价对CPI同比走势的影响减弱。
2) 以猪价为首的食品价格依然是引领CPI向上的主要动能,但能源和服务价格环比下行压制CPI:① 8月CPI食品项同比上涨8.8%(前值6.1%,下同),其中猪价同比上涨36%(22.4%),受高温天气和节假日的影响,鲜菜、鲜果、蛋分别同比上涨12.1%(6%)、17.8%(16.3%)、7.3%(1.7%);② 国际油价下跌推动工业消费品涨幅回落,9月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6%(3%)。
3) 后疫情时期消费复苏的“天花板”导致服务业的价格中枢低于疫情之前,核心CPI和CPI服务分项持续低迷,并且每轮疫情反弹均带来服务CPI下滑。9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为0.6%(0.8%),低于2016-2019年同期的均值1.8%;CPI服务项同比0.5%(0.7%),低于2016-2019年同期均值2.3%。服务价格的变动也反映了旅游消费的新特征,即出行消费减少、周边游比重提升,统计局提到,受暑期结束及疫情散发影响,跨区域出行减少,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9.9%、2.9%和1.3%;本地游和周边游增多,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上涨4.0%。
4) 上游价格回落推动PPI环比延续负增,叠加基数效应的影响,PPI同比持续回落。分行业来看:① 能源相关行业价格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PPI同比分别为-2.7%(8.6%)、31.1%(35%);② 基建项目加速开工建设,据报道,9月有超1.5万亿元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带动金属、水泥等相关行业需求回暖,部分上游黑色和有色行业价格环比降幅收窄、同比下降斜率放缓,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PPI同比分别为-18%(-15.1%)、-4.4%(-1.5%);③ 受高温天气的影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行,同比为10.1%(9.2%)。在此背景下,PPI-CPI剪刀差继续下行,9月剪刀差为-1.9%(-0.2%),后续关注通胀格局变化对盈利的影响。
5) CPI大概率已接近年内高点,突破3%的概率较低,其上行存在两方面的制约,一是预计未来几个月CPI同比权重中猪肉的比重偏低,二是新冠疫情影响下服务和部分商品需求弱于疫情以前,核心CPI表现低迷,两大因素决定年内CPI表现温和;PPI下行趋势明确,下行斜率主要取决于全球衰退预期下国际大宗的价格变动。进入10月后,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截至10月13日,日均本土新增确诊加无症状病例超过1300例,高于9月约1000例的日均值),这一因素预计将持续制约接触式消费需求,压制服务CPI和核心CPI。实物消费的支撑相对更强,中高频数据来看,截至10月10日,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走高至21.2元/500克,同比上涨36.9%(前值28.3%);截至10月13日,布伦特原油均价回升至94美元/桶,同比上涨12.1%(前值20.2%)。中外对比来看,海外高通胀问题正迫使欧美央行维持紧缩性政策,而国内物价水平更加温和,对货币政策来说几乎不构成制约。
2. 东方金诚
分析师:王青、冯琳
观点摘要:
1) 三季度疫情影响减弱、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宏观经济转入回稳向上过程,GDP增速略超市场预期。受需求回升、疫情制约消退等因素影响,三季度工业生产较二季度明显改善,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上行。三季度社零同比由负转正,但当前消费偏弱特征依然明显。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其中,基建投资保持两位数高增,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
整体上看,三季度经济回升明显,但距离常态增长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四季度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增长取向,但会更加注重内外平衡,货币政策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下降,以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为代表的财政政策在引领经济回升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预计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4.5%至5.0%,将进一步向常态增长水平靠拢,重点关注房地产政策调整下楼市能否在年底前后实现趋势性回暖,以及外需走弱可能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2) GDP增速: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3.9%,较上季度大幅回升3.5个百分点,略高于市场普遍预期,主要源于当季疫情影响减弱,稳定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发力显效,带动经济转入较为稳定的回升过程。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3.9%,较上季度大幅回升3.5个百分点,高于市场普遍预期。主要源于当季疫情影响减弱,稳定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发力显效,带动经济转入较为稳定的回升过程。
从三驾马车来看,据我们测算,三季度消费对GDP的拉动力达到1.2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加快2个百分点。这主要与疫情对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场景限制减弱,三季度就业形势好转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以及以汽车购置税减半为代表的促消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有关。
三季度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为0.9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扩投资是三季度稳住经济大盘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其中基建投资持续提速,制造业和社会领域投资保持两位数高增,有效抵消了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
