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袁绍所谓的四世三公(袁绍自称四世三公)

老孺说名著第16期,欢迎您的关注评论。

自古人们都喜欢追名逐利,对各种官职更是喜好甚多。

三国中,官职爵位多如牛毛。身处乱世,各为其主,各路诸侯霸占一方,今天封你为将军,明天封他为刺史,但在众多的官位中,“三公”永远是大家最希望得到的称号。

袁绍自称其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声望最高,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被推举为盟主,足见其称号的重要性。

东汉末年袁绍所谓的四世三公(袁绍自称四世三公)(1)

三公指什么,到底其重不重要,且听小编一一将来。

一、三公的由来

三公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朝,《史记》中有言“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三公之意,在秦朝才逐渐形成,秦朝以丞相、太尉、御使大夫为三公,一管行政、一管军事、一管督查,分工明确,逐渐形成三公之实。

在汉朝,三公之称来回变动,有司马、司空、司徒、太尉、大将军等等官衔,不时填充至三公内。

西汉时期,朝廷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督查,类似于秦朝制度。

汉光武帝时,不设大司马,而设太尉职衔,司徒、司空、太尉并成为三公,汉献帝时,大司马官衔重新设立,而太尉依旧存在,仍以司徒、司空、太尉称为三公,但大司马位居三公之上,后又设大将军职称,仍位居三公至上。

东汉末年袁绍所谓的四世三公(袁绍自称四世三公)(2)

二、三国中的三公指什么

在魏蜀吴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称为三公。

太尉名义上为是三公之首,掌管全国军政,司徒主管民政,而司空主管水土建设等,三公各司其职,并且职位也是相当重要。

经过多次的演变,重设又设等变化,太尉、司徒、司空逐渐成为虚职,只成为名号称呼,并没有实权。

三公之上另有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三职,大司马和大将军总管军事,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公不管军事,自然也就成为虚设。

魏蜀吴三国均设有大司马或大将军一职,如魏国的大司马曹仁,蜀汉的的大司马蒋琬,东吴的左右大司马等等。

袁绍自称的四世三公,本身是没有多大的权利了,并且在东汉末年,官位是可以买到的,就算是三公也是可以买到的,所以这些名誉上的官职一般是只要你有钱就可以担当,而想掌握实权的大将军和大司马,那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东汉末年袁绍所谓的四世三公(袁绍自称四世三公)(3)

三国中的三公逐渐虚名化,并无多大权利,所以大可不必心惊,但袁式家族四世三公的噱头,仍可以唬人。

大家怎么看,欢迎您的评论,关注小编,收获不一样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