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

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1)

上个月,《男子遭狗咬生吃斑蝥“以毒攻毒”结果急性肾衰竭住进ICU》一文发布后,不仅获得多家媒体转载,也引发网友的热议,关于偏方和“以毒攻毒”的见闻,内服或外敷的经历,如同被点开“话穴”,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血泪史”。千言万语吐不尽,最后回到原点:偏方,到底有用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贵州省两家医院的ICU专家、烧伤医学家,他们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来证明:偏方,不能治大病,而是要人命!

烧烫伤后,要擦狗油、猪油、酱油

老一辈为何执著“万伤皆可油”?

烫伤后该怎么办?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引发了梁玲家保守派与少壮派之争。

菜油、酱油,不行再抹点猪油,老人有经验的对付着,年轻一辈的眉头越拧越紧,圆盘子脸分明已是“多云转阴”,最终七分怒火化作三分无奈:“妈,小孩烫伤不是小事情。”也不管厨房里如何“惊天动地”,一把抱住孩子就去医院。

诊室里,4岁的小虎已经不哭了,右手臂的烫伤被医生诊断为浅二度烫伤,原本冷脸的婆媳,争先恐后地问是否留疤,小虎爸极力在两个女人中间插话,一时间吵吵嚷嚷,三个人却又同时哑口无声,只因医生问了一句:“冲冷水了吗?”

这是紧急处理烧烫伤的关键方式,却是90%的人会忽略的细节。据全省处理烧烫伤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贵钢医院不完全统计,有10%左右的患者听信过偏方,各种油脂制品以及面面药是老辈人习惯的应对方法,千奇百怪的外敷应运而生。

当到医院时,伤者患处一塌糊涂,有的需要重新治疗,有的必须剔除腐肉,还有人面临截肢的风险……诊断声落,氛围微妙,一场场家庭战争就在医生眼皮底下一触即发,诊室变成了调解室。

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2)

男童手部烫伤后,用“面面药”处理导致溃烂。

在伤口上撒一把碱

端锅的把手断裂,一锅热汤倒头顶;蹒跚学步的伢子,栽进还没来得及加凉水的浴盆;被滚水烫了,衣服一脱就像撕透明胶布,撕下一块皮肉……近日,在贵钢医院烧烫伤门诊,记者见到各种各样的烧烫伤患者。大部分患者选择在伤后6小时内到医院处理,这个窗口时间包含了他们自我处理,进一步观察的时段。也有少部分人延迟了就诊,理由是“已经处理过了”,但没有效果。

至于处理的方式,从纳雍来的张德发,被开水烫伤后用狗油涂抹患处;67岁的蔡阿姨,用的是酱油,手一伸出来,乌黑乌黑的,酱汁和烫伤起的水泡掺在一起。

“用老经验和偏方自治烧烫伤的,不是个例。”贵钢医院院长助理、创面修复科主任刘竣彰感慨,贵钢医院日接诊烧烫伤患者约50例,其中有10%左右的患者使用过偏方,而且城市和农村用的偏方各有特点。

城市用偏方者,惯使作料,例如酱油、醋、蛋清。这让伤口看上去像一盘菜。

“在农村受伤的患者,偏方集中在擦油。”他发现老辈人特别信任油脂制品,“万伤皆可油”,以抹菜油最多,其次是猪油,还见过擦狗油、耗子油、变压油……伤者蔡阿姨对此表示:“从我外婆那辈起,一直是这样做的。”

刘竣彰认为,执著于用油并不能对皮肤起到消肿、修复、祛疤的作用,“浅度烧烫伤不管涂什么都会痊愈,深度烫伤,涂多少也白搭。”

“用油,姑且算听外婆的话,用碱就真不能理解了。”刘竣彰一脸迷惑,“碱有灼伤性,本来就血肉模糊,还撒一把碱,不比伤口上撒盐更痛苦?”

2岁男孩掉进开水盆

擦紫药水后,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妈妈,妈妈……”

2岁零3个月的小宇(化名)哭得撕心裂肺,徐筝从厨房跑出来,仅一眼便目眦尽裂,孩子摔进盛着半盆开水的小澡盆里。她赶紧把孩子的衣服脱掉,创面表皮连着衣服被撕落,小宇失声尖叫。徐筝急急寻来一张大毛巾,小心翼翼地给孩子裹上。

那一块块烫得通红的皮肤,沾着外物如刀剐。看着儿子痛得快变形的小脸,徐筝恨不得受伤的人是自己,“怎么就把盆放地下了?”她给小宇洗澡,向来是先放热水再放凉水,偏巧,炉上炖着菜,前脚刚踏进厨房,嘴里还呵斥着别在家里横冲直撞,眨眼的功夫,人就栽盆里了。