三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力达到1.8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拉动力在较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这主要与三季度我国出口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有关,意味着疫情后期“中国制造”优势依然明显,汽车出口等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需要指出的是,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这一增速距5.5%左右的正常增长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加之四季度美欧经济衰退阴影渐浓,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趋于弱化,因此,短期内宏观政策仍将保持稳增长取向,其中提振内需是关键。
我们判断,四季度消费将进一步修复,并逐步向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回归,基建投资将保持两位数高增,房地产投资拖累效应趋于缓和。综合以上,预计四季度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势头,GDP同比增速将升至4.5%至5.0%左右,进一步向常态增长水平靠扰。这也有助于继续夯实稳就业基础。
3) 受基数下沉、疫情和高温限电影响减退,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基建投资提速等因素影响,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录得超预期表现。整体看,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表现出较强韧性,三季度工业生产较二季度明显改善。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表现超出预期。这与9月官方制造业PMI生产指数环比上扬1.7个百分点至51.5%,带动制造业PMI指数重回扩张区间,以及当月高炉开工率、生铁日均产量、PTA产业链负荷率等均边际上行,与上年同期读数间的缺口收敛等高频数据表现相一致。我们认为,9月工业生产加速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提振:一是国内疫情好转,高温限电影响退去,工业生产受到的干扰减弱;二是稳增长政策加码发力带动基建投资提速,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拉作用,提振相关工业品需求;三是去年同期基数下沉对9月工业生产同比表现也起到推升作用。
今年以来,除4-5月份因上海、吉林等汽车重镇疫情封控而导致工业生产受挫外,其他月份工业生产表现韧性较强。自6月疫情好转、封控措施撤回后,工业生产增速即现明显反弹。7-8月份,受疫情反复、局部地区高温限电影响,工业生产修复斜率放缓,但修复的大方向并未发生改变,9月随扰动因素减弱,工业增加值增速录得超预期表现。整体上看,三季度工业生产较二季度有明显改善。
在地产投资下行、消费修复缓慢背景下,哪些因素支撑工业生产韧性?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国较强的工业基础和相对完备的产业链,使得工业生产具备在经历短期扰动后可以快速恢复的能力,这在汽车生产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二是稳增长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供给端在财税、金融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工业企业扶持力度,在帮助企业维持经营的同时,也有利于稳定企业预期,需求端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不断提速、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汽车消费明显发力等,对工业生产也有提振;三是尽管近两个月,在全球经济放缓拖累外需影响下,我国出口有所减速,但整体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工业生产仍有拉动;四是工业增加值统计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受终端消费修复偏缓影响较大的多为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企业,从PMI分项数据表现来看,当前大中企业经营状况要明显好于小型企业,因此,偏强的工业增加值数据可能存在对整体工业生产强度的高估。
展望四季度,在疫情不发生大规模反弹的预期下,基建投资高增带动相关工业品需求,国内消费继续恢复,以及去年同期基数整体下沉等因素,将对工业生产起到积极的提振作用。不过,近期出口减速势头显现,且随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再下一个台阶,加之房地产投资仍难以摆脱负增,将压制工业生产提速空间。我们判断,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将维持在6.0%左右的同比增长水平,虽较9月份边际提速的空间有限,但整体上要强于三季度,这将对四季度我国GDP增速继续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发挥积极作用。
4) 9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符合预期,但回落幅度要超出预期,折射消费修复仍然偏缓。今年以来,社零增速所反映的消费修复过程较为波折,修复力度持续弱于预期,凸显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生产强、消费弱”的特征。
9月社零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月放缓2.9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基数抬升背景下,9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符合预期,但回落幅度要超出预期,折射消费修复仍然偏缓。我们注意到,尽管从确诊病例数来看,9月疫情要明显好于8月,但因疫情防控更加灵活,8月消费活动受到疫情的干扰并不大,因而疫情好转对9月社零的边际拉动作用也较为有限。这一点可体现于9月餐饮收入同比再度转负,从上月的增长8.4%大幅下滑至下降1.7%,尽管高基数提供了主要解释,但从绝对规模来看,9月餐饮收入总额与8月几乎持平,并未因疫情好转而出现较为明显的环比增长。
