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或脾阳气不足的人怎么调理(三招助你升阳气)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河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望柳;
七九开河,八九雁来;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根据“九九”计算法的规则,冬至日是2022年12月22日,九九是最后一个九,因为一个九是九天,所以九九就是第七十三天至第八十一天,也就是2023年3月4号开始,3月12号最后天,至此数九结束,到处是耕牛耕田的画面。
风中已经带着微微暖意,路边的野花和一夜之间从土中露头的小草,无不是在宣告着春天的来临。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既不用感受酷暑,也不用担心严寒。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可以尽情奔跑打闹,这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凡事皆无完美,春天也是如此,民间有句俗语叫:春困秋乏。
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不少人整日提不起精神,控制不住的犯困,这是怎么回事呢?该怎样来避免这种情况呢?
为什么一到春天就犯困?
《内经》有云:春气者,病在头,年高气弱,清气不能上升头面,故昏闷尔。
春日暖阳升,春天对应着阳气升发,阳气上升至脑窍则神清气爽,反之,阳气不升,则气血无法运送至大脑,容易导致大脑缺氧。
脾胃是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重要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维持着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
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若这个平衡打破,就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什么是浊阴?人体产生的不好物质,代谢的垃圾都是“浊”。浊拥堵清窍,则易出现头昏的情况。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因此春天正是肝旺之时,肝主疏泄,若疏泄太过,则会克制脾土。所以在春天,脾的功能很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春季气温渐升,北方地区冰雪开始融化,南方地区漫长的回南天来临,外界环境水湿增加,湿邪过胜,脾胃容易被困住,反之,脾胃不运又易生湿。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湿喜归脾者,以其同气相感故也。”
脾为湿困,脾运不及,一则不能运化水谷,不能将食物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二则脾不升清,不能将水谷精微等清阳之气,吸收并上输于心、肺、脑。
同时,胃的通降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湿邪等浊阴蒙住清窍。故而人体会出现神疲乏力、容易困倦、嗜睡等一系列“春困”症状。
这三类人容易被春困盯上
1
长期伏案人群
现在的生活节奏往往是白天上班坐一天,交通必须坐车,手机基本不离手,不存在运动。
《医效秘传》有云: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只有动起来,脾阳才能振奋,一身之气才能运转起来。
尤其是春季湿气重,湿在体内或外边,湿性粘滞,不动则湿气难去,体内的湿气淤积多了,脾阳容易被困住,从而无法正常的升清降浊,清窍易被浊阴堵住,导致困倦、嗜睡等症状,所以春困也称为“湿困”。
2
喜食生冷食物人群
脾胃主阳,主要通过其运转来化解人体湿气和水分,如果长时间食用生冷的食物,很容易对脾胃造成一定的伤害。
常年食用生冷食物就会导致人体内水分、湿气不断淤积,导致出现手脚冰冷、食欲不振等问题,再加上春季雨水增多,身体就会出现疲乏的症状。
3
经常熬夜人群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拒。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晨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入夜后还在劳作,特别是在23点以后,还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或费气力地玩耍,是大耗身体库存的阳气的,阳气不足容易被湿邪侵犯,脾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出现嗜睡、精力不足、疲倦等症状。
三个妙招,升阳健脾,不做特困生
根据分析,春困是由体内阳气不足、脾胃虚、湿浊内滞等原因造成,因此,想要解决春困,如何调动身体阳气、恢复脾胃功能是关键。
1
调整作息,守住阳气
中医提倡起居有常的养生原则,人的睡觉时间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应夜卧早起。
阳气的升发和闭藏与睡眠密切相关,清醒时,阳气行于表;睡眠时,阳气行于内。
春天适当调整睡眠时间,有利于阳气升发。
2
打坐,提升阳气
打坐,首先是调整精气神,提升体内的阳气。
如果体内阳气不足,阴气重、湿气重,阴气慢慢凝结,就像阴天下雨一样,体内容易发生於堵,出现结石、肝硬化、三高等问题。
打坐,简单来说,就是要提高身体的阳气,回到婴儿的身体状态,“后天返先天”。
3
饮食调养,健脾养脾
脾不健运,为湿所困,单纯补脾则容易越补越滞,所以应该补中带消,恢复脾土功能。
如补脾佳品山药,可健脾补虚,和赤小豆、芡实等利湿之品搭配则可健脾利湿,一补一消。
如此,脾气健运,湿气排出,则可清阳升,浊阴降,心清神明。
春季到来,让我们一起动起来,莫要被春困阻挠,从而辜负这大好春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