徐筝哭着给丈夫打电话,两个大人也不是相互埋怨的时候,想起家里有紫药水,手忙脚乱地就给孩子抹上。

小宇烫伤的地方在背、双腿以及臀部,紫药水一上,好像起点作用,“原本皮肤破溃出现了鸡蛋大小面积的薄水泡,紫药水涂过之后,倒收敛了,伤口有结痂。”徐筝夫妇稍微放心,当晚没有送医院。

然而这一念,成为他们后悔终生的一个决定。

凌晨,小宇出现高烧不退、四肢冰冷的情况,他们慌慌张张抱着孩子赶到贵钢烧伤医院。

刘竣彰作为接诊医生,一解开小宇的衣扣,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伤口创面被紫药水污染,完全看不出伤情本身的样子。更糟糕的是,小孩出现的高热、惊厥、发烧、口唇发紫,就说明已经发生了休克。”

他马上为小宇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输液,而后送入ICU,给予心电的监护,给予导尿,观察尿量……

“不都好了吗?怎么更糟了?”徐筝夫妇相互搀扶着,似乎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刘竣彰指出,擦紫药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使医生辨识不了具体的烫伤程度,对病情判断起到误导作用。而且,一般儿童烧烫伤面积达到10%以上,本就容易导致休克。

10%的面积,自己估算,是以小孩的手掌五指并拢的情况为1%,如果是小孩十个手掌这么大面积,发生休克的危险就相当高。若烧烫伤部位在头面部,出现5%以上的伤情也容易休克。

“早期的烫伤之后,及时进行液体补充是纠正休克的主要方式。”刘竣彰说,液体补充包括口服补充和静脉补充。口服补充,对于轻微的损伤可进行口服淡盐水,但不能喝太多,也不要单纯的只喝白开水,尤其是大量的喝白开水,那会加重休克。伤后两小时之内是一个黄金救治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尤其是大面积的损伤,必须尽早进行液体的输注,如果超过两小时甚至四小时没有补充,小孩会出现高热、惊厥、发烧,或者是尿少、四肢冰冷、心跳加快甚至于出汗、口唇发紫,这就说明已经发生了休克。而休克之后,易发生并发症。

“洗澡时一个动作,娃被烫到重度休克”“2岁娃被严重烫伤送入ICU”……记者在网上查询时发现,近年来,被洗澡水烫伤的儿童已非个案,刘竣彰也接诊过多例类似患儿。还有掉饺子锅、汤锅、面条锅的……受伤经历大同小异,家长把滚水锅放在地上晾一晾,一转身的功夫,人就跌坐进去了。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年前六盘水一个5岁孩童,跌进煮猪食的大铁锅,背部、双上肢、双下肢皮肤被烫坏,家中长辈用“黑色面面药”撒在患处。孩子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周后送医已是感染性休克,且“面面药”污染的伤口极重,小孩是在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前后经历五次整形手术,才把丢失的皮肤“一寸一寸补上”。

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3)

刘竣彰在为烫伤患者手术。

“以毒攻毒”面面药

伤者“剔肉刮腐”变残疾

作为创面修复科的医生,刘竣彰见过千奇百怪的自我疗法。若论“杀伤力”,“用油”不是最糟的,“以毒攻毒”的草药、“面面药”才是典型的“伤敌未知自损一千”的偏方代表。

偏偏,信此方者,挺多。

“有一男子,左下肢被烫伤后,找土郎中上草药包伤口,连续敷一个多月,那臭味儿连自己都闻不下去。来了是我接诊的,看到他左膝盖到足踝结有一层薄薄的黑色痂壳,揭开一看,腐肉见骨。”

该男子接受剔肉刮腐的痛楚不言,因髌骨感染,一并去掉。“他特后悔,原本的烫伤如果早来医院,十多天就能治好,不至于最后变残疾。”

还有清镇一男子,信江湖医生所言,在受伤的两根手指头敷上厚厚的“独家配方”,最终新鲜的嫩肉溃成流脓的伤口,又慢慢变黑……直到丧失功能,做截肢处理。

刘竣彰提醒,有些草药的确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但究竟是不是“这只盖配这口锅”,用对了药方、剂量没有,尚且未知。就目前他接诊的草药偏方患者作分析,基本属于“所有治疗从头来过”,更严重者造成器官功能损伤,“提起这茬,个个欲哭无泪”。

他认为,即便是对敷草药情有独钟,也应该是在正规医院处理伤口,听从正规医生的建议,而不是对“某某亲戚朋友的治愈奇迹深信不疑”。

家属都会问“留不留疤?”

先问自己“冲冷水了吗?”