从限额以上不同商品零售额增速来看,9月烟酒、服装鞋帽、家电、石油制品等类别零售额同比增速下滑幅度较大。其中,家电零售额同比下降6.1%,增速较上月大幅下滑9.5个百分点,虽很大程度上受去年同期基数抬升下拉,但从绝对规模来看,9月家电零售额环比下降1.9%,显示家电消费边际确有走弱。我们认为,这一方面与前期促家电消费政策的提振效应减弱有关,另一方面也因商品房销售仍处同比负增状态,这也反映于9月家具和建筑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7.3%和8.1%。9月石油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上月放缓6.9个百分点至10.2%,这主要受当月成品油价格调降影响。另外,9月汽车销售保持高增,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4.2%,增速仅较上月小幅放缓1.7个百分点,对整体社零增速仍起到较强支撑作用。
今年以来,社零增速所反映的消费修复过程较为波折。3-5月份,受疫情扰动影响,社零当月同比连续负增,6月起,随疫情好转,加之汽车、家电等领域促消费政策发力见效,社零增速明显反弹。由此,三季度社零恢复同比正增,较二季度的同比负增大幅改善,这也带动消费对当季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回正,对三季度GDP增速回升起到正向拉动作用。不过,当前社零同比增速仍徘徊于5%以下的较低水平,较疫情前8%左右的增速还有较大差距,消费修复力度持续弱于预期,这与工业生产的较强韧性形成对比,凸显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生产强、消费弱”的特征。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不断反复背景下,经济基本面承压、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造成侵蚀。这也意味着,接下来为促进消费修复,政策面需要在适度扩大消费券、消费补贴发放范围和力度,填补居民购买力缺口,刺激消费需求方面继续发力。
展望四季度,消费有望延续修复势头,这一方面源于疫情影响的减弱和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加码发力,另一方面也因就业状况有望好转,这有利于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同时,去年同期基数下行也将对社零同比增速产生正向拉动作用。我们判断,10月起,社零同比增速将逐级抬升,年底有望回升至5%以上的增长水平。这样整体来看,四季度社零同比增速有望达到4.5%,较三季度当季3.5%的增速进一步回升,从而为四季度宏观经济继续向上修复夯实基础。
5) 投资: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9月增速保持上扬势头。其中,9月基建投资进一步提速,制造业投资展现较高韧性,受上年同期基数下行影响,9月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
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5.9%,较前值小幅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累计增速为5.7%,较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投资不仅在经济遭受疫情严重冲击时发挥了稳定经济大盘的中流砥柱作用,而且在经济回升过程中持续发力,引领作用也较为明显。据我们测算,伴随疫情对施工的扰动进一步消退、各项稳投资政策逐步发力显效,9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较前值加快0.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
从投资的三大板块来看,剧烈分化态势依然持续。首先,1-9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为8.6%,增速较前值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保持上扬势头,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全年0.4%的增长水平;按照全口径计算,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达到11.2%,较前值加快0.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加快。据我们测算,在近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快速落地,银行基建配套贷款发放力度加大,以及各地重大项目开工、施工节奏加快带动下,9月当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速达到10.5%,连续两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按照全口径计算,9月当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6.1%,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高增。
我们预测,考虑到加发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在10月开闸并将于月底发行完毕,以及近期监管层继续强调“央行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重点发力支持基建”,我们判断四季度两个口径的基建投资都将保持两位数高增状态,全年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宽口径基建投资增速则将达到12.0%左右(上年全年为0.2%)。这意味着今年基建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将在1.2个百分点左右。
1-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增速较前值加快0.1个百分点;据我们测算,9月当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7%,增速也较前值加快0.1个百分点。应当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增速不降反升,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我们认为,近期央行推出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工具,以及监管层表态“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或对增强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强韧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段时期以来,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缓解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政策面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力度较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近两年多来持续高增。