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直升跟片区划分有什么区别(锁区化越来越明显)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跨区择校,越来越不容易了。

对口直升跟片区划分有什么区别(锁区化越来越明显)(1)

从去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到今年新职业教育法出台,教育改革空前得大刀阔斧;从禁止“公参民”到“民转公”,公办校、民办校之间的界限越发清晰;从去年的中考改革、体育改革到今年各地中考试题简单化,中国的教育正在迎接着新的变化。

所有的教育政策调整,似乎都指向一个方向:回归教育的初衷,维持教育秩序的规范,促进中国教育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时代真正需要的人才。

招生秩序作为中国教育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也得空前的规范。目前,全国各地已经进入了招生季。今年各地的招生政策在往年已有的政策的基础上似乎做了许多调整。

对口直升跟片区划分有什么区别(锁区化越来越明显)(2)

#01

北京压缩跨区招生计划

北京小升初跨区择校的锁区政策越来越严格,一开始的东西城海淀互锁,目前基本是全市所有教育区互锁。

东城西城海淀的互锁政策实施越来越严格,严格到初升高2021年之前东西海之间还可以通过特长生通道实现跨区,但在2021年被彻底封死。

一些本已被西城区高中录取的东城区的孩子,最终未能如愿实现跨区高考。西城区特色校之一的华夏女中2021年开始取消全市招生。

市级统筹三招生的学校比往年少了1所,由2020年的7所调整到了6所,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从市统筹三中划掉。(市级统筹:可以冲破区域限制,跨区升学)

今年,北京继续适度压缩跨区招生计划。而在民办学校招生上,政策提出“民办高中招生重点向办学所在区倾斜,编制分区招生计划”。

北京不仅升学跨区难,而且转学跨区也很难。自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出台后,无论是转入公立还是民办,都需要迁户口,或者在转入区有房产。

对口直升跟片区划分有什么区别(锁区化越来越明显)(3)

#02

杭州民办招生锁区

杭州市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部分学校停招不停办。

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相较去年,在三方面对政策进行了调整:民办学校招生实行“双锁区”、试行“长幼随学”,以及民转公学校的招生。

首先,杭州对民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实施了“双锁区”的规定,要求杭州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批设的民办学校应在所在区、县(市)范围内招生,未招足的民办学校可继续在所在区、县(市)范围内补招一次(余杭区、临平区范围内民办学校今年在上述两区范围内招生和补招,下同)。

对于杭州市教育局批设的民办学校(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杭州云谷学校、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杭州要求该类学校应先在学校所在区范围内招生,所在区范围内招不满的,可申请并经市教育局同意,在市域范围内补招一次。

往年,云谷学校、娃哈哈双语等这些学校是可以面向全区招生的,今年将优先在所属城区招生,招不满才允许全区招生。

对口直升跟片区划分有什么区别(锁区化越来越明显)(4)

#03

严禁人籍分离

禁止招借读生

所谓“借读生”,指的是由于户口、成绩不够等原因,考生的学籍不在其读书的学校,而是在外地或者其它的学校。

对于学籍,我们一直坚持的是“籍随人走,人籍一致”的原则,借读明显是破坏了这一规则。

7月5日,孝感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行为的通知》,《通知》规定,严禁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招收借读生、收取借读费;严禁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

对口直升跟片区划分有什么区别(锁区化越来越明显)(5)

今年,郑州市教育局也公布了类似通知:

严禁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严禁学校间混合招生、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

#04

写在最后

当前,招生秩序越来越规范,跨区入学越来越难,禁止跨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禁止掐尖招生,保障所在区学校的生源稳定性

对口直升跟片区划分有什么区别(锁区化越来越明显)(6)

前不久,教育部在举行的发布会中表示,普通高中跨区域掐尖招生已得到有效遏制。“加快建立地市级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强化招生计划和录取过程管理,严肃招生工作纪律,基本形成了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有效遏制了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为维护正常招生秩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招生制度越发完善,招生秩序更加规范,这是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最后,想要了解更多教育政策、教育故事,敬请关注择校行,我们下期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