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文解字)

人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 其实“忍”字头上不止是一把刀,而是一把锋利的刀,刀刃正架在心头之上把“忍”字拆分即是“刃在心上”,正是遇人遇事的非常时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什么忍字头上一把刀?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文解字)

为什么忍字头上一把刀

人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 其实“忍”字头上不止是一把刀,而是一把锋利的刀,刀刃正架在心头之上。把“忍”字拆分即是“刃在心上”,正是遇人遇事的非常时刻。

“忍”无非就是:

刃在心上,若此时将心向上顶,便会为刃所伤,心伤恐怕连性命也难保,所以只能低头。或者伤心之刃已然插在心头,心在滴血却不能反抗。

“忍”到底是处世智慧,还是民族劣根,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忍”,为什么而“忍”。我以为,“忍”不在于心头的那把刀,而在于刀下那颗心!

第一种,虽然受到了伤害但并不触及根本利益,只是逞一时之快、逞一时之能,这时候就一低头“忍”了,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这种“忍”的本质是“丢车保帅”所以不要太在意“忍”的过程和形式,历史上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就是如此,杀了一地痞流氓又算的了什么英雄,不过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忍”了。其实此时的压心之刃就变成了护心之刃,将刃挡在在心头上,损害才能降到最低。

第二种,虽然重大利益受到了损害,但是为了更为重要的、更长远的利益,只能选择“忍”。 这种“忍”就是伤心之刃已插在心头,即使心在滴血也绝不反抗,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种“忍”的本质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所以“忍”的过程也是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的过程,以待来时。当然既然是权宜之计,那么形式一旦发生变化,就无需再忍。历史上越王勾践即是最好的例子,勾践屈膝投降,臣事吴王,忍辱负重,才得以有机会被赦返国,卧薪尝胆,最终亡吴雪耻。。

“忍” 是对人的一种考验和磨砺,纵观历史成大事业者往往都是忍者神龟。

至于许多人言世事,是是非非,争得不过是闲气,都不必上升到我所说的“忍”的高度。

但是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忍”的智慧,最终在毫无原则的“忍”中丧失了做人的血性,变成了忍气吞声,苟延残喘。屈原为什么自投汨罗江而不“忍”呢?因为身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怀王已死,楚国将亡,大势已去。所以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再苟活于世。所谓:舍生取义、杀生成仁。

而对普通人来说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就很难得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