另外,疫情期间海外对“中国制造”需求较强,也对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制造业投资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预计,四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或有小幅回落,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尽管受上年同期基数走低,以及 9 月楼市边际回暖等影响,9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但当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筑底阶段,尚未出现趋势性回升势头,加之当前部分房企信用风险还在暴露,1-9 月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有所扩大,录得-8.0%,前值为-7.4%。据我们测算,9 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为-12.1%,因上年同期基数下沉,同比降幅较前值收窄 1.7 个百分点,难言出现上行拐点。结合上年基数走势、近期楼市及房企施工作业情况,我们判断短期内房地产投资降幅或不会进一步扩大,但仍将处于两位数下滑局面。这意味着地产低迷仍是四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下一步以引导房贷利率下行为核心,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有放松空间。我们判断,若政策调整到位,预计楼市趋势性回暖迹象最早可能在年底前后出现;2023 年年中前后,房地产投资有望恢复同比正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社会领域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高增,1-9 月同比增长13.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 31.2%、8.1%,体现了弥补民生短板的政策取向。近期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工具推出,也将惠及社会领域投资。我们预计,四季度社会领域投资将继续保持两位数高增局面,进而为扩投资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整体上看,四季度基建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将保持两位数高增,制造业投资韧性较强,将充分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我们预计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升8.0%左右,较上季度加快约2.3 个百分点;这将带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升至 7.0%,较上年加快约2 个百分点。结构方面,四季度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及新基建投资增速将继续保持明显领先水平,电力、热力及社会服务领域等民生补短板投资也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6) 就业:9 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触及 5.5%的控制目标水平,青年失业率有所回落但仍然较高。
9 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5%,较上月回升 0.2 个百分点,扭转了此前两个月的连续下行势头,触及年初制定的 5.5%的控制目标水平。其中,9 月 16-24 岁青年失业率升至 17.9%,较前值回落0.8 个百分点,毕业季后连续两个月下行,但仍处于明显偏高水平。当前失业率整体偏高,一方面表明经济运行与常态增长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显示结构性失业现象较为严重,后期就业支持政策将保持较高的连续性,其中与青年就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有望成为主要发力点。
7) 整体上看,在疫情影响减弱、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带动下,三季度经济回升明显,但距离常态增长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四季度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增长取向,但会更加注重内外平衡,货币政策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下降,以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为代表的财政政策在引领经济回升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预计四季度 GDP 增速有望达到 4.5%至 5.0%,会进一步向常态增长水平靠拢,重点关注房地产政策调整下楼市能否在年底前后实现趋势性回暖,以及外需走弱可能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3. 中诚信国际
分析师:张林、王秋凤、袁海霞
观点摘要:
1) 政策拉动下的基建相关信贷与表外融资改善是社融修复的主要原因。8月24日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9月第二批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宽信用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9月新增社融增量3.53万亿,较前值多增1.1万亿元,同比多增6274亿元,社融存量增速较前值上升0.1个百分点至10.6%。从表内融资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2.5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7964亿元,结合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改善、政策性银行贷款延续投放,以及政策性金融工具可用于项目资本金等因素来看,基建相关信贷或是人民币贷款扩张的主要原因。从表外融资看,表外三项合计新增0.14万亿元,同比多增0.36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新增1507亿元,新增原因与上月相同,即与股东借款形式的政策性金融工具计入委托贷款相关。从直接融资来看,政政府债券新增0.55万亿,同比少增0.25万亿,是本月社融的主要拖累项。由于今年专项债前置发行及使用,8月、9月形成了专项债发行的空档期,但10月专项债结存额度发行将形成一定接续。企业债券融资新增876亿,同比少增261亿,连续4个月同比少增,或侧面表明基建相关以外的企业融资意愿仍然不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5万亿元,其中社融口径新增政府券融资累计多增1.49万亿元,再考虑到项目资本金撬动的委托贷款和其他配套融资,政策性因素是支撑社融改善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剔除掉政府债融资之后的社融存量增速为9.35%,与去年同期持平。
