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倍问题隐藏条件(我不画图行不行)

老师,我不喜欢画图,可不可以不画图?

当然,不画图你能把问题解释的清楚,那老师觉得还好,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让你们学画图吗?

虽然你们觉得画图比较麻烦,不够快,但是画图能更好的展示你的想法,让听的人能一清二楚。

而且画图也是数学能力的一部分,这个需要通过平时有意识的使用与训练才能做到。

之前你没有从画图中得到画图的好处,所以才会有所抵触。

当然,很多小朋友不喜欢画图,表面上是嫌麻烦不够快,其实大多数是因为画不出来,没有能力把文字转化为图形来表达,也就是表达能力不够。

还有一种小朋友学奥数的套路太多了,体会了套路的快,就觉得画图的慢。

不过,时间久了,或者碰到套路套不了的问题,而且转化起来特别麻烦的问题,画图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画图是不管是什么套路的题型,大多数都是可以搞定的。

问题来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学好画图,学好画图就必须付出时间与思考,长期坚持。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画图画好了,以后学习方程就基本上没问题了,自然就过渡过来了,因为每份线段图都相当于一个x,只不过图形,字母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底层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就挑选几道和差倍的题目,从文字到图形,从图形到符号,从符号到字母,一一升级,但是都在表达同一东西都不同形式。

和差倍问题隐藏条件(我不画图行不行)(1)

1.​有三块木料,一共长190米,第二块比第一块长20米,第三块比第二块多30米。每块各多少米?

[胡说数学]

( ᵒ̴̶̷̤໐ᵒ̴̶̷̤ )文字:

第一块 第二块 第三块=190第二块=第一块 20第三块=第二块 30

( ᵒ̴̶̷̤໐ᵒ̴̶̷̤ )图形:

画图,自然有基本原则,也是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

比如,通过比较先花小一点的量或者先画有倍数关系,且最好先画1倍量。

再比如,用一些小符号也可以标记一些量,便于分析,比较。

还有,我们可以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画图,有一定区分,虚线可以表示减掉,或者少了,类似这样。

画图,要左对齐,用尺子画,尽可能准确,一次画不好,可以调整一下再画一次。

诸如此类……,

其实不用太多,两三条规则就差不多了,其他都可以实战中让孩子自己总结适合自己的画图技巧。

言归正传!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通过比较分析,第一块最小,画一份量。第二块画一份多20米,第三块比第二块多30,也就是比第一块多20 30,一份多50米。

三块一共190,凑成整倍量,需要做什么?

需要把多出来的减掉,也就是:190-20-20-30=120米。

然后,求一份量,120÷3=40米,这个可以理解为第一块40米。

第二块:40 20=60米

第三块:60 30=90米

这一波操作,都是基于图形来思考的,通过观察线段之间的关系,先求1份量。

记好了,想办法找到1份量就是解决倍数问题的核心,想找到1份量,就得找到它对应的总量,就得想办法把小尾巴(多与少)的问题处理好。

和差倍问题隐藏条件(我不画图行不行)(2)

图形化,比较,假设,对应,归一,涉及到这些想法,所以对孩子来说是提升数学思维很好的机会与方式。

( ᵒ̴̶̷̤໐ᵒ̴̶̷̤ )符号:

符号,其实就是低年级学生用圈圈,框框,星星等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数,快接近用字母表示数了。

这种方式承上启下,不可或缺,前面延续线段图,后面接着用字母表示数。本质上是相通的,每一条线段,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字母都可以表示数。

别看这样,孩子从线段图到符号到字母,思维是接二连三在升级,并不是说一个阶段只能有一种思维,他们几乎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每个阶段孩子们学习有个侧重点,理解起来也有不同的差异。

低年级,符号,线段图是标配,高年级字母是标配,孩子思维能力够好,也可以越级挑战,也是可以的。

所以,数学的学习和年龄有关系,其实不绝对,只要思维水平,理解能力够就可以,所以数学天才就是越级挑战,因为思维够强大,培养思维永远是学数学的第一要务,尤其是低年级,小学。

第一块表示一份,用一个“口”表示。

第二块表示一份多20,用“口” 20表示。

第三块则可以表示为,“口” 20 30

根据三块的和是190,我们可以知道:

