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文明的创世神话及人类起源(世界上首个人类文明)

第一个已知文明诞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坐标苏美尔,距波斯湾伊拉克现辖海岸线仅有几千米远,整个地区常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为古希腊人命名在希腊语中,"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国"该词不仅指的是南部的苏美尔,也包括绵延至北的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三地这四地东接底格里斯河,西临幼发拉底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苏美尔文明的创世神话及人类起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苏美尔文明的创世神话及人类起源(世界上首个人类文明)

苏美尔文明的创世神话及人类起源

第一个已知文明诞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坐标苏美尔,距波斯湾伊拉克现辖海岸线仅有几千米远,整个地区常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为古希腊人命名。在希腊语中,"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国"。该词不仅指的是南部的苏美尔,也包括绵延至北的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三地。这四地东接底格里斯河,西临幼发拉底河。

苏美尔文明发轫

在人类尚未改变自然地貌前,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途经沼泽,汇入大海。沼泽两侧为干燥沙漠,仅沼泽中和沼泽四周生有植物。此地几乎全年无雨,沼泽有充足地下水供给植物生长。每年春天,高山雪水融化,河水泛滥,形成沼泽。夏天一来,北部干旱,河水逐渐干涸。秋冬降雨后,河道再次充盈。 发洪水时,河水漫出常道。离开主流后,水流缓慢,泥沙迅速沉积河底,在主流高地附近形成自然堤坝。堤坝又在河床两侧生成自然盆地。

每遇洪水,水困盆地中,形成沼泽。 这种地况非冲积平原独有。河水在群山间流得很快,穿过平坦的陆地时流速变慢,山上流下的沙砾碎石沉积到主流水底,幼发拉底河的河床因此成型。河水流过自然堤坝时,稍高于周围平原。每隔一段时间,山洪暴发,河水冲破两岸堤坝,形成新河床,在入海处改道,仅留下几处凝滞不动的水塘。 这种环境为人类献上了一些有用资源。鱼类水禽丰盛。堤坝沿岸生有天然椰枣树,果实富含营养。沼泽中芦苇葱郁,提供了建造简易棚屋的材料。虽有洪水之患,但家家有船,就算某年水漫成灾,也会很快消退。而且多数年份里,总是地面高出水线。不言而喻,船是必备之物。因此,我们可以猜测,最早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冲积平原定居的人类群落学会了如何造船。

不幸的是,芦苇棚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供考古学家研究。捕鱼人和套鸟人的船只网索也极易腐烂。首批在这一流域定居的居民不太需要石头工具,留下来的石器也深埋在淤泥中。因此,现代学者仅靠阐释后世宗教符号,猜测冲积平原形成之初有人类群落生活在这里。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场景开始发生变化。村庄规模变大,泥砖房拔地而起。一千年中,在苏美尔大地上,超过一定规模的群落变成城市,有高墙坚门把守。与此同时,文字系统形成,可供现代学者阅读,一条理解古代生活方式的路径就此开辟。我们将这种生活方式称作"文明"。

灌溉农业的突破

灌溉是这一切发展的关键。灌溉不兴,作物不长。浇灌不到活命水,骄阳下新抽芽的谷物枯萎死亡。作物成熟时,也需要引水灌溉。只要适时灌溉,年年大丰收可保无虞。苏美尔的土壤由河泥淤积而成,水分充足,丰美肥沃。但随着务农人口增多,需要在离河更远的地方浇田。因此,采用更完善的灌溉方法势在必行。在上游几千米处取水,修建人工河道,离河流越来越远的田地也能灌溉得到。

水渠上游选的位置越高,灌溉面积就越广。但是,新开凿的水渠和护堤长度增加后,维护灌溉系统的任务就愈加繁重。很快,每年都需要千千万万人一起疏通灌溉水渠,监修护堤。 灌溉系统覆盖的范围越广,风险越大。一年一度的春洪会突然毁掉整个系统。河水冲垮护堤,新沉淀的沙子堵住沟渠。偶然情况下,河流还会在上游某处改道。这时候,就要调动男男女女,让河流重入原渠。要不然,整个灌溉系统都得重新设计。废旧渠、挖新渠得用上好几年时间。

如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回报相当可观。适时适量灌溉的农田比靠雨水浇灌的普通农田收成要好。因此,灌溉农业可以年复一年在同一地域养活相对大量稠密人口。好处不止于此,河流淤泥十分适宜犁耕。一家人只要搭上几头牛,就能多产。收获的谷物供全家人食用后,还有剩余。农民必须能够生产余粮,才能开启文明进程。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有足够多的人专辟时间,从事其他活动。由此,专长精艺成倍发展,新思想充分涌流,整个社会足够复杂、富裕、强大到可以被称之为文明。

青铜时代苏美尔人取得的成就

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这三个因素首次在苏美尔齐备。在这五百年间,古苏美尔人很快发展了新技艺,掌握了新知识。那些专奉神明、专造沟渠、专门制作陶罐的人有时间专注手头工作,精益求精,变成全职行家里手。新手艺很快涌现:车匠制作结实的圆形车轮;船匠、制帆工建造船舶、安装风帆;珠宝雕刻匠雕琢首饰挂件;书吏保管书面记录;金银匠人术有专攻;青铜铸造匠人将烧得滚烫的液态金属倒进泥土模具中,制作式样繁多的工具、武器。

在这些专职人员中,可能要数青铜铸造匠人最为重要。 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武器一样,青铜也不易腐坏。因此,首批研究人类起源的现代学者创造了"青铜时代"一词,用来描述这样一个人类用青铜而非石头制作重要工具、武器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涵盖之后铁器的使用。但近年来,专家认为青铜时代和石器时代之间的差别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大。因为,在武士国王使用青铜剑斧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石头工具一直都有人用。

另外,金属也不像学者原来想的那样,是在文明诞生之时才开始投入使用的。 在第一批苏美尔城市形成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新石器时代的中东村民已经了解到了这样一种知识:把某些类型的岩石投进烈火中,会有闪亮的金属渗出来。

只要找对石头,就能用这种方法制出铜锡铅银。还能在小溪河床上捡到纯金颗粒。这种闪闪发亮的东西很适合做首饰,但用作工具、武器硬度不够。

快到公元前3000年时,中东金属匠发现了一种更坚硬的金属——青铜。这种金属非常适合制作武器。此后不久,苏美尔人开始制作青铜剑、斧子、长矛以攻敌,制作头盔、盾牌、铠甲以防守。战事愈发重要,对锡铜永无休止的寻找从此开始。这种寻找促使开化和半开化状态下的商人深入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北、西、东三面山区。不长时间后,他们又走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塞浦路斯和撒丁岛,远涉多瑙河,游走于今日罗马尼亚境内喀尔巴阡山的莽莽山峦之间。 这些技术进步促进了新型知识的积累。知识以更系统的方式加以组织。关键突破是全职祭司群体的发展。通过传授和学徒两种正式形式,祭司将智慧传授于人。

结语

通过获取并保存这样的技艺和知识,古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获得了文明的精髓。与孤立隔绝的小村落中每个人怀着差不多一样的能力,干着差不多一样的活不同,苏美尔的城市更加复杂。有人在专门领域有专长,有人一无所精。大多数人继续种田,挖土,干别的重体力活。对他们而言,新石器时代祖先不知道的东西,自己也不用了解。虽然术有专攻的人数极少,但他们为人类能力增加了全新维度。他们的技艺和知识为一个人类历史新时代打开了大门。这个时代就是文明。

参考文献:

《世界通史》

《历史的温度》

《文明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