在烧烫伤门诊,基本上所有伤者家属开口的第一句话,都是围绕“留不留疤?”而展开。

“关于伤口是否会留疤,除了后天的治疗,还有三个关键点。”刘竣彰说:其一是依据受伤的性质而定,其二是根据被什么所伤来判断,其三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伤口有没有及时冲冷水。

他发现,很多人都不清楚烧烫伤后先要淋30分钟的冷水降温,值得提醒的是,淋冷水时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千万不要先把衣服或者裤子脱下来,那会直接撕脱一块皮,就这么穿着淋。”

而后,不要涂抹油脂制品或者牙膏、紫药水,直接送专科诊治。医生会根据创面做基本判断,通常越红的创面越不容易留疤,这种为一度至浅二度烫伤;红白相间的创面为深二度烫伤,有留疤的可能;创面发白,就是三度烫伤,留疤基本是事实。

贵医附院ICU主任:

偏方不是“灵丹妙药” 偏听偏信得不偿失

《男子遭狗咬生吃斑蝥“以毒攻毒”,结果急性肾衰住进ICU》这篇稿子,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沈锋蛮有印象,原因有二:其一,涉及ICU的新闻,他的眼睛总会瞧上几眼;其二,本院收治的“以毒攻毒”患者也不少,多数人信的偏方,听上去再光怪离奇,也有三分“胜负心”,倒不至于信一碗汤药有回春之意,可“试一下又不会死”的心态一捣鼓,又莫名兴奋,手就比脑动得快。

沈锋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他和自带光环的“神奇偏方”交手多年,那是一次又一次与死神的凌厉交锋。

寒江孤影,不过是他在这头攥着生命的绳索往回拉。

偏方·器官·衰竭

沈锋很忙。

他像一个会凌波微步的侠士在贵医附院重症医学科病区(ICU)来回穿梭,会诊、演练、会诊……采访在断断续续间进行。我心存歉意,提出改日再来拜访,他沉吟片刻,“你这次提出的问题,关注到了一个老百姓在这方面的盲点,我也治疗了很多这样的病人,关于偏方与ICU的故事,是有必要讲一讲了。”

他说话的语速偏快,当回想起病人经历,深皱的眉头又仿佛挂上一把锁。

第一个案例,是“一个喝减肥汤的女人”。“女人,40岁,体重300余斤,想减肥。”寥寥数语,勾勒出她的形象与苦恼。

沈锋说,女人为了减肥就收集民间偏方,打探小道消息,野生菌菇熬制的汤有用,灌了不知几肚子,“送到我这里的时候,严重肝功能衰竭、肾衰竭。”

是野生菌有毒还是方子没用对?没心思琢磨了,当务之急是肾脏替代治疗,还有解毒的一系列举措,等等。“后来,人在ICU住了好些时日才慢慢好转。”

待痊愈出院,特地上秤,体重是轻了,可这代价并不是她愿意付出的,连挤出来的笑容都填充了劫后余生的后怕。

第二个案例和“关节痛有关”。

男人的朋友好心介绍一味方子,据称“治疗风湿疼痛有奇效,且在群众之中有口碑”。男人将信将疑,倒也吃了,吃完以后就中毒。送到贵医附院ICU时,他表现为心律失常和肾衰竭。沈锋团队积极为患者洗胃排毒,血液净化治疗,抗心律失常,5天过后,男人苏醒,先骂自己愚蠢,又怪朋友不义。关于他吃的偏方,沈锋上网查过,含川乌和草乌,“是药材没错,药里面有乌头碱,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反应,这也不是孤例。”沈锋结合男人的症状判断,应该是乌头碱中毒,治好之后没有后遗症,男人这才闭嘴。

第三个案例,关乎“腰痛”。

事情发生于去年,贵州一47岁女子听说马桑果泡水可治腰痛,照做一番。

马桑和桑葚长得极为相似,药理完全不同。马桑性味辛、苦、寒。我国中医药书籍对其毒性均有记载,《贵州民间药草》称马桑有大毒,《重庆草药》记载其有小毒,《贵州草药》则称其有毒。

该女子“知马桑而食马桑”,本意是“以毒攻毒”,但她吃完之后整个人却很烦躁,被家人紧急送医途中又突发休克,而后查出肝、肾功能及呼吸衰竭。

家里乱成一锅粥,女子也半只脚迈进“鬼门关”。沈锋不愿放弃,催吐、洗胃、利尿……经过昼夜守护、对症支持治疗,在“生死桥”走一遭的女子终于康复。

出院时,她说自己就是个憨包,“信这些”差点把命搭进去。

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4)

沈锋在查看重症患者的情况。

头痛粉·胃·侵害

“什么时候开始吃头痛粉?”