“口” “口” 20 “口” 20 30=190

这个孩子很容易明白,3个“口” 70=190

3个“口”是120,一个“口”=40

第二块:40 20=60米

第三块:60 30=90米

有人会不会觉得就是线段图的一个简化版,是的,就是简化版,理解起来是相通的。

接下来用字母表示,我就直接复制粘贴就行了,把“口”改成字母x就行。

( ᵒ̴̶̷̤໐ᵒ̴̶̷̤ )字母:

设,第一块表示一份,用一个“x”表示。

第二块表示一份多20,用“x” 20表示。

第三块则可以表示为,“x” 20 30

根据三块的和是190,我们可以知道:

“x” “x” 20 “x” 20 30=190

这个孩子很容易明白,3“x” 70=190

3个“x”是120,一个“x”=40

第二块:40 20=60米

第三块:60 30=90米

看看,是不是复制粘贴再修改一下,就把线段图,符号,字母统一起来了,所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变得是形式或者对孩子抽象思维的要求,不变的还是那个问题,还是同样的数量关系。

我们升级一下难度,怎么思考文字,画图,符号,字母这四种表达。

接下来不再废话太多,简单干脆一点,相信通过上面那个题目,孩子们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就领着大家练习几道题。

2.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78,甲比乙的2倍多4,乙比丙的3倍少2。求这三个数。

( ᵒ̴̶̷̤໐ᵒ̴̶̷̤ )文字:

甲 乙 丙=78

甲=乙×2 4

乙=丙×3-2

直接翻译,提取有效信息,把数学关系表达清楚就可以。

( ᵒ̴̶̷̤໐ᵒ̴̶̷̤ )图形:

通过比较,先画丙,一份量。然后画乙是两份少2,甲画的时候要小心了,一定把那个少2也一起画下来,用虚线表示。

甲是乙的2倍多4,也就是把乙的图画2遍然后再画4就行了(如图)。

接下来,凑倍,乙这边少2,假设乙加上2就变成3份,甲少2,再少2,又多4,那就相当于把多4补给两个少2,也就是甲是6份。

78 2=80,对应1 3 6=10份,一份是8。

丙:8

乙:8×3-2=22

甲:22×2 4=48

这样思考问题,有意思,这样画图才更清晰,当然最好用尺子画,画的有点不准确也没关系,不影响数量关系就行,但是画的连自己都不相信,那就再调整一下画一遍。

为了让自己画之后更醒目,可以用一些符号标记,比如一份量可以标记知道小三角。

和差倍问题隐藏条件(我不画图行不行)(3)

( ᵒ̴̶̷̤໐ᵒ̴̶̷̤ )符号:

丙为“口”。

乙为“口” “口” “口”-2=3ד口”-2

丙为为:

3ד口”-2 3ד口”-2 4=6ד口

根据关系可知:

“口” 3ד口”-2 6ד口”=78

10ד口”-2=78

10ד口”=80

“口”=8

丙:8

乙:8×3-2=22

甲:22×2 4=48

( ᵒ̴̶̷̤໐ᵒ̴̶̷̤ )字母:

设丙为x。

乙为3x-2

丙为为:2(3x-2) 4=6x

根据关系可知:

x 3x-2 6x=78

10x-2=78

10x=80

x=8

丙:8

乙:8×3-2=22

甲:22×2 4=48

文字,图形,符号,字母一条龙,孩子们如果能接受并领悟,想必学数学会轻松开心。

好的,接下来这个问题,很多孩子画图就难了,接下来认真理解画图小技巧,其实我教大家的画图方法和未来学习方程的思路是一致的,大家细心品味!

4.有甲乙两艘货船,甲船所载货物是乙船的3倍,若甲船增加货物1200吨,乙船增加货物900吨,则甲船是乙船货物的2倍。甲船原来货物多少吨?