2) 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所提升,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依旧偏弱。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较前值多增1.22万亿元,同比多增8100亿元。其中居民贷款新增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短贷与中长期贷款皆同比少增。9月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038亿,同比少增181亿,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456亿,同比少增1211亿,已连续10个月同比少增。前者反映出疫情反复之下居民消费修复基础不牢,后者反映出居民按揭贷款需求依然较弱。企业贷款新增1.92万亿元,同比多增9370亿元,多增原因与社融口径的表内贷款扩张相同。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5万亿元,同比多增6540亿;短期贷款6567亿元,同比多增4741亿元;票据融资减少827亿元,政策性因素拉动信贷增加背景下票据融资冲量的必要性大为降低。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总计18.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多增幅度大于前值,也没有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是,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3544亿元、居民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37万亿元,而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规模同比多增2.24万亿元与1.69万亿元。前者体现出居民消费及购房意愿低迷,后者或体现出即便政策性因素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但企业短期经营或仍面临较大的资金接续压力。从新增信贷结构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撑下,9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为54.61%,为年内占比次高值;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则仅有14.0%,较上月占比回落了7.2个百分点。从季度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居民贷款占比显著降低、票据融资占比显著提高:居民贷款占比18.3%,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13%,显著低于去年29.6%的水平;企业贷款占比81.7%,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47%,较今年1-8月约提升1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占比23.9%、显著高于去年同期14.3%的水平。总体来看,融资及信贷数据体现出前三季度宏观经济修复力度或依然偏弱,特别是居民消费及购房意愿较弱。
3) M1与M2同比差值边际收敛,M2增速与社融存量增速之差依然较大。9月M2同比12.1%,较上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9月M1同比6.4%,较上月回暖0.3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边际收敛。9月M2同比减去社融存量同比之差有所收敛,由前值1.7个百分点回落至1.5个百分点,但依然处于高位,DR007等资金面利率虽有边际回升但依然显著低于政策利率,政策对于宽信用的引导仍需要持续发力。
4) 宏观经济弱复苏,宽信用政策工具仍需接续发力。9月金融数据延续回暖,信贷结构也延续改善,但当月及前三季度社融增量主要依赖政府债融资以及相关配套融资,自发的融资需求或仍偏弱,居民的购房需求或也仍处于收缩阶段,宏观经济弱复苏之下社融持续改善的基础仍不牢靠。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效果将延续显现,专项债结存限额的发行使用也将成为重要的接续性支撑,社融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维持我们此前判断,预计2022年社融存量增速在10.5%左右。从政策面看,宽信用应当持续发力,且应注重对于消费的刺激及内生增长动能的培育,各地稳定房地产的信贷政策亦应持续强化。
4. 国金证券
分析师:赵伟、杨飞
观点摘要:
1) 土地财政拖累政府基金收入再度回落,一般财政收入改善主因非税收入提振。政府性基金收入再度下滑,拖累广义财政收入回落。9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1%,较上月的2.9%回落近4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拖累明显,同比下降19.2%、较上月降幅走阔近17个百分点,预算完成度依然较低、前9月仅46.5%;一般财政收入持续改善,9月同比为8.4%,较与上月提升近3个百分点;剔除留抵退税后,前9月收入完成进度达81.2%、处于近年较高水平。
土地财政拖累下,政府性基金收入再度回落,预算完成度处于历史低位。9月,地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再度走低,同比下降26.4%,拖累地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4%、降幅较上月走阔近21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度来看,9月地方政府性基金入预算完成度依旧低迷,仅完成预算的5.7%、低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8.9%,前9月预算完成度仅46.5%、落后过去五年平均进度超20个百分点。
一般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速小幅回落,非税收收入进一步高增。9月,税收收入同比略微回落至0.4%;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约12%,或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续缓缴政策有关;消费税同比下降4%、较上月增速回落近10个百分点,或缘于9月消费需求较为疲弱;留抵退税影响下,增值税企稳回升,9月同比为6.7%。非税收收入连续四个月同比超30%,9月同比增速高达39.7%。