“我想想,有十多年了。最开始是因为偏头痛,买了一些头痛粉,一痛就吃。后来全身不管哪里痛,都吃头痛粉。”

“都有作用?”“我认为有!”

“这次吃完后,好久开始不舒服?”“下午吃的,几个小时后肚子疼得厉害,走也走不动路,就来看医生咯。”

这是一位贵医医生和胃穿孔患者的对话。

老人也一脸郁闷。她因为头痛吃了头痛粉,结果头痛粉造成消化道出血被紧急送医,住院原因是胃穿孔,感觉和偏头痛“八竿子打不着”,却又好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现在脑子有点迷糊——怎么越理越乱?

关于头痛粉,沈锋主动提出写一下,“头痛粉不属于偏方,很多老爷爷老太太长期吃它治百病,认知上等同于偏方。”

沈锋说,“头痛粉”通用名阿咖酚散,属于一种复方制剂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神经痛等。阿咖酚散属于非处方药物,但不是很多医生推荐的常用药。

缘何?他解释道:“阿咖酚散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有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其中咖啡因作为中枢兴奋药物,属于成瘾物质。这就解释得通为什么很多老人对头痛粉如此依赖。”

长期服用头痛粉,除了会掩盖真正的病情,还会对造血功能造成损害,引起红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导致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就像“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引发一场海啸。

沈锋见过许多胃穿孔的老人都是“蝴蝶效应”的受害者,“头痛粉从一开始的缓解头痛,到缓解全身痛,再到不知不觉间持续摄入,对胃进行慢性侵害,继而渐渐形成胃溃疡,最终因大出血、胃穿孔来做急诊手术。”

胃穿孔有多可怕?

沈锋是这样形容的:胃溃疡发生后,会慢慢形成一个洞,有了这个口子,胃里面的东西就跑到外面了。腹腔里面是干净无菌的,但是胃里面很多东西带有细菌,两者一连通就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病情急转直下会休克,“一些病人为此多器官衰竭去世,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过会这样。”

然而,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

沈锋说,除了手术台上的分秒必争,除了ICU里的生死时速,更是患者出院之后,还会继续吃头痛粉!

“他觉得那个(头痛粉)好,不知道厉害性,医生讲了以后也不怎么理解。”

一时无言。

生命·交锋·源头

在贵医附院ICU,因听信偏方而送来的急危重症患者一个、一个又一个。案例是说不完的,总有意想不到的偏方携病情登场:吃完减肥药后没尿、血压低,“以毒攻毒”造成肝功能衰竭、昏迷……

ICU作为阻隔病人生命流逝的最后一道防线,医护人员随时在与死神交锋,有时候,他们能把对手打败;有时候,带着遗憾留给现世一道医学难题。

沈锋认为,偏方患者不应是病室里的过客,他们的病史值得追溯,更值得挖掘,通过媒体宣传,形成预防机制,才是阻止下一个人躺上病床的有效举措。

溯流穷源,推寻原委。

于此,我们谈论的话锋转向根源,引发思考。

亦如,两年前他收治的两位年轻人,共性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条件不错,对偏方有一定的认知,按理说不应该轻信。事实上,这两人为了减肥,选择喝一种含糖量高的饮料,导致渗透压很高,引起脱水、休克、器官功能衰竭……

沈锋认为,发生这一切的背后实际是人们对小和大的概念认知。

“小”是指自己身上的小病,而“可一试的方子”被认为是小事,“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也的确很小,但现实就这么玄妙,两个‘小’相遇相加,眨眼能变成大祸。”

“再往深处看,是盲目的自信和无知。”他表示,现在的人还认为偏方是乡野传说的一部分,实际上在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一则信息掐头去尾,再添加点自我认知或体验,一道道鲜香麻辣的“偏方”就烹饪而出。

“打个比方,”沈锋举例,网上有的博主成天吹这样好、那样行,“他有什么依据这样说,你又有何底气就如此信?或许,他说的体验是真的,因人而异这句话难道没听过?我们之前讲过的案例,友人也未存害人之心,但偏偏就出事了,问过去,人家也是听信,可最终为这两字把命搭进去,值不值?”

他停顿一下,继续说道:“我是真心希望不要再有听信偏方致病的患者进ICU,因为这个病是不该发生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没人能预料,新的偏方又将带着什么光环登场。沈锋最后给出的建议是:“带着思考去看待‘特效药’和‘神奇妙方’,无论是口服还是外敷,当你无法判断,问医生准没错。”

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5)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丹

编辑 皮亚丹

编审 李中迪 罗玮

文章推荐

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6)

警方实锤!百万粉丝网红为缅北诈骗团伙成员“

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7)

新婚当天,贵州一对新人不幸身亡,原因是……

偏方治大病21个民间秘方(聚焦偏方治大病)(8)

看贵州都市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