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老舍的茶馆(老舍的笔下不仅有茶馆)

51年前的8月24日,著名作家老舍逝世。

说起老舍,人们总会将他的名字与北京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喜欢老舍的茶馆(老舍的笔下不仅有茶馆)(1)

老舍

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的文学创作也都围绕着他热爱的北京展开。他以其充满浓郁老北京地域生活风光、世态民情的笔触,创造出了具有“京味”特色的文学作品。

老舍笔下北京的景

朱自清曾说:“写景是老舍先生的拿手戏,差不多都好。”

老舍曾在多部作品中提到过小羊圈胡同,他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4岁。如今,他曾住过的小院还在,但他出生时的房子早已没了踪迹。后来,小羊圈胡同因为名字不雅,改为“小杨家胡同”。

为什么喜欢老舍的茶馆(老舍的笔下不仅有茶馆)(2)

小杨家胡同原名小羊圈胡同,老舍出生在此地并度过了童年时光

老舍的作品中曾写到过240多个北京地名:龙须沟、北海、净业湖、后海、中央公园、太庙、景山、小羊圈胡同、大院胡同、砖塔胡同、兵马司胡同、丰盛胡同、堂子胡同、板子胡同、旧鼓楼大街、护国寺街、土城、西安门大街、南苑、北长街、毛家湾、定侯胡同、东交民巷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实中的北京城真实存在的,他饱含感情地勾画着北京的每一个角落,总让人倍感亲切。

老舍笔下的北京人

老舍先生本人总谦逊的自称为“普通的老百姓”。是的,他总是善于描绘城市中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老舍出身满族,但年少时家境贫寒,与那些贫苦同胞的境遇相似,关注他们的遭遇,便是源于其内心感情迸发的本能。

为什么喜欢老舍的茶馆(老舍的笔下不仅有茶馆)(3)

老舍(左一)在看完话剧《茶馆》彩排后,同导演、演员等谈对演出的意见

如同众所周知的《茶馆》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是老舍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赞美,也是对民族资本家和没落贵族的同情和批判。

从张子曰、老张到骆驼祥子、虎妞,从茶馆的茶客再到龙须沟的市民,老舍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过着艰难而有滋味的北京生活。这一个个的鲜活人物,构成了如同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

老舍笔下的北京话

老舍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底层的劳动人民,还是没落的贵族、资本家,无一例外的都说着一口北京方言。

为什么喜欢老舍的茶馆(老舍的笔下不仅有茶馆)(4)

《四世同堂》剧照

比如,在《四世同堂》中的:她笑了一下:“那敢情好!”这里的“敢情”指的是发现了原来没有发现的情况。

不仅如此,《四世同堂》里还出现过的北京方言有:败火、病包儿、不得劲儿、迷糊、闷在罐里、拧咕、热心肠儿、势利眼、消停、禁不起、指仗、今儿个、明儿、下半天、老年间、嚼谷、咂摸、照应,等等。

用京味语言描述的北京人与北京城,是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中的一大特色,他的笔下不仅演绎着老北京的大街、胡同中社会低层人们的悲欢离合,更是一幅幅生动的老北京绚丽的风俗画卷。

(责编:李兆年)

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