( ᵒ̴̶̷̤໐ᵒ̴̶̷̤ )文字:

原来甲=原来乙×3

原来甲 1200=(原来乙 900)×2

这个关系,写出来有讲究的,题目中甲乙的量都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只能以其中一个为主,也就是用原来的量切入,根据原来与现在的关系写出等量关系。

( ᵒ̴̶̷̤໐ᵒ̴̶̷̤ )图形:

原来乙是1份,后来增加900吨,是一份 900吨。

甲原来是3份,后来增加1200吨,是3份 1200吨。

通过比较可知,甲后来的3份 1200吨,等于乙后来的1份多900吨的2倍,也就是2份多1800吨。

可以知道,3份 1200吨=2份 1800吨

从图片可以把相同份数2份去掉(可以图片划掉),剩下就是:1份 1200吨=1800吨,一份就是600吨。

原来甲是3份,货物质量3×600=1800吨。

和差倍问题隐藏条件(我不画图行不行)(4)

( ᵒ̴̶̷̤໐ᵒ̴̶̷̤ )符号:

设原来的乙为“口”,现在的乙“口” 900

则原来的甲为3“口”,现在甲为3“口” 1200

根据现在的甲是乙现在2倍,可知:

3“口” 1200=2×(“口” 900)

3“口” 1200=2“口” 1800

“口” 1200=1800

“口”=600吨

原来的甲为3“口”,也就是3×600=1800吨。

( ᵒ̴̶̷̤໐ᵒ̴̶̷̤ )字母:

设原来的乙为x,现在的乙为x 900

则原来的甲为3x,现在甲为3x 1200

根据现在的甲是乙现在2倍,可知:

3x 1200=2(x 900)

3x 1200=2x 1800

x 1200=1800

x=600

原来的甲为3×600=1800吨。

试一试:

小新家有两个书架,大书架的书的本数是小书架的3倍,如果从大书架取50本放在小书架,那么大书架的书是小书架的2倍。大小书架原来各多少?

文字:

图形:

符号:

字母:

孩子们不妨试一试,也可以给我留言或者私聊!

和差倍问题隐藏条件(我不画图行不行)(5)

很多孩子第一次学习和差倍这些题目的时候,很多老师就侧重于总结公式与套路,看起来刚开始学起来又快又方便,久了,必成隐患。

刚开始学,应该落在分析条件与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比如画图,列表,假设等思路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要给孩子总结套路,以训练孩子数学能力为第一位。

哪怕孩子学不会,也不要总结套路,套路会让孩子套死,不思考,总想着来个套一下,套不了就觉得难,也不想办法,这不是学数学的方式。

长远看,这些公式也没啥用,符合套路的题目也就是一点点,等孩子学了方程,就连线段图也没必要了。

当然,倒不是说方程要提前学,而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刚开始学和差倍就得以分析为核心,画图,列表,符号化为工具。

等孩子大点,第二次学习的时候可以用方程,也可以学公式学套路,让做题快点,为啥大了可以学,因为孩子已经学会画图,列表,方程这些方法了。

一是,他不一定会用套路,因为其他理解型的方法已经会了。

二是,他用也没关系,因为此时此刻的公式他是理解的,而且是建立在其他方法自己就能推出来公式。

三是,面临高年级考试,考试之上,用用挺好,快,节约时间啊!

低年级学习,应该反过来,不为考试,只为理解为主,慢一点,想清楚是为未来积攒力量的好方式。

家长们,你家孩子如果学奥数,几点建议:

一,选择什么时候,什么方式,什么人教,教什么,怎么教?很重要,没想好,就不要开始。

二,低年级学奥数的孩子,要以理解,反复,少而精,不同方式去理解,不需要多,也不需要全,只需要学的尽可能明白。

三,高年级才学奥数,就需要以降维打击的方式学习,不要再想着学习奥数中的很多模块了,知道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就行。你就好好学习一下方程,比例这些高级工具,去解决问题,虽然有点干,但是依然能让你短时间达到别人的成绩,不强求,往上走!

四,学奥数,目标很重要,你是为了什么而学,阶段性目标清晰吗?既然学了就要学好,多花时间,把学奥数变成一种习惯,规划学习之列,可以根据孩子能力,习惯,兴趣选择不同的难度,形式,数量,方式去匹配,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学,学就好好学。

这几条建议,有感而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对孩子的认知,写的不够详细,有问题,私聊!

和差倍问题隐藏条件(我不画图行不行)(6)

和差倍问题隐藏条件(我不画图行不行)(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