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惊艳的油画(有哪些十分惊艳的油画值得推荐2)
《秋千》创作于1766年,是弗拉戈纳尔最著名的代表作品。
作品描绘的是一对贵族夫妇在茂密的丛林中游玩戏耍。年轻的贵夫人正在荡秋千,眼中充满挑逗,她故意把鞋子踢进树林中,引得青年男子四处乱忙地寻找,她反而恣情大笑。作品趣味虽然轻佻俗艳,但却很符合当时贵族的口味,无论题材与形式,都体现了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2、安德鲁斯夫妇(1749)-托马斯·庚斯博罗
《安德鲁斯夫妇》是英国画家托马斯·庚斯博罗于1750年创作的作品,收藏于伦敦国立画廊。
这件作品是庚斯博罗早期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幅风景画和肖像画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在这件作品中作者通过新颖的构图,柔和协调的色彩处理描绘了一对夫妇在午后打猎休息的情景。大地在他们右边向远方延伸,从捆绑成束的谷物可以看出这是在秋天。画家原来的意图可能是想在图中放一只已被男主人公杀死的雉鸟,因为从安德鲁太太未画完的蓝缎衣披盖着的膝上隐约可以看见一只鸟形的轮廓。庚斯博罗的肖像画和风景画的水平都非常高,在他的肖像画中他喜欢把自己的个性添加到所描绘的对象当中。对女性他最喜欢用灰调和冷调,使得画面和人物都看上去相当柔和。而他的画中的风景,不管是和肖像相结合还是分开,都能形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他的绘画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3、维纳斯的诞生和胜利(1740)- 弗朗索瓦·布歇
《维纳斯的胜利》是弗朗索瓦-布歇在1740年创作的一幅画。它启发了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的《维纳斯的诞生》。
这幅画是卡尔-古斯塔夫-泰辛在巴黎逗留期间获得的大量绘画作品之一,但他在1749年遇到财政困难后不得不将其作为收藏品的一部分卖给瑞典国王。 这幅画现存于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4、沃特森和鲨鱼(1782)-约翰·科普利
这幅由英国商人沃特森订购的油画,再现了订购者童年在港口受到鲨鱼袭击并得到救援的真实场景。1749年,14岁的少年沃特森在古巴哈瓦那港口游泳时,遭到鲨鱼的袭击,后经众人齐心协力的抢救,竟神奇地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后来成为英国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画面上九个水手正拼命前去救助沃特森,但左下角殷红的海水表明他已失去了右脚。人物的表情、动作所产生的焦虑不安以及抢救生命时那种惊心动魄的紧张,被科普利描绘得淋漓尽致。1778年,作品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时,轰动画界,其宏伟的结构绐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5、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 雅克-路易·大卫
《荷拉斯兄弟之誓》(法语:Le Serment des Horaces)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784年之作品。这是新古典主义的作品,亦是大卫的成名之作。
画家重视建筑,借此表达理性。画中三兄弟在左面,父亲在中间,三兄弟的妻子及姊妹在右面。这个故事来自李维的《建城以来史》,讲述罗马与阿尔巴隆加的战争中,三兄弟向父亲立下誓言以表决心,他们姊妹的阿尔巴隆加人丈夫亦要被他们所杀。画中男人手脚被画成直线,以表示爱国心,即国家的最高道德。画中女人则被画成弧线,与男人造成对比,为大事等待男人解决。作者以这幅作品教育国民,使艺术与政治拉上关系。此画以深色背景突出主题。定格的画面亦有助表现理性。此作品画于法国大革命前,表示效忠国家比效忠民族、神更重要。作品所要渲染的是,城邦的利益高于个人和家族的利益,荣誉和自我牺牲是义不容辞的公民品质。这是最典型不过的新古典主义的理性与主题。
6、马拉之死(1793)- 雅克-路易·大卫
《马拉之死》(法语:La Mort de Marat或者Marat Assassiné)是雅克-路易·大卫绘制的一幅油画作品,是法国大革命时代最著名的画作之一。此画描绘的是法国革命家、记者让-保尔·马拉被夏绿蒂·科黛刺杀、死在浴缸之中的场景。
在这幅作品中,马拉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想化了。例如马拉生前有着的皮肤问题就没有在这里表现出来。但这幅作品仍包含有大量真实的细节,毕竟画家大卫曾在马拉死后前往其住所,并看到了当时确实存在的一些事物,例如绿色的围毯、马拉手握的纸张以及笔。大卫创作这幅画的目的便是悼念马拉之死,将其描绘成了为革命而献身的“殉道者”。
这是作者大卫最满意,却又是使其身败名裂的一副画,有研究者认为此画具有圣像画的风格,将暴戾嗜血的马拉描绘得清秀可亲,让人对其产生敬意,后被人识破是纯粹的革命洗脑之术,因此大卫成为了恐怖政治的帮凶,也被关进了监狱。
7、梦魇(1781)- 亨利希·菲斯利
《梦魇》主角为一名横躺女子,她腹部上方蹲踞着恶魔形象的人物,也就是「梦魇」(incubus),亦称梦魔。传说梦魇通常在女性熟睡时侵袭,并与之性交。画中它身材粗短,背上无魔鬼翅膀,身躯弓起,脸部侧视,瞪圆的眼神彷佛穿过二度空间与观者对望。而在画面左方,帘幕後探出一个马头,双眼以填白表现,显得空洞而诡谲。女子瘫软的姿态给人一种暧昧的印象,介于睡眠与昏厥之间。
《梦魇》的表现在当时相当前卫,打破传统的形式。先不论其题材、意涵,单就技巧而言,在造型描绘上,它没有古典主义风格的细腻严谨,而以粗犷的笔触勾勒而成,画中细节亦非面面俱到、精准写实,而是将目标转向整体气氛的营造,充满诡谲、戏剧化的效果。菲斯利并非没有准确描绘事物的能力,相反地,画中的肢体、肌肉线条到服饰布料的皱摺,乃至于人物表情,都相当正确。而相较古典主义绘画通常会有清晰的场景与多样角色,勾勒具体「故事」,菲斯利在《梦魇》中,直接将「噩梦」抽象无形的概念具象化,借梦魔的形象呈现。另一方面,《梦魇》也具有强烈的性暗示,例如鬼怪以压制姿态盘踞于女体上方,以及女性倒卧之无助受害的形象,备受保守人士抨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