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千年古村的神秘面纱(600年古村保留原有空间体验)

掀开千年古村的神秘面纱(600年古村保留原有空间体验)(1)

港头村的祠堂和风水塘极具岭南特色。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杜娟摄影报道)位于花都区花东镇的港头村有着600多年历史。日前,《中国传统村落花都区港头村保护与发展规划》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其中透露,本次规划针对现有村落内保留较好的传统建筑,进行了分类界定,更好的保留村落原有空间体验。

港头村位于京港澳高速以西,北邻花都大道,南接流溪河,距离白云机场10公里,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2014年港头村被评定为中国传统村落,山、水、田、林、塘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形成了颇具岭南特色的自然村落格局。

本次规划范围以港头村行政村界限为范围,面积约为289.94公顷。针对港头村自然格局,优化了保护范围的划定,将部分农田纳入到建设控制地带内。针对现有村落内保留较好的传统建筑,进行了分类界定,更好保留村落原有空间体验。同时结合岭南国际建筑师公社的入驻,从基础信息至发展模式,全方位更新了原港头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内容。

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类。

核心保护范围是辖区内东隅较为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3.3公顷,北至港头村八一广场篮球场,西至村西风水塘,南至文孙曾公祠南侧风水塘南岸,东至港头村福如楼。

建设控制地带西至港头村南山路东侧水塘西岸,南至文孙曾公祠南侧风水塘南侧田园,北至花都大道南侧,东至港头村村居边界。占地面积21.58公顷。

环境协调区根据临近村庄的农田、水系边界而划定,包含与古村发展息息相关的耕地农田、水系等非建设用地,占地面积264.76公顷。

规划要求,应重点保护历史里巷,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和比例关系,保持、或尽量恢复石板铺砌;建筑功能以传统民居和不污染环境的公共建筑为主,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与港头村传统建筑风格相符合,建筑高度为二层或以下,色彩控制以灰色调为主。

港头村建设控制地带内除保持传统建筑原有传统风貌外,要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物、构筑物的体量、色彩、使用性质等。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在基底面积、高度、面阔、进深等应与原有传统民居院落体量相协调,不应建设过大体量建筑,从而破坏原有空间尺度。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在色彩上要沿用传统建筑的传统色彩,应以明度较高的灰色调为主色调,与整体色彩协调统一。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在使用性质上要以居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不得修建破坏古村落历史风貌、建设污染环境的生产性质建筑,允许和鼓励无环境污染的本地区传统手工业生产。

在满足建筑分类评估和保护措施要求的前提下,村民住宅更新设计应布局合理,顺应村落里巷脉络肌理,建筑材料、外观、建造工艺等要有本土特色,村内新旧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实现古村的保护与有机更新,新村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同时提出,环境协调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应与村庄发展主题相符合,避免破坏传统村落周边山水背景与环境格局的建设开发行为。区内重点对自然环境和景观风貌进行控制,保护古村周边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完整性,禁止开山破石、水系填埋、占用农田等建设行为;必要的整治措施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并进行论证。

来源: 广州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