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清朝和明末(明末最后取得天下的为何是满清)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殉国。李自成在北京志得意满,对将士大加赏赐,并对投降的前明官员进行大肆追赃,并为建立新帝国做着准备。不是不想吴三桂联合清军打了他一次措手不及,兵败山海关。在北京待了仅仅过了41天,李自成就匆匆逃走。

历史上的清朝和明末(明末最后取得天下的为何是满清)(1)

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明末那种情况下,能够成为一代枭雄,就证明他们并不差劲。然而他们都败给了清朝,也并不是清朝比他们强大多少。而在关键点,清朝选择更加正确,一点差距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清朝能夺得天下真像天命所归一样,他们的人口和兵力都没有多少,只要受一次重创就可能与天下失之交臂,但他们却打赢了每一场关键性战役。

从萨尔浒到松锦之战,明朝的精锐全都一步一步葬送到了清朝手里。山海关之战,吴三桂联合清朝击败了刚夺下北京的李自成。之后,李自成被清朝一路追击,最终死在了九宫山上。被明朝大军多次围剿,有好几次都险些丧命,最凶险的时候只有十几骑逃走,就这样李自成都能卷土重来,但在被清朝击败后,却无意中死在了一个农民手上。清朝与张献忠的决战也充满了离奇,张献忠竟然死在了视察敌情的前线。

历史上的清朝和明末(明末最后取得天下的为何是满清)(2)

在明末,最有可能夺得明朝天下的其实就只有李自成和清朝。但在山海关一战失败后,在接下来李自成始终没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虽然李自成一路败退,但清朝也需要休整,由于太快占领李自成败退后留下的地盘,导致没有时间去消化,统治力并不稳固。但在这关键时候,李自成却莫名其妙地死在了一个农民手上。

李自成的死导致北方首鼠两端的人只能投靠清朝,至于那些想要反清的人,由于没有领导人,也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历史上的清朝和明末(明末最后取得天下的为何是满清)(3)

李自成本应比清朝更有优势,但由于他的目光过于短浅,而断送了这一切。在李自成接管北京之后,做了很多事,包括稳定京城秩序;清点明朝国库仓储,没收皇族宗亲的财产,对官僚进行追赃助饷;向京外派驻官员和军队,接管地方,并为南下做准备;问民疾苦,开始着手解决土地等民生问题;准备即位典礼等等。

历史上的清朝和明末(明末最后取得天下的为何是满清)(4)

但是最重要的两件事却没做好,第一是防备关外的清军。李自成刚打下北京,立足还未稳,天下并没有完成统一,成都的大西政权,以及南方都还在明朝的控制之下,而关外的清军早就已经对关内虎视眈眈了。李自成在劝降吴三桂之后竟然不派重兵把守山海关,对吴三桂反复之后,也没能及时率领大军击败吴三桂,占领山海关。反观多尔衮,他们对于形势就有很好的判断,明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他们将来面对的对手一定是农民军,密切关注着山海关的动静,对于吴三桂很是看重。而李自成却对于吴三桂和清军联手之事却浑然不知,也没有应有的重视。

第二大错误就是对北京官员的追饷,本来明朝大部分官员都希望效力新朝。但这件事一出,把这些官员都推到了对立面,在立足未稳的时候,这些人留着还有用,而且对那些归降的将领也是一个参照。所以当李自成败退之后,之前明朝投降的将领立马就跳反了。而多尔衮在这方面做得就要好不少,进入北京打的是为崇祯报仇的口号,只要投降的官员都录用照旧,品级照旧。

张献忠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一味崇尚武力

张献忠流寇出身,靠着拼杀才有了后来的一切。因此他崇尚用武力,不信以文治国。从入川建国开始,他就奉行“以杀树威”,对反对他的人进行无情镇压。但这样不仅没能征服川人,反而激起了川人的反抗。对此,他没有进行反思,反而更加暴力,先屠儒,后屠民,再屠新附将士,致使矛盾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局面难以控制。

历史上的清朝和明末(明末最后取得天下的为何是满清)(5)

二、缺乏治理国家的本领

张献忠是一个典型的武夫,带兵打仗可以,但对于治理国家却一窍不通。

大西政权建立之初,急需积累群众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势力。而张献忠去一味地搞镇压活动,致使敌人越来越多,孤立了自己。

三、流寇思想根深蒂固

在长期和明军作战中,张献忠养成了一身流寇习气。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不好好经营,被明军攻下后,就再换一座城池。反正就是每到一地,先抢再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从没想过选择一个地方,扎根下去,慢慢发展壮大。即使到了成都之后,他的流寇气息也没完全改掉。虽然想以巴蜀为根,但他根本没有好的举措,军队没钱粮了,还是一样放任去民间“打粮”,交不出的就按“反民”论处,把好好的一个“天府之国”弄成了一片荒野。

四、战略有问题,分不清主次

1645年,在清军已入陕西正谋取汉中时,张献忠没想联合李自成共同对抗清军。而是想要乘人之危一举夺下汉中,结果导致两败俱伤,汉中没得到,反让清军长驱直入。

至于南明,更加不堪,北方丢失之后他们还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当时,北方本来就贫瘠,物产不丰,一直都要靠南方供给。后又遭受多年自然灾害,清朝多次劫掠,导致经济已经崩溃。

历史上的清朝和明末(明末最后取得天下的为何是满清)(6)

在当时一位民间战略家“布衣陈方策”,就上书过史可法,这样分析形势:

“东南岁输粮米数百万,金钱数百万以供京边,动称不足。今我粮运、银运尽行南还,贼将存仓之余粒、栲索之金为泉源乎?贼其饥矣,贫矣。举天下之大,贼仅窃十之一二,我犹居十之八九。且贼瘠我肥,贼寡我众,贼愚我智,贼饥我饱,贼边我腹”

虽然这话轻浮自大,但也不是没有一定道理。明朝实行两京制,北京失陷后,实质上南京的一套行政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朝廷组建起来。

以前北方再怎么贫苦败落,但始终是挡在清军的第一线。但北方被攻陷之后,这些南方的大老爷们,即使再富有,也只是一些待宰的羔羊而已。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可能意识到了,但他们还是不能团结一起,整天想着内斗,党争不断,这样的南明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历史上的清朝和明末(明末最后取得天下的为何是满清)(7)

在明末,清朝强吗?强也不强,强是他们拥有当时最高的战力,最好的组织能力。不强是因为他们人口太少,即使后来有了蒙汉的加入,怎么也不能完全保证他们会不会反叛。而大顺、大西、南明在争夺天下中,表现得更加不行,最终被清朝各个击破,也难怪不少人说清朝是捡了天下,以百万人口打下了过亿人口的明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