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知的规律是什么?人类认知局限的突破的源动力

“带着偏见看世界”许知远在《十三邀》提出的这个观点一直萦绕在心头,我们每个人都是对这个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偏见,这偏见是主观的认识和看法,是对世界的好奇与追问。于是每一季十三集十三个人物中,充满了许知远的“无知”与“好奇”,他提出一个个自己关心的哲学、社会、生活问题,试图在嘉宾丰富独特的人生阅历中得到答案。

罗翔回答说“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第一,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人类认知的规律是什么?人类认知局限的突破的源动力(1)

普通人如此,伟大科学家亦是如此。对狭义相对论贡献巨大的洛伦兹也无法接受爱因斯坦抛弃“以太”的假设;爱因斯坦本人更是在早期否认广义相对论的深远影响;(广义相对论认为世间存在着一个动态宇宙,宇宙并不是静止的、永恒的,而是在时间里演变。)他发明量子理论之后更为搞笑,这一理论为他带来了诺贝尔奖但他却始终拒绝接受它的基本原理,认为它让世界变得不可知;薛定谔写下揭示现实量子本质基本方程之后,却有意疏远自己的成果,原因是认为这一发现会引起巨大的概念革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即便是这些引领时代前沿的科学家在真正面临巨大科学变革之时能够走出内心的偏见也是不易。

人类认知的规律是什么?人类认知局限的突破的源动力(2)

本来想用爱因斯坦的,大家估计看厌了,就选择洛伦兹吧

在《衔尾蛇之圆——无止境的科学历程》一书中,荷兰著名理论物理学教授桑德尔·拜斯认为要想去除这偏见唯一能依赖的便是你的好奇心。培根说“好奇心是知识的种子”,它是我们探索未知事物的原初动力,因好奇心驱动而获得那不可知的魅力,从而在追问中伸展开知识的藤曼。以此为基点,他在书中对科学发展的几次转折点进行梳理、对这些转折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反思科学日益增长的影响与在公共领域日渐模糊的身影进行对比引出衔尾蛇之园的奥秘——我们从未也无法停止对自我的探寻,科学历程是无止境的。

人类认知的规律是什么?人类认知局限的突破的源动力(3)

早上睡醒,懒得打光了

人类认知的规律是什么?人类认知局限的突破的源动力(4)

衔尾蛇之圆

世界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所有的科学发展人类研究不过是为了突破自己的局限,我们对这个世界仍有许多好奇和未知。地球历史从早期各自独立互不打扰的大陆到今天联结成一个整体,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这一批勇敢无畏的航海家带着对海洋之外的好奇,带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船员用生命换来的成果吗?我们对天体世界认识起源不就是来自伽利略带着对解读彗星性质的兴趣自制天体望远镜去观测彗星的时刻吗?

人类认知的规律是什么?人类认知局限的突破的源动力(5)

网上翻得模拟伽利略当时的样子,有机会我也整一个

时至今日,我们早已突破地球观测阶段,人造卫星早已登上太空,载人飞船更是多次带领航天员在太空进行研究活动。马斯克的疯狂想法中只要老板您愿意花钱,我就能想法让您去太空旅个游。这些伟大的突破不正是一步步突破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极限吗?这些成就不正是来源于科学的发展吗?英文书名《In Praise of Science:Curiosity,Understanding and Progress》正好解释了本书的真实含义——对科学的赞颂,好奇心、理解力与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