2) 政府性基金支出强度进一步下滑,后续稳增长持续加力转由“准财政”驱动。政府性基金支出强度加速下滑,拖累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持续放缓。9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下降10%;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拖累明显,9月同比下降40.3%、较上月回落超30个百分点;前9月预算支出进度57.8%,落后过往同期进度近6个百分点,主因9月支出强度大幅下滑拖累。随着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在10月基本发行完毕、待落地使用,后续政府性基金支出强度或阶段性回升。
一般财政支出中,卫生健康支出加码,民生类支出维持一定强度。9月,卫生健康支出同比达25%、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社保等民生支出维持一定强度,同比增速分别为10%、7.8%;从支出占比看,9月教育支出占比抬升至16%、较上月增长约2个百分点;基建类支出占比近20%,较上月占比略有回落。
后续稳增长持续发力,或主要依靠“准财政”驱动。9月,广义财政收支累计差至7.2万亿元,收支差走阔速度放缓主因支出力度下滑。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的使用虽可对后续支出形成支撑,但难以持续。相较之下,“准财政”资金或是稳增长的持续驱动力。政金债与PSL资金支持下,金融工具投放已超6000亿元,后续不排除继续加码的可能,新增信贷亦可与之配合、维持较高增速。
3) 重申观点:出口趋势性回落、内需“接力”,稳增长持续加码转由“准财政”驱动。伴随外需走弱,出口对经济支撑或趋于减弱;而稳增长措施加快落地,对经济拉动或持续显性。眼下,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的使用对财政支出的支撑作用或难持续,稳增长持续加力仍需政策性、开发性新增信贷及金融工具驱动。
5. 中泰证券
分析师:陈兴
观点摘要:
1) 9月我国出口增速继续回落,主因去年同期基数抬升和外需持续放缓。而在我国主要商品的出口金额增速中,我们发现,数量贡献有所反弹,价格贡献变化不大。9月我国进口增速略有回落,主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进口金额增速中,价格增速持续回落,而数量增速有所上行,但仍维持在负增长区间。展望未来,短期国内疫情对生产和物流扰动或仍将存在,而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收紧对需求的影响将持续显现,出口增速下行态势已开启。仍需警惕外需放缓超预期对出口带来的拖累,特别是在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背景下,顺差未来或有收窄趋势。
2) 出口持续回落。2022年9月我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录得5.7%,较8月继续回落。一方面,去年同期基数有所抬升,高基数效应仍对出口增速有一定压制。另一方面,海外经济持续放缓,外需对出口的拉动继续走弱,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出口增速快速回落。往后看,10月全国疫情仍有反复,对生产和物流的扰动仍将继续,港口外贸吞吐量持续走低,同时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收紧对需求的影响继续显现,10月韩国前20天出口增速也录得负值。我们认为,出口增速下行态势已开启。
3) 数量贡献有所反弹。出口增速中价格因素的贡献仍保持高位,8月出口价格指数增速持续回落至12.7%。通过将十余种商品的出口增速按照数量和价格两方面因素来进行拆解,我们发现,9月我国主要商品的出口金额增速贡献中,数量贡献有所反弹,价格贡献变化不大。分品类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数量贡献有所反弹,而原材料产品数量贡献略有回落。
4) 对欧美出口持续回落。从主要国别和地区来看,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均有回落。9月对美国出口由于高基数效应大幅下行至-11.6%,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分别回落至5.6%和5.9%。值得一提的是,对东盟出口增速逆势抬升录得29.5%。受益于RCEP,东盟已是中国出口的重要支撑。9月除英国制造业PMI小幅回升至48.4以外,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均有回落,分别录得50.9和48.4。
5) 劳动密集产品继续回落。与8月出口增速相比,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受高基数效应影响持续回落,录得-1.2%,步入负增长区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高基数效应下仍有上行,分别录得5.8%和-1.1%。交运设备中汽车出口仍旧强势,汽车和汽车底盘(128.9%)在低基数效应的作用下较上月大幅上行,但汽车零件(5.2%)和船舶(-2.3%)有所回落。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鞋靴(8.3%)、玩具(-9.7%)和服装(-4.4%)均显著回落。芯片产业链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2.6%)持续回落,集成电路(-2.2%)因低基数效应显著反弹,手机(23.2%)在基数大幅抬升的影响下依旧表现较好。
6) 进口低位走稳。2022年9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长0.3%,持平上月。即便在去年同期基数大幅回落的影响下,本月进口仍维持低位,指向内需疲软。通过将十余种商品的进口增速按照数量和价格两方面因素来进行拆解,我们发现,9月我国主要商品的进口金额增速中,价格增速持续回落,而数量增速有所上行,但仍维持在负增长区间。从金额来看,进口大豆(33.9%)、铁矿石(-38.8%)和原油(34.2%)因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有所上行,铜(5.7%)有所回落。从数量上来看,大豆(12.1%)、铁矿石(4.3%)和原油(-2.0%)显著上行,但汽车底盘(-2.5%)较上月大幅回落,铜(25.6%)与上月基本持平。
7) 顺差有所走阔。9月我国贸易顺差847.4亿美元,较上月有所上行,主因出口增速较进口更快。展望未来,短期国内疫情对生产和物流扰动或仍将存在,而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收紧对需求的影响将持续显现,出口增速下行态势已开启。仍需警惕外需放缓超预期对出口带来的拖累,特别是在国内稳增长政策发力背景下,顺差未来或有收窄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