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经典镜头解析(重温辛德勒的名单)

#创作挑战赛#

本文作者:秋叶飘零

生命等于金钱?若要这么说,想必会有许多志趣高洁的人蹙眉摇头:太降低人的宝贵生命之“格”了。

不过,看了斯匹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恐怕不得不默认,在特定的残酷环境中,金钱的确等于生命。

辛德勒的名单经典镜头解析(重温辛德勒的名单)(1)

片中,辛德勒不是没有尝试用“权力”“饶恕”等字眼,置换起码的人道内涵。然而,在人性泯灭、兽性肆虐的法西斯面前,有丁点儿效用吗?

德军驻地司令,因小侍从没将浴盆刷净,一时兴起,想用“饶恕”体验一把权力的滋味。

可是,他盯着镜子中的自己,茫然而迷惑——这样的权力方式,体会不到充分的满足,那种草菅人命、威慑一切、为所欲为的至上感。

辛德勒的名单经典镜头解析(重温辛德勒的名单)(2)

于是,他还是居高临下地瞄准了操场上的背影,那个战栗着惶恐着的背影。

这就是说,精神因素不可能从嗜血成性的 刽子手枪口下,挽救哪怕一个半大孩子的性命。

辛德勒却救出了1100名犹太人,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家乡,直至战争结束。他甚至在犹太妇女们被赶进毒气室的千钧一发之际,能把她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奇迹靠什么?金钱!一整箱一整箱的钞票,按人头开价赎买。

德国纳粹真地相信辛德勒那些头头是道的藉口和理由?毒气营的德军头子,真地惧怕对方自称的强硬后台吗?恐不尽然。他们相信的是一叠一叠的钞票,惧怕的是失去熠熠生辉的钻石。

辛德勒的名单经典镜头解析(重温辛德勒的名单)(3)

这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黑白影片,能在当年包揽奥斯卡7项大奖,除了精湛的艺术性之外,与其能将历史的真实和现代观念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

身处物质与精神分裂对立的商业大潮,传统道德情愫和美好的人类理想,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市场价值体系中,日渐淡薄,不再具有那攫住人心的巨大精神力量。衡量一切事物的意义标准,越来越现实功利,否则便被讥为唱高调、玩虚的。

面对这种社会化的整体倾斜,艺术既不能一味叹息“上帝死了”,缅怀旧日情怀;又不愿降低身价,迎合眼下无情的商品法则,只好,也只能在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求某种交叉点和平衡度。直面金钱难以抵御的诱惑力,又不甘全然抛弃情感的温度和渗透力。

辛德勒的名单经典镜头解析(重温辛德勒的名单)(4)

这一点,影片通过战争宣布结束,辛德勒将要离开家乡逃亡的感人场面,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一番。

此时为拯救犹太人而破产的主人公,看到自己的汽车,不无疚意地自责:当初若送给德国人,可以挽回10人。他甚至揪下黄金胸针,放声悲恸:这个也能换回一个人,一个人的生命哪!

可以说,这里是全片最重头的感情戏。催人泪下之后,让观众久久回味品嚼,一个形象的结论就是:金钱等于生命。

影片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能否认,电影艺术家受到了历史真实的震撼。然而,他们在卷帙浩繁的历史画册中掂量和撷取时,能摆脱得了现代人的迷惘和关注焦点么?

辛德勒的名单经典镜头解析(重温辛德勒的名单)(5)

围绕这个焦点,既有《不道德的交易》一类现实题材,即使回首残酷血腥的历史,也还是为了弄懂今天。

(原载于《舞台与银幕》,文